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速度与激情8》男主角多姆凭借神秘武器横闯俄罗斯核弹基地的情景吗?还有电影《黑客帝国》里瞬间让乌贼机器人瘫痪的“无形杀手”? 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应该不会对电磁脉冲武器感到陌生。这一出现在电影里的高科技武器可能已经开始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源自美苏氢弹引爆试验
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在特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从而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的新概念武器。
孰能料到,电磁脉冲武器的诞生还颇有些偶然。电磁脉冲炸弹的产生源自美苏两国进行的氢弹引爆试验。1963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海岛约翰斯顿岛上空400公里处进行空中核爆试验,距离其1000多公里外的檀香山的数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瓦胡岛的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檀香山与威克岛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断。
此外,距离爆炸中心投影点约1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美军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相继失灵,整个岛上防盗警报器响个不停,街灯熄灭,电器被烧毁。甚至连距离爆炸中心5000公里的澳大利亚都受到了影响。无独有偶,苏联进行的相关氢弹爆炸试验也导致数千公里内的电子设备被烧毁,甚至苏军的雷达也被烧坏,通信线路全部中断。
经过数年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核弹在爆炸时不仅会产生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还会产生电磁脉冲效应。核弹在爆炸瞬间会从大气中电离出大量高速运动的电子,继而在空中产生强大电场和磁场。正是这些瞬间产生的电磁场,在以光速传播的同时产生了破坏力极强的电磁脉冲,导致地面上的电子设备出现感应电磁场,继而将電子设备烧毁。
杀伤力 “四级可调”
由于独特的物理效应,电磁脉冲武器应用可谓广泛——攻击隐形武器,某些隐形武器依靠吸波材料吸收雷达探测波来达到隐身效果,而电磁脉冲武器正好可以攻击隐形武器,烧毁吸波材料。攻击导弹防御系统,当防御系统还未探测到电磁脉冲炸弹时,它就已经被炸弹所释放的电磁脉冲摧毁了。与此同时,电磁脉冲武器还是对付航母编队的一个“杀手锏”。军事专家李杰曾表示,航母编队在遭到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时,可能会让所有的雷达、通信设施、指挥设施瘫痪,从而使舰载武器变成废铁。
隐形武器、反导系统、航母编队……对于这些强大的军事装备,电磁脉冲武器均可应对。而且不同于常规武器,电磁脉冲武器还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和功率实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达成不同的战略目的。
“依据美军研究报告,电磁脉冲武器的破坏程度按照射目标的功率密度,大致可分为:干扰、降能、损伤、损毁四个层级。”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介绍,干扰即暂时性造成敌方装备不能正常工作,干扰源消失后,系统恢复正常;降能是指造成系统进入死锁或保护状态而关机,必须重新开机或进行维修;损伤即造成敌方的武器系统中等程度的伤害,此效应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损毁是指可对敌方武器系统造成致命且永久性的破坏,敌方若要恢复系统功能则需全面替换整个系统、设备以及硬件。
在信息化战场已屡显身手
“现代战争中,各种军用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也越来越大,数量成倍增加,频谱也越来越宽,再加上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宽带、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这就给了电磁脉冲武器巨大的用武之地。”石海明表示。和其他武器一样,电磁脉冲武器自诞生之后就被应用至战场,并屡建奇功。
以目前实战应用的电磁脉冲炸弹为例,美国作为电磁脉冲炸弹研发领先者,也最早将这个灾难带给了世界。1991年,美军为攻击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的电子系统,发射了一枚配备非核爆电磁脉冲弹头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致使伊军防空系统瘫痪,防空高射炮只能对着空中盲目扫射。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轰炸中,同样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致使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局部地区的供电系统遭到破坏。2003年,美军“故伎重演”再次使用电磁脉冲炸弹轰炸伊拉克,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包括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在内的媒体和通信设施陷入瘫痪。
近年来,电磁脉冲武器不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美国和俄罗斯目前已研制出小型化电磁脉冲干扰机,可借助常规武器投掷到战区,摧毁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因此,各军事强国在发展电磁脉冲武器时,都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电磁环境的研究与防护加固技术。
石海明介绍:“美军自1970年即致力于电磁脉冲防护的研究,并于1990年颁布其第一版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防护规范。目前,美军对电磁脉冲武器技术的相关研究严格保密,据有限资料推测,美军已将电磁脉冲的防护纳入各个军事装备系统的作战需求,同时也推广到北约成员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可以说,一场电磁脉冲领域的“攻防大战”正在上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