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维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专集:子墨》自序1
文/刘德维
刘德维简历
1936年 2月28日(农历)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1942年 6岁入崂山仙家寨私塾学堂。
1951年 就读于青岛艺术学校绘画科。
1952年 拜留日画家王仙坡先生为师,并与先生一起创办《青叶画社》。
1955年 创作漫画《漏不了多少》,出席山东省第一届青年美展,获二等奖;创作漫画《房子问题》、《多角婚姻》,宣传画《捍卫和平、反对战争!》等发表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海鸥月刊》。
1957年 遭遇“反右派”运动。
1965年 参加山东省工业展览馆建馆,并筹办《工业学大庆》及《全国大庆石油会战》展览,任美术总设计。
1966年 参加《全国大庆石油会战展览》,为山东省工业学大庆典型企业《潍坊柴油机厂学大庆先进企业晋京汇报展》担任总设计;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政治、工业、农业、科技展览创作及设计活动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间持续创作并继续追随先师学艺。
1976年 调至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美术科,于文化宫凡二十年间专责组织辅导美术创作并策划主持艺术展览会及学术研究活动。
1980年 举办《重庆·青岛美术作品交流展》,并组织参展画家沿途写生;受聘为青岛画院画家。
1982年 出席华君武主持召开的《长沙美术创作会议》并赴湘西、张家界、桂林、衡山写生。
1984年 油画《鸥歌》、《山雀》、《古刹》赴美国、加拿大展出并被收藏。
1985年 粉彩《农舍秋色》、《草料垛》、《白鸽子》、《农家》等发表于《美术丛刊》;版画《啄木鸟》获山东省庆祝建国35周年美展二等奖;作品《金秋》、《晨趣》、《海底世界》参加天津汉沽联合举办的版画展。
1987年 举办《济南·青岛版画作品展》及《天津·青岛版画联展》;参展版画《金秋》及《晨趣》分别为《济南日报》及《青岛日报》选登。
1988年 油画《草料垛》、《古刹》、《秋染山林》等作品发表于《江苏画刊》;油画《琵琶舞》、《黑与白》发表于《海鸥文艺》。
1990年 组织筹办在武汉“武钢”开幕的《全国第十届版画作品展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记大功荣誉嘉奖,加入中国版画家协会。
1991年 彩墨《岁月》发表于《国画世界》;油画《鸡语》、《鸭歌》入选意大利《国际艺术护照》活动并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展目录》。
1992年 水墨重彩《圣花》获选入编《中国美术家》;水墨重彩《栖息》、《狩猎》获选入编《世界当代作家作品集》。
1993年 彩墨创作《象形系列》入编《20世纪国际现代名家作品集》;彩墨创作《魂系华夏》入编《国际现代书画家大辞典》,并获银奖。
1994年 油彩《乐舞系列》获选入编《20世纪国际名家精作博览》、《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鉴赏》。水墨《生命升腾图》入选山东省庆祝建国45周年美展;传略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现代书画界名人大观》等。
1995年 《刘德维绘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入作品六十帧,沈鹏先生题名,邵大箴先生作序;水墨重彩《流逝的岁月》获选入编《世界美术作品选集》;传记入编《中国文艺家传记》。
1996年 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1998年 油画《乐舞三#》、《狩猎四#》、《形象二#》、《巢》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评论文章《阳光下的不懈求索》发表于《美术研究》第二期;油画《象形三#》发表于《中国美术选集》;油画《夜观春秋》、《三岔口》、《荷塘鸳鸯》发表于《当代油画艺术》。
2000年 受聘为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荣获文化部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颁发的ISO2000作品评审价值证书;获聘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
2001年 油画系列《太古文明三#》、《太古文明四#》、《太古文明六#》、《形象二#》及杜大恺教授评论文章《性格决定命运》发表于《美术观察》第九期;受聘为《远东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上海画家村艺术顾问;于上海画家村首设“刘德维创作室”。
2002年 刘德维《字象》作品展及学术研讨会9月于香港艺术公社国际美术馆举行;油画《金色的海水浴场》入选日本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举办的《2002年美术の祭展》并印作海报示范作品;国际美术家联合会ISO900资质认证,获得杰出油画艺术家称号。
2003年 《金色的旋律展》——刘德维油画展12月于上海凯迪拉克大厦艺术苑举行;受聘为上海画家村艺术顾问、21世纪现代水墨艺术画友会会长。
2004年“刘德维创作室”迁至上海绍兴路原“漫画编辑部”旧址。
2006年 油画、水墨各十帧应邀参加上海东外滩艺术展览中心开幕大展;油画《野花姑》参加2006新加坡亚洲艺术展览会、入编作品选集;油画十一帧应邀参加上海莫干山法国《艺法创意园》三人联展;油画四帧、水墨十帧参加日本茂名画廊邀请展;油画《金色的海水浴场》发表于《当代美术》并被私人收藏;油画《石斧》发表于台湾《当代艺术新闻》并被私人收藏。
2007年 由香港Ora-Ora策展的“刘德维的文化维新展”于香港太古大厦举行,展出作品四十帧;获选为《美术天地》第27辑封面人物,刊登作品《石斧》、《陶神》、《猎骑》、《智人》及邵大箴先生专题评论文章《富有激情的意象创造——刘德维的油画艺术》。
2008年 作品十二帧及杜大恺教授评论文章《心象、意象、墨象迹——刘德维的水墨创作》发表于《锋锐》杂志7月号;子墨《字缘》艺术展12月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奥拿·奥拿美术馆举行。
2009年 全力投入水墨创作实验,完成大量探索性水墨作品;由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推荐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1年 出版大型彩墨画册《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专集——子墨》,收入近年彩墨作品80幅,邵大箴先生贺词、杜大恺教授撰序、王旭东策划、西沐主编,中国书店出版发行。
2012年 彩墨作品《色是空里色,空是色边空》、《图腾》、《易有大恒》、《安阳小屯》及署名文章《一意孤行,唯求独诣》发表于《人民艺术家》创刊号;参加青岛美术馆举办的“青岛籍画家作品展”,作品《太阳鸟起飞》为青岛美术馆收藏;获《新华网》评鉴为北京市2012年度十佳艺术人物,全国2012年度十佳艺术人物;接受《新华网》高端访谈的视频专访——子墨先生谈美术;作品六十帧收编于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2011)》。
2013年 水墨作品《瘗鹤铭》参加中传国艺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书画艺术大典,与黄永玉先生的作品同获第一名最高荣誉奖;彩墨作品十四帧,含封面作品《脉动》并西沐先生评论文章《走向抽象——子墨先生抽象彩墨绘画试读》发表于《中国美术》双月刊。
2014年 应邀参加由北京四季水墨文化艺术中心及江苏省国画院联合举办的“2014-四季水墨”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参展作品九帧,巡展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张家港美术馆、南通中心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受邀参加中国少儿基金会美术家捐赠活动,捐赠水墨重彩《夜泊寒山寺》。
2015年 应邀参加由北京四季水墨文化艺术中心及《艺术市场》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15-四季水墨”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及济南杜大恺美术馆展出。
2016年 应邀参加由台湾春风文教基金会及香港东方书画艺术传承中心联合举办,台湾羲之堂协办的《魂系华夏——刘德维当代绘画展》,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作品三十帧,于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作品四十六帧,同时于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山讲堂举办座谈会《论东方水墨的创新》,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女士主持,台湾多所艺术大学师生及艺术家共同参与;出版画册《刘德维当代绘画展作品选集》。
吾刘德维(子墨),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书香门第。父亲于1928年参加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历任青岛市参议员。然解放后却也因此于多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波及,影响所及甚至连子辈的我也在“反右派”运动中被定为“内控”右派。致使个人虽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但碍于家庭政治问题,报考中央美院,仍屡试不第。迫于高考无门,唯独寻自学艰路,蹒跚踱步,岁月悠悠,七十余载转瞬而逝。蓦然回首,深感艺术之路坎坷崎岖,吾像一个盲者,摸着石头过河,纵使湍流险滩亦毅然奋勇涉水向前。
回顾幼时入私塾学堂,读《四书》、《五经》,习书法,临《芥子园画谱》。吾舅父时任青岛《力报》社长,为地方上颇负盛名的书法家,谕吾严以临帖,尝时时逐字圈阅提点,乃吾书法之启蒙导师。及至抗战胜利,随着美军进驻青岛,美国电影、画报旋即充斥大街小巷,而我的童年时光也就完全沉浸在好莱坞那些千奇百怪的影片和画报之中……。时值少年,酷爱绘画课,只读文史地,偏废数理化,终日闲暇里尽是在涂鸦。有鉴及此,父亲乃于家中特聘了一位留日画家王仙坡先生,即我日后的恩师,专司教导我习画。王先生原是家母的侄女婿,我称其为表哥,1933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西画系,及后与王式廓、宋步云先生等同赴日本东京大学继续研习美术。1937年抗战爆发,先生乃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国。先生品格高尚,学养渊博,为人挚诚,不善交际。他鼓励我是“天才”,不只教授我绘画,更为我灌输多元的艺术理念;讲解无数的艺术典故和名人轶事,还给我引荐了许多师长和同学,如李苦禅大师、吴咸、宋步云、萧传玖、秦威、戴冰心、李超士、王启华等诸位先生,他们都不愧为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中流砥柱和尊者。在先师的殷切熏陶和敦敦教诲下,我最先树立了国内画坛崇高楷模的明确标识:如齐白石、黄宾虹、吴大羽、林风眠……
刘德维 变幻 80×80cm 纸本彩墨 2014年
吾原本最崇尚印象主义及后印象派,缘由可能与我生长的地域有关,因为青岛的城市风貌、自然环境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马蒂斯、塞尚笔下的构图、色彩、情调相似无几。尔时我对印象派绘画的迷恋犹如虔诚的教徒,长年投入野外写生,如痴如醉地探索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竭力探求分析阳光下的色彩变幻……。吾由印象主义的守护者转而为表现主义的开拓者,乃源自于一偶发的创作油画——太古文明系列之《石斧》,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开启了我由印象迈入意象的绘画征程。挣脱所有的束缚,放声心中的吶喊,寻求真实的自我。艺术是我心底迸发出的心图,我的创作信条是一意孤行,唯求独诣。
在七十余年物质世界的体验中,吾获得了丰富无尽的忆记,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但在绘画创作时又必须努力将之忘却,而是从吾之感官、情绪于冥想的幻觉中重新梳理、发掘、表现自身的精神体悟,开启吾之创作空间,像海洋、天际、无尽无边。吾之绘画不是再现,而是力图将单纯的视觉传达之再现功能彻底瓦解,转而将超常态思维图式纳入创作。以非理性与知性把握和谐,幈弃程序化藩篱,让直觉冲动与理性分析在创作中相互交替、转换。使无意识、顿悟、直觉冲动达到肆无忌惮,让冥想、假设的空间任凭游弋,用荒诞、梦幻、变形、分裂或原始粗犷的视觉符号表达自然回归的境界。在吾之笔下漠视视觉的真实,只有真实的意象承载内心的真实。
东方艺术之太极、无极、吐纳终于在作品上体现出瞬间即逝、无法把握的东西,像是魂不守舍、走火入魔,进入一种癫狂状态。内心冲动与手之运动同步,似冥冥中有神助之。故成象而往往茫然,仿佛若不自知,此乃因心造境,以笔运心,物我皆忘,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大自然犹如浩瀚莫测的迷团,它的真实面貌远非人们视觉中的真实。它提供了自由冥想的空间,又赋予它神话般的斑斓色彩与化境。
刘德维 无状之状 130×78cm 纸本彩墨 2014年
吾之绘画以隐喻、象征、暗示的图示,表现其物象之神、形、势、气、韵,达到虚其心,以无求有。象乃造形之本,然塑形造境须隐然藏象。吾在一团混沌迷幻中找出意象,从一簇模糊物象的谜团中剥脱出人、马、树、石,凭智慧与巧思点石成金,即兴生发;游戏般地愉悦和创造,它像梦幻闪现,不是现实更真于现实。
吾之创作信条是一意孤行唯求独诣。务必刻意排除理性程序及熟悉的影子,向陌生与未知领域延伸,用陌生人的目光看待自我的惯性规则。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外在标准,唯摆脱世俗和私欲、破除清规戒律,让燃烧的心底渴望与创作需求碰撞,闪现出一些怪异的火花,变为奇特的艺术图式。闪现是艺术创作瞬间偶发转瞬即逝的冲击波,只要有旺盛不衰的冥想就会拥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创作元素。二十一世纪视像科技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绘画模拟“真实”图像的再现功能,它的图式内涵是精神显现,艺术是我心底迸发出的心图。
长期以来吾之创作思绪总被“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之雄魄内涵所缠绕,不能自拔。此乃缘于吾长久沉浸在“华夏文明”的梦幻之中,愈走近它,愈崇拜它,它的博大精深令我敬畏,它的渊博、古奥、深邃、肃穆与神秘,令我充满遐思,它永远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它的灿烂光辉普天四射,我深信这璀璨绚丽的华夏文明,必将引领人类聚集朝拜到它的神圣殿堂。身为华夏的子孙,吾定当竭吾余力以吾之画笔为恢弘中华文化而努力不懈。
刘德维 残留的陶片 80×80cm 纸本彩墨 2013年
刘德维 风水 80×80cm 纸本彩墨 2008年
1.《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专集:子墨》由西沐主编,由中国书店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发行。
大名家·刘德维(子墨)
刘德维,字子墨,193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6岁入私塾学堂,1951年肄业于青岛艺术学校绘画科。师承留日画家王仙坡先生。早期受印象主义及后印象派绘画影响,长年投入野外写生,被称为“画痴”、“苦行僧”。20世纪70年代转入当代美学精神研究,寻求中西绘画交融合璧,注重直觉表现。近十余年,其创作则渐由具象的写意性转向抽象的道路。
曾历任青岛市文化宫创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深艺术家。作品在《中国美术》、《当代油画艺术》、《中国美术选集》、《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世界美术作品选集》等五十余种书刊上发表,并赴欧、美、日等国家(地区)展出或被收藏。
出版有《刘德维绘画集》、《心像·意象·墨象》、《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专集·子墨》、《刘德维当代绘画展·作品选集》等。
2011年8月于北京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