李 卓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9)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走向
李 卓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9)
现如今,市场经济较为活跃,而政府干预成为了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手段,各国在经济危机下纷纷出台了金融政策,来维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在本国的企业发展中,各项的税款、补贴已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工具的扶持,主要强调的是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持。因此,我国成立了政策性银行,政策银行的成立在投资优化、产品成本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银行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对其未来的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世界经济;政策性银行;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政策性银行也面临着挑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通过政府和银行的联动机制,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最大优势,使政策性银行能够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概念
我国政策性银行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颁布的政策作为处理业务的依据,对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干预协调性的产物。各国也都相继建立了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日本的开发银行、法国的信贷银行等,这些都属于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的金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我国目前主要有三大政策性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我国的三大政策银行的业务范围各不相同,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引进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执行的是国家产业政策,为机电产品提供政策性的资金支持;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是根据政府颁布的政策,来实现农业的金融业务,为农业经济服务[2]。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特点是其根据政府的政策来执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有专门的业务法律,并且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政策性银行也具有专门的金融机构的共性,主要是指金融产品和相应的融资活动领域[3]。尽管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我国的财政拨款、发行债券等,但与一般的金融机构一样也要支付利息、回收贷款本金等。虽然政策性银行依据政府的政策办理业务会有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也同样需要资金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不断的发展。所以,政策性银行不仅具有政府干预的性质,也具有金融机构的性质,只有对政策性银行的清楚认识,才能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最大效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说中国进出口银行,其支持的金融产品已经扩展到许多海外国家,促进了我国市场多元化的发展[4]。在对外经济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贷款、资源构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贫困国家解决资金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国家开发银行关注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金融计划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问题;而农业发展银行,贯彻落实国家公布的惠农政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我国政策性银行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至今,主要的实行依据是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缺少自身的保障体系[5]。针对业务中出现的问题,也很难找出相应的解决依据,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冲突。由于政策性银行涉及的业务种类多、专业性强、政策目标也不同,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来进行规范,比如说日本就建立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使每家政策性银行都有自身的法律规则来对其进行管理,使得政策性银行能够有法可依。另外,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内部资金渠道也不完善,比如说内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体制不灵活等,在内部机制的构建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政策性银行的自身特点,也需要有专门性质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管。政策银行的监管一般是由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对其进行限制、管理,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使其职能得到发挥。
其次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本最高为几百亿,最低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仅为几十亿,主要是与各银行的业务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导致各自承担的风险也不相同[6]。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不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补贴,而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渠道是以债券为主要方式。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也需要资金作为物质基础,根据国外的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看,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构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资金的渠道,但也使政府对银行的控制力变弱。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增长,我国政策性银行在资金需求上日益加大,政策性银行在市场经济中迫切需要扩宽资金来源。
(一)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政策性银行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国外的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日本、美国等进出口银行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转型,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也应根据本国的国情,进行改革发展[7]。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对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也充满了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由于我国政策性银行自身的制度等管理方面存在着缺陷,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使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就更需要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明确的定位,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比如说需要其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落实好相关的政策,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功能,构建政策性银行的有效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要求,使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实行上更加规范、有效。
(二)在世界经济发展下,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建议
1.政府的改进建议
首先,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制定相应的部门法律,可以由财政部门带头组建政策性银行的法律组建机构,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制定的法律,比如说日本成立了《国际协力银行法》,通过此法对日本的政策性银行进行依法管理,而我国的政策银行成立多年还未设立相应的法律,使得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艰难,同时也加大了政府的监管,所以应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立法,构建政策性银行的法律保障体系[8]。同国外的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作比较可以看出,美国、韩国等国家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很高,在资金来源上,各个国家的资金贷款、借款额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也应借鉴,应减少政府的直接补贴,而是开拓更多的途径为政策性银行提供充足的运营资金,比如说可以开通专门的账户为政策性银行提供借款,也可通过人民银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等多种方式,来弥补政策性银行资金不足的状况。在政策银行的监管上,应实行分账户管理的方式,通过设立国家账户、银行账户等来体现政策导向,由政策性银行来实现自主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9]。设立这两个账户实现相互的监管,减小银行账户向国家账户之间转移的风险,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政策性银行在业务上、资金流转上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国外的许多政策性银行也都实行了优惠政策,我国也应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应该对政策性银行实行免税政策,使政策性资本扩大资本来源。
政策性银行在确定业务范围的基础上,更需要对业务进行补贴,例如对于政策性强的业务可以实行免税等补贴政策。完善政策性银行的监管机制,调整财政部出资人的自身职责,同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等部门共同计划监管方案,监察部门从职能角度出发,防范银行内部人员出现犯罪行为,保证政策性银行的有力发展。也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财务部、银监会等各部门的共同监管,来决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规划。
2.银行自身需要作出的改进建议
在世界经济的影响下,除了政府需要作出改革,银行自身也需要作出有力的调整,银行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创新发展意识,来拓展资金渠道,比如说,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建立资金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资金,也可以在银行的担保业务上进行调整,扩大担保业务的范围,提高担保服务质量,将担保费用作为银行自身重要的资金来源,解决银行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10]。政策性银行还要转变自身的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不仅要加强业务上的管理机制,也要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加强构建,不仅使银行内部自身进行有效的监管,也能使银行内部的管理更加完善。在这方面银行应多建立一些保障机制,利用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降低成本,比如说可以建立信贷保障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不仅使政策银行在风险监测上实行制度化建设,也能使政策银行在管理上能够实现自我监测与管理的有效机制。
另外,借鉴国外的政策银行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不应成为一个体系,应该多向发展,应在不同的领域建立不同行业的政策性银行,或在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中专业化、相对独立化管理某些专项业务。比如说现如今住房改革在不断的深入,为了配合政府的相关住房改革,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对棚户区改造项目专项管理;再例如根据我国科教兴国的政策,近几年对科技发开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可以建立相应的科技开发银行,政府从资金上对科技项目的开发给予政策支持;根据目前就业压力大的现状,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外,还可以成立就业扶助银行,通过此银行来对失业者、再就业者给予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正是需要政策性银行,转变工作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也逐渐影响了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方向,比如说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借款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政策性银行要有所转变,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依据一定的法律进行监管。通过政策的支持扩充资本来源,使得政策性银行能够有效的实现政府的相关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与各国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1] 陈元.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和发展[J].金融科学,2000,03(01):1-12.
[2] 冯果,袁康.走向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法的使命自觉与制度回应[J].法学评论,2014,02(03):69-81.
[3] 宗芳瑞,汤又红,吴佳容,姚瑾雯,李诗,李偲,方林佑.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幕后推手”——关于进出口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05):48-55.
[4] 王伟.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国际政策性金融业变革的反思[J].经济经纬,2008,01(08):125-128.
[5] 刘孝红,王志峰.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政策性银行的功能探析: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9,05(04):61-68.
[6] 于晓东.如何保证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取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5,09(10):45-52.
[7] 姜庆丹.后危机时代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几点思考——路径选择与立法保障[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09):142-148.
[8] 戴达年.我国入世后政策性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例[J].浙江金融,2003,06(12):8-12.
[9] 贾瑛瑛.探索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之路——“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金融,2006,10(13):8-11.
[10] 杜家廷,冉茂盛.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风险及对策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04(1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