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作用

2017-12-23 12:33姜义茂
全球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规划

姜义茂

·理 论 前 沿·

论我国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作用

姜义茂

全球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已进入规划性市场经济时代。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是以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计划经济理论为来源,以ICT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服务生产方式为支撑,以经济全球化市场为背景,以中国经济社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为依据,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和新规律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既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概括,又力图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指导作用,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体系。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规划不到位,市场经济也不到位。应加快推进中国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规划性市场经济 服务生产方式 信息通信技术 政策措施

全球经济理论和实践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是继微观经济学时代、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时代与计划经济学并存时代后,迎来的用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是以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计划经济理论的合理内容为来源,以信息通信技术(ICT)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服务生产方式为支撑,以全球化市场经济为背景,以中国经济社会、美国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为依据,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和新规律的前提下提出,由IC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生产方式和规划性市场经济三个层面构成的经济理论体系。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既立足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又力图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指导作用,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应加快推进中国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规划性市场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实践依据和时代背景。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西方经济学形成的240多年,就是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规划性市场经济是依据经济社会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并着眼发展大趋势而创建的经济理论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力求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依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性质而形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规律的不同特质,就应有不同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才能使经济社会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经济理论的落后或缺位会导致经济发展方向迷失,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纵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划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今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经济理论的先进与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2014年说: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5年后的年终总结是令人抑郁的。是的,我们避免了大萧条,却步入了大萎靡,发达经济体大部分人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他还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说明主流经济学范式已经减弱,对经济不仅毫无作用,甚至是有害的。但能够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学范式在哪里,无言而知。世界经济发展至今仍在低迷中徘徊,前景难测,究其深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理论滞后。

一种理论学说范式减弱,说明这种理论体系的根源出了问题。追根溯源找到关节点,创新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并形成新范式,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和方向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所谓“规划性市场经济”就是在实施市场经济中,于宏观上对经济发展进行规划,于微观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一)规划性市场经济是时代的产物

一种理论的创立,一定是依据当时能够代表经济发展方向、有引领作用国家的实践为基础而产生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的产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每一次经济实践发展跃升到一个新阶段,就会产生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

亚当·斯密于1776年创立了微观经济学理论,其关键词是“看不见的手”,让市场配置资源,实行完全自由竞争。这一理论是研究了人及社会诸多关系,依据当时由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而形成的。蒸汽技术革命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很低,生产和产品没有标准及批量生产,采取的是工场生产方式,市场规模和范围有限。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比较容易了解竞争对手以及整个市场的境况。加上社会商品短缺和巨大的市场开发空间,可以任由企业投资生产,无需政府介入或干预市场,由“看不见的手”驱使市场资源合理流动配置,自发地调节市场。因此,微观经济学理论有效地揭示和解释了当时的市场规律,推动了经济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技术全面转换升级,促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福特生产方式的发明以及向各行各业的全面推广,使工业技术能量得以最大限度释放,生产率呈十倍提高,生产地域和市场范围迅速扩大,产品极其丰富,社会财富迅猛增长。加上就业、工资、劳保和公共事务等社会问题,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大小小的由经济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不断出现。人们对仅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导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疑和论战,出现了多种理论和流派,其中计划经济成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的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路径。1929年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大萧条蔓延到世界,在经济理论论战中,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脱颖而出,与微观经济学理论形成配套理论,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在宏观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有效抑制了长达13年的经济大萧条,标志着微观经济学理论独霸天下时代的结束。

但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从诞生那天起,就确立了其强心剂式刺激经济的短期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定位,而长期还是要靠微观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业界普遍认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是让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这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不符,尤其是政府中长期介入和干预市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相冲突。因而,经济危机一过,政府退出,微观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又登堂入室,主宰经济发展。如此,几年后经济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再现,就又扛起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大旗。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配套运用,似乎成了所谓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经济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国家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律捆绑在一起,用制度诠释和绑架市场经济规律,把经济理论抑制在制度框架内,是造成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诚然,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理论正在由对立走向融合,但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仍然是现有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指导实践的基石。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证明了,在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换的新时代,现有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对经济发展指导无力,甚至还证明了其有害。

在计划经济下,前苏联的经济直到二战前后取得的巨大成功,被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而计划经济将企业管理的微观模式机械地套用在国家经济管理的宏观层面上,不仅压抑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把本来十分活跃、充满生机的市场固化,不可避免地使经济理论和实践陷入僵化境地。随着苏联解体,计划经济被彻底否定,全球几乎一边倒地转向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不可否认,计划经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确实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且成就斐然。但计划经济与人的天性和社会运行总体规律不符,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不符,长期坚持就会违背规律,产生负面结果。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胜。诠释这种优胜的根本就是中国实施了规划性市场经济。先进的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与世界经济发展阶段、趋势及规律相适应,是中国经济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可见,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计划经济之后,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正在形成。这三个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应用,都是经济发展跃升到新层级、经济社会进入到新时代的产物。

(二)规划性市场经济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从经济学角度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顺应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与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都存在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需要国家纵览全局的时代

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方式,市场是自由发展、依靠自动调节,政府基本在市场经济上没有发挥作用的职能和位置。即使到了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已形成了全球化、平面化和网络化市场经济关系的新局面,并正在形成供给型市场向需求型市场转变的新格局,产生了新规律,却仍然抱着200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的老规矩少有变化。政府在宏观经济指导上的缺位或不到位,是出现经济危机、市场无序竞争、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根源。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将政府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论说,已经与实践不符。规划性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甚至主导作用,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矛盾。政府掌握对内外经济社会资源和权力,具备了掌控市场经济发展全局的充分条件,这是任何组织和企业所不具备的。国家对经济发展现况和趋势的预测能力,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对市场经济发展采取的法规、政策措施,在经济运行中掌控方向、纠错、补充和完善等,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或主导作用,也决定了其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一方的定位。

如果说在工业化初期政府的作用还微不足道,那么随着技术更新、生产效率提高和市场经济规模扩大,尤其是政府掌控巨大的财政税收资金和对资本的控制力,以及经济和社会同时作用于市场经济的状况下,政府的作用在不断扩大与深化。特别是在ICT及互联网技术、新的生产方式革命作用下,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跃升到极其复杂的新层级。靠市场自发调解和平衡经济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靠短期局部间歇式有限的宏观手段调控经济,也不能有效地掌控经济发展全局,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失控并出现大波动和大危机。由此,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并形成了新的发展规律。经济的有效运行,不仅要靠市场主体自发地配置资源、平衡市场,还必须依靠国家在宏观层级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关系、引导资源配置,以保障经济有效运行和不断发展。

规划性市场经济是通过规划明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以及基本框架、结构和重点等,为市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在宏观层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及掌控,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家通过规划引导或主导市场经济发展成为趋势。近年来,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上更多使用财政政策,而且使用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对市场运行更有效益的观点,也被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并且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更是证明了财政政策对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大量的财政资金无论投向哪里,都将进入市场。政府投资对市场起到了引导作用。而政府投资是在规划框架下的投资,是在充分考虑市场运行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投资。这种投资经过反复论证,具有了市场化投资性质。在宏观层面进行规划,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一贯主张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铁规。中国以及世界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佐证了规划性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

2.宏观规划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必要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就是任其市场经济完全自由发展,在宏观层面缺乏规划和掌控,一旦出现了大的经济波动或危机才采取措施。这种后置措施和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无疑会使市场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重创。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这种配置要有效。如果是低效和无效,甚至效果相反,像发生经济危机,就失去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因此,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条件的,一要防止市场主体盲目投资,二要抑制市场主体为了逐利不择手段的恶意投机和恶性竞争,造成市场发展方向和结构失衡。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源于市场,要服从并服务于市场运行规律。在宏观层面规划,不是僵化市场,反之是创造宏观市场环境,让市场更加活跃。企业能够在比较充分了解宏观大势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竞争,大大减少了在对宏观大势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盲目参与市场竞争可能带来的损失,同时抑制市场主体的恶意投机和恶性竞争,不断把市场调整到激烈而有序的竞争状态,这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有效作用的必要条件。

3.规划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规划就是在宏观上形成有引导和有协调、有方向和有秩序的市场竞争局面,为微观上的企业竞争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竞争优势。国家通过规划体现引导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相一致的,是作用于不同层面的对立统一整体。无论规划制定,还是规划实施,都是在与竞争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规划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在宏观层面的展现。市场配置资源不仅仅是市场主体本身的事情,通过规划引导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是对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有益引导和补充。特别是国家引导配置资源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严格地说,纯粹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是没有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规律变化,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提升,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出规划与市场融合整体发展的新趋势。

4.“四方面相适应”奠定了规划性市场经济基础

所谓“四方面相适应”就是规划性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体制、ICT及互联网技术四个方面相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和方法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的整体思想和方法,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轮回相遇。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规划性市场经济提供了生长的思想文化沃土。规划性市场经济是整体解决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和方法。中国国家体制机制的整体性与规划性市场经济思想方法的一致性,为实行规划性市场经济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技术和生产方式是经济形态的基础。ICT及互联网络技术、服务生产方式所体现出的整体思想论和方法论,与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相一致。由此,规划性市场经济,与现代技术、生产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的一致性,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筑牢了坚实基础。

5.规划性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具有本质差别

计划经济是国家通过从宏观到中观和微观统一计划,严格管控到企业和产品,强调从上到下步调一致,企业没有自主产销权。国家统一下达生产指标、产品分配、配给销售和计划供应。在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僵化计划经济形态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规划性市场经济是竞争性市场经济,虽然吸取了计划经济的合理内核,但与其有本质的差别。从宏观层面规划,且规划的许多方面和内容是指导性、引导性和约束性、非强制性。规划主要面对的是宏观市场,不直接对微观的企业。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完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划性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具有本质差别。由于中国实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人们一谈规划就很容易跟计划经济联系起来,也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确立规划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以及规划性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属性,澄清模糊认识,是深化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实践,推进其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发展的重要方面。

6.规划性市场经济与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区别

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属前置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后者属后置性、短期性和局部性,这是二者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主要区别。

在前工业化时代,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狭义的商品交换市场,而现在市场涉及面之广泛和人们对市场的认识程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采购、公共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等领域均参与了市场竞争,具有了市场属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市场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业化时代,已在更广、更深的立体范围展开。规划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运行整体,将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国防等众多方面一揽子通盘考虑,具有了国家战略性。规划性市场经济从更深层次揭示了经济学的本源并践行,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有着鲜明区别。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还将技术和生产方式作为理论基础及支撑,拓展了理论深度,增强了理论的立体性和实用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视角,开辟了新路径。

(三)规划性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

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在于力求揭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克服西方经济理论对宏观市场掌控缺位或不到位的弊病,将使全球经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新的范式。

经济发展的历史说明,国家在宏观把控上的缺位或不到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需要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以保障市场竞争的有序和有效性,最大限度避免经济危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的先进性和有效性被中国的实践所证明,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全球看中国,不仅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更在看这些成就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中国要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仅在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实际上,中国所倡导和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在国际组织和多双边经济交流合作与贸易发展中推出的众多规划,就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在全球的具体运用。规划成为中国对外经贸“战略”得以顺利有效推进的重要一环。

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思想论和方法论,已经和正在被许多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借鉴采用,影响力日益深广,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理论,将在全球经济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规划性市场经济以全覆盖技术为基础

经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源于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每一次全覆盖技术的全面应用,必然引发经济革命,从而促使经济理论的创新和范式的形成,以适应经济技术革命的要求。ICT及互联网技术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得以科学发展的根基。

(一)ICT及互联网技术是对工业技术的革命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石器技术时代、农业社会的手工工具技术时代,工业社会的机械化工电力技术时代,这些技术基本上归于有形、单体和无智慧的技术,实质上都是人类四肢的延伸。ICT及互联网技术是人类大脑的延伸,是无形、群体、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一个时代的技术如果对上一个时代的技术构成全覆盖,就会引发技术革命,从而导致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农业技术对原始技术的革命,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工业技术对农业技术的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同样,ICT及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对工业技术全覆盖的技术革命。这种全覆盖通过嵌入式软件将工业化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到了智能化的新层级,为发展到顶峰的工业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通过与工业技术结合并控制具有了超人功能,众多超人功能单体组成的互联网,产生出巨大的群体智慧可以集中服务于一点,全面提升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能力;通过物联网将单个的设备连接控制,可以整合全球的智慧进行生产;通过网络终端使人们享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服务。ICT及互联网技术正在革命性地改变人类的一切,而这种技术仅仅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空间之大、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的作用之深远难以估量。

对一种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性质的界定,不仅影响对这种技术的认识,还影响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认识,以及对经济理论的认识。将ICT及互联网技术定性为工业技术,混淆了其与工业技术质的差别,不利于找准经济发展路径和创新经济理论。ICT及互联网技术是服务性技术。即为生产和生活由供给性转向服务性提供技术基础保障。就生产而言,互联网将企业内部生产互联网与全球生产互联网链接成内外互动网络,生产要素依托内外互联网,在动态竞争中提供服务性生产;从市场的角度看,工业化技术基本是供给性技术,市场被动地接受这种技术制造的产品,ICT及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标准化大生产的前提下,提供服务性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产品需求,将制造性生产转为服务性生产,市场由制造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为主导,技术是服务经济社会的架构基础。

(二)看不见的手显形了

微观经济学的名言即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工业化时代,信息和决策的不对称导致市场主体获得市场信息的程度有限,是影响其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ICT及互联网技术开启了全数据时代。所谓全数据是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点线面状数据而言。ICT及互联网技术能够进行全方位和内外在的信息收集与整合利用,全数据时代是对工业化点线面状时代数据收集程度和处理能力的革命。随着全数据时代的发展,“看不见的手”也随之逐渐显形,变得越来越清晰,成为“看得见的手”。由此,经济社会将跃升至一个极其透明的新时代。

(三)ICT及互联网技术是整体思维技术

ICT及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化技术的区别是其展现出的整体性、战略性和智慧性。IBM自1994年开始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把基于ICT及互联网技术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软硬件服务称为“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的实质就是战略性、智慧性和生态性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奠定了采用服务生产方式的基础。整体性服务技术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整体解决方案也为不断创新的整体性服务技术提供了思想论和方法论。整体论的思想及方法已被众多企业和行业认可,并践行于企业管理中,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中国的华为就是其中之一。ICT及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创新方法的革命。人们从单个、单向思维,跃升到内外在动态开放的整体思维及整体解决问题的思想论和方法论,这是比单个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的创新,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源泉。

(四)ICT及互联网技术为规划性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一种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应用,一定建立在全覆盖技术基础上。规划性市场经济正是以ICT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理论。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进行全面规划、整体安排,一定要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迅速的传输能力、深刻的综合判断能力、强有力的规划制定和实施驾驭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基础技术,而工业技术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和能量,ICT及互联网技术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计划经济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当时没有像ICT及互联网这样的基础技术。工业化时代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达不到宏观经济对信息的要求,造成了计划经济的僵化,这与本质上活跃的经济形成了巨大反差,必然产生强烈的矛盾。随着工业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计划经济压抑了生产率的提高,矛盾也不断加深,再加上在其他诸方面矛盾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使计划经济彻底崩溃。规划性市场经济将ICT及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回应了宏观经济理论创新对技术革命的要求。随着ICT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提供的基础技术会更加厚重坚实。

三、规划性市场经济以服务生产方式为支撑

生产方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每一次全覆盖技术的应用,都会引发一轮经济革命,而全面支撑经济革命的是生产方式革命。生产方式革命必将导致经济理论创新,进而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变革。服务生产方式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的支撑和中坚力量。

(一)生产方式使全覆盖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所提生产方式是指企业在生产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种生产方式的产生源于全覆盖技术,不同性质的全覆盖技术决定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原始社会是群猎生产方式,农业社会是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工业社会是流水作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生产方式,ICT及互联网技术产生服务生产方式,全覆盖技术是生产方式变革的源泉和基础。所谓服务生产方式即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生产方整合全球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客户可以参与生产全过程,提供服务性产品的生产方式。

服务的本质是生产,服务生产与生产的区别主要是生产方式的不同。服务主要是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不是生产内容。所谓服务既是服务也是生产,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确定产品的所有权,当生产完成时必定提供给消费者。这里道出了货物与服务的区别,货物交易是点状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刻货的产权转移;服务交易是线状的,服务生产的交易具有过程性,过程结束时才能确定产品所有权。服务业并服务贸易的产生,是在生产方式作用下社会化分工的结果。要是用货物贸易的思维去诠释服务贸易,用制造业思维去诠释服务业,就会片面理解服务单独发展服务业,而忽视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升级。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认识出现了误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就难以奏效。由此,转变生产方式是发展服务业和扩大服务贸易的关键。

社会分工方式取决于全覆盖技术。服务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化分工,与工业和农业技术下的社会化分工具有层次和性质的不同。无论在分工的微观和宏观层面,还是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社会化分工性质的变化升级,决定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升级。服务生产方式是新的全覆盖技术和新型社会化分工下的产物,这种分工具有新的规律性特质。工业化时代将经济划分为起基础作用的农业、主导作用的工业、以及保障作用的服务业,三个产业构成了立体式产业格局。在ICT及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正在向平面化格局转变,致使一、二、三产业和企业及生产各环节交织在一个平面上,直接面对全球市场。市场主体及生产各环节置于纵横交错的服务生产网络之中,形成开放式全球服务化生产的新局面。

在服务生产方式作用下,服务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高速流动和整合中,使产业和企业结构优化的速率大大提高,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服务生产方式促使创新不断、生产集约、效率提高、质优价廉、绿色环保。服务生产方式成为继工业化生产方式之后又一个革命性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美国企业的引领下正在向全球快速推行,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在高位强势发展的根本力量。服务生产方式改变了以整合工厂内部生产要素为核心进行生产的工业化旧生产方式。创新出以整合全球生产要素为核心和客户全程参与进行生产的新方式。服务生产方式整合全球生产要素,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各类众创平台。二是网罗全球人才。如IBM、华为从全球范围吸纳人才。三是建立全球共享网络。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以中心为纽带整合所驻国家的生产要素为己用,并形成全球纵横相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共享网络。如IBM在全球设立100多个分支机构,在当地建立生产要素整合系统,构成多层级覆盖全球的要素资源网,广泛利用当地人才和机构等生产要素,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能够共享资源、共同协作,提供内外服务。四是服务外包。将生产各个环节的大量生产任务外包给全球范围内性价比高的企业承担等。IBM等众多发达国家企业和华为等中国企业均综合采用了这些方法。

服务生产方式正在改变供给方为主导的工业化市场格局,确立以需求方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使生产具有服务功能,供给与消费融为一体。像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实现了网络个性化定制,客户和社会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服务双方在生产互动中形成了整体。服务生产方式是与ICT及互联网技术相适应的先进生产方式,正在快速向众多行业推行,成为继工业生产方式之后的革命性生产方式。历史上美国和德国之所以能够赶超英国,日本之所以能够赶超德国,威胁到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以及现今美国经济依然引领全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是他们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率先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即福特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服务生产方式,这是超越式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转变生产方式,即采用服务生产方式。

(二)服务生产方式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

一种经济理论体系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作为支撑。在亚当·斯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时代,有与之相适应的手工作坊和工场生产方式作为支撑;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时代,有与之相适应的泰罗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福特生产方式作为支撑。生产方式的形成源于全覆盖技术,生产方式又是经济理论的支撑,服务生产方式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效率。经济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指引经济实践产生更高的效率,生产方式是提升实践效率的根本。

规划的制定是以全覆盖技术为基础,生产方式为支撑。建立在落后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规划做得再好,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落后局面,生产方式决定了规划的先进与否。将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纳作规划的主线,是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生产方式是连接技术和规划的中间环节。从以物质产品供给为主导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向精神和物质并重,以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服务生产方式,是市场形态的重大变革。生产方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体现着市场经济的先进与否,是规划性市场经济的理论支撑。美欧企业已经率先采用了服务生产方式,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紧跟。服务生产方式的推广将改变市场格局和经济形态,将把生产效率提高到新阶段,支撑规划性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三)市场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形成生产力的方式在不同经济发展时代呈现不同特性。在工业化初期主要是靠生产力,生产关系显得不那么重要,居于次要地位。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市场化深入,而今生产更多要靠汇聚全球生产要素,这就要依靠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决定了汇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和使用效率,也决定了生产力水平。在服务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居于生产关系层面,对于整合和激发生产要素及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了“无形生产力”的作用。从更高层级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融为一体,将生产力发挥并提高到更大限度,其中生产关系是更高形式上的生产力。由此,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ICT及互联网技术促使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调整中可以得到新的平衡。生产方式的变革客观上要求经济理论创新,以适应和指导新的生产方式发展完善。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基于IC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生产方式之上提出的。规划的实质是解决行业和领域等各方面的关系及结构问题。规划性市场经济与服务生产方式相适应体现为,都建立在ICT及互联网技术上,都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都以协调经济社会关系为重点。规划对宏观市场的结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和方向等提出要求,并紧紧抓住推行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个主线。由此,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与服务生产方式的思想论和方法论相一致,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问题的纲。

(四)服务生产方式与服务生活方式融合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兴起。工业化的福特生产方式,使美国获得“车轮上的国家”的美誉,被称为汽车生活方式。丰富的物质生活,形成了以物质为基础的工业化生活方式。服务生产方式革命同样会引发生活方式的革命。现今服务生活方式已经在营销、物流配送等诸多层面展开推进。众多生活方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实现,且效率倍增,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服务满足感。服务生活方式架构在ICT及互联网之上,可称为“网络化生活”,而服务生活方式革命仅处于初级阶段,仍在不断向纵深拓展。

工业生产方式下是卖方市场,市场基本是被动接受产品,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生产方式起主导作用。服务生产方式正在改变和颠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生活方式引导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互作用融合发展,充分反映出服务的本质。而二者融合发展也促使人类经济社会跃升到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时代。

四、加快推进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

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处于历史初创期,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上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为理论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而目前中国在实施规划性市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不到位,市场经济也不到位。为此,当前应主要在以下方面加快推进的步伐。

(一)加快规划的专业化理论体系建设

中国是个规划国家,仅各级政府的各类规划就数以万计,形成了庞大的规划体系。但人们形容规划是“规划规划都是鬼话,墙上挂挂”“规划规划领导讲话”等。可以说,许多规划做完了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与经济社会运行严重脱节,指导作用缺乏有效性。

规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蓝图,是工作的基本依据,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这是由规划的性质所决定的。制定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定规划者要具有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现有规划制定者大多数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制定一项专业规划必须具有这个专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经验,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大趋势,而现况是这样的人才太少;三是具有将规划和专业融会贯通的能力,而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规划就像建造一座房屋,需要整体设计。规划中不同的行业或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哪一个行业或部分是地基,哪一个是柱、梁、椽、门、窗等,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等都需要清楚。现有规划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结构,且理清它们之间关系的程度。市场是动态的,规划也应是动态的,五年规划没有应急调整预案、阶段划分和阶段性调整、有效的落实跟踪机制等一整套保障措施是不可思议的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由于国家“五年规划”没有做与规划配套的遇到类似情况的应急预案,结果是4万亿元财政资金和10万亿元信贷资金集中投入到市场,但没有调整国家“五年规划”。投资与规划二者各行其是,规划与投资的巨大矛盾,是造成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原因。僵化的规划与规划性市场经济中的规划差距巨大。加强规划性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化、正规化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规划存在问题的关键。

一是建立规划研究机构。规划性市场经济是中国原创,其理论和实践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和作出贡献。需要建立国家规划性市场经济研究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团队进行系统理论攻关,不断充实完善。而目前这样的专业研究部门很少,水平不一,完全不能满足需求。设立不同层级的研究机构或在现有研究机构增设规划研究部门,建立全国研究队伍体系,是规划专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必要保障。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规划在规划性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总设计师的作用,需要培养制定规划的专门人才。目前中国没有规划专业类大学,现有大学也几乎没有规划专业学科和培训机构。应建立规划大学和在现有大学设置规划专业学科,设立规划培训机构,对从事规划的人员进行系统教育和在职培训。三是调整政府机构。规划性市场经济的规划制定和实施,是专业性极强的经济工作,与公共行政事务工作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将规划业务从政府现有行政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专事规划和经济工作的专业部门,主管规划和经济工作,实现政府公共行政事务部门与规划经济部门相分离,开拓创新出与规划性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政府经济管理之路。

(二)加快推进服务生产方式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而现在把企业改革的重心放在了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产权结构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固然必要,但建立企业制度的基础是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落后生产方式之上的企业制度,再现代也不能解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日本IT(信息技术)企业是顶尖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其全行业连年亏损,原因就是生产方式落后。美国众多企业、中国华为等企业先进的关键,是其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服务生产方式之上。如果仍在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是治标不治本,企业仍然摆脱不了落后的生产方式,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问题。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大多数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水平相当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队伍主要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管理思想和方式滞后。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懂服务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高管人才。加快这方面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像华为那样,引进国内外各方面人才为我所用。二要树立典型示范。各行业应树立采用服务生产方式的典型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并推广。三要加快服务生产方式研究。分领域、分行业、分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并提炼出服务生产方式模式。四要加快教育培养。改革大专院校相关教育内容,设置企业服务生产方式及管理的课程。五要发挥政府和国企的作用。国企是实施服务生产方式的主力,关系到能否推行服务生产方式的全局,发挥政府对国企控制的权威作用,加大在国企推行服务生产方式的力度,以此带动全国各行业跟进。六要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将企业向服务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纳入法规、政策范围加以规制和引导,加快改造和淘汰采用落后生产方式企业的进程。七要加大宣传。全社会把宣传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上,营造全社会提倡向服务生产方式和服务生活方式转型的氛围。

服务生产方式是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基础,是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和捷径。转变生产方式要比技术创新的难度大且复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但其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历史上,福特生产方式的推行使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丰田生产方式的推行使日本成为后起经济强国。而今,实行服务生产方式又使美国继续保持引领世界经济的地位,发展势头强劲。服务生产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

(三)夯实规划性市场经济技术基础

ICT及互联网技术为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而现在规划制定和实施基本还处于工业化水平阶段,远没有利用好和发挥出其技术的优势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ICT及互联网技术,就会使规划性市场经济在更加科学的道路上展示出巨大威力。

一是建立全数据网络中心体系。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规划性市场经济全数据网络中心体系,专门从事与规划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数据收集、加工和提炼,为规划制定和市场运行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规划模型体系。现全国众多规划的体例、内容等五花八门,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建立规划和市场运行计算机模型体系,包括国家总体规划、各层级、各领域、各专业的规划模型。模型以国家规划为总纲,并体现各级和专业规划的特点,以及上下左右规划之间的内外在衔接,形成规划体系。三是建立计算机模型研发管理队伍体系。规划性市场经济不仅在规划制定中需要模型,在规划的实施中有大量的全数据流动,需要建立全国规划性市场经济的技术支撑队伍体系,以持续提供技术的研发、维护和数据收集处理等全面保障。

总之,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规划性市场经济是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理论体系。全面深化规划性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架构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建立及完善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从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美]维克托·R·福克斯:《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姜义茂:《商务工作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途径》,《国际贸易》2007年第2期。

4.[美]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5.姜义茂:《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和战略抉择》,《财贸经济》2008年第7期。

6.姜义茂:《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财贸经济》2008年第9期。

7.姜义茂:《论服务经济社会的实质及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国际贸易》2009年第5期。

8.[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9.[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10.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12.《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5年12月21日。

责任编辑:李 蕊

姜义茂,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业务二处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规划·样本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