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辉:梦起云滇 功不唐捐

2017-12-22 07:17许万虎
创新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冶金微波

许万虎

都说云南美,可在不同人眼里,她的美却千差万别。在学者彭金辉看来,家乡不仅山水奇秀,更是一个斑斓的有色金属王国。打小他就清楚,“云南多好山,好山藏好矿”。

1981年秋,17岁的彝家小伙彭金辉从家乡普洱启程,只身赴昆明求学。一同装进行囊的,除了那颗向往外面世界的心,还有那些從来也看不厌的青山。

云岭绵延的山,养育了淳朴的乡民,可“好矿待锤炼”,难助一方繁荣。关于这一点,彭金辉感受颇深。踏入昆明工学院,选择有色金属冶金专业,他没有半点迟疑。

理论课本堆积如山,实验室里挥汗如雨,求索新知一点也不轻松,但彭金辉从未放弃。他本硕博连读一气呵成,不忘初心,变身冶金行家里手。

读博期间,他昼夜不息,伏案攻坚克难,终于迎来一次惊喜的发现—微波加热可短时间迅速将矿物加热至高温。彭金辉说,利用微波优势,传统冶金工艺将得到优化,且高效、节能、环保。

但冶金技术创新并非朝夕之功。为磨炼技艺,博士毕业两年后,他先后赴英德深造,主攻“材料合成与加工微波应用”。

身在他乡,心念故土。彭金辉深知祖国培养自己的殷殷期望,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他潜精积思,与世界顶尖专家不断学习、切磋。

一晃就是六年,他先后入列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和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博士后,借天赋与汗水,圈业界一席之地。而国际荣誉和掌声,海外平台和待遇,这些让许多人舍不下的东西,彭金辉却毫无眷恋。

也许只有在故土,才有雄鹰翱翔的蓝天。对彭金辉来说,回国施展拳脚、造福家乡父老的心思,从来都装得满满的。

学成归国,山河如旧。彭金辉却已告别儿时眼光,此时的他,“看山不是山,望山皆富矿”。

进入21世纪,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和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路子,冶金行业也不例外。于是,他重返梦想启程的地方,扎根边疆,立足云南,在冶金领域埋头苦干。

那时,母校更名昆明理工大学,正踏上一段崭新的征程。彭金辉马不停蹄组建团队,发展微波冶金应用基础理论,攻克工程化难题,谋划万吨级成套装备自主创新。

多年来,彭金辉领衔的科研团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团队所开发的高强度、耐热和超低温等系列产品,应用于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高温工业炉腔材料制备技术,透波、力学和热学性能良好,易加工、价格低、寿命长,提升了冶金、化工、能源行业装备水平。

彭金辉有时被称作“炼金师”。有人评价彭金辉开发和推广的技术成果,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引领着我国微波冶金装备产业化发展。

赞誉之外,他一心分享技术红利,陆续组建适应发展需求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锤炼一流科研团队,推动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

此外,在国际合作和技术输出方面,彭金辉面向全球,提供国际技术服务,开展国际交流,深化研究能力。

他是英国拉夫堡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常客,还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院士合作,建立了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多国知名院校专家慕名而来,与他携手打造国际基地,研讨工程应用。

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不是在实验室,便是在出差路上,没时间照顾家庭,心中不安却无可奈何。

每当有人赋予华丽的评价,彭金辉的回应总不复杂:“任重道远。”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说完便笑得像个孩子。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冶金微波
微波水云间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冶金动态
《山东冶金》征订启事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