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婷婷
应时合势,精准聚焦
——《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2016》述评
文/戴婷婷*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也不断推进,对艺术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年度报告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先后推出了相关报告,如欧洲艺术基金会发布的《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雅昌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金融研究所《中国艺术品金融年度研究报告》等,这些报告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及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图1 《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2016)》封面
其中,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拍协”)与Artnet联合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以下简称《全球年报》)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份以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为着眼点的报告。首份《全球年报》发布于2013年,是基于2012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而完成的数据报告。之后每年发布一份,今已为第5份(图1)。《全球年报》由中拍协与Artnet共同编写。中拍协是国内拍卖行业中最重要的官方组织之一,下设“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主要负责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海外艺术品拍卖数据来源于Artnet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艺术品交易与研究平台,其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搜集艺术品拍卖信息。为满足海内外不同人士需求,《全球年报》还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写,这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年报中较为少见。
图2 2011-2016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趋势图
2016年《全球年报》凸显出以下三方面优势:
2016年《全球年报》延续了之前的结构安排。其在开篇归纳总结了2016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变化,这与《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成果概览”部分较为相近,有利于读者迅速把握当前市场状况。在具体内容上,年报主要通过“市场统计综述”、“拍品结构与价格分布”统计部分对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括性介绍,分别论述2016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市场(图2)、大陆及海外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概况(图3、图4),在此基础上,又对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格局进行分析。这一部分信息丰富、角度多元、视野宽广,不仅涉及成交情况、行业规模等宏观数据,还对大陆与海外的区域市场、税收政策、藏家情况等加以评析,将2016年全球市场状况清晰地呈现出来。
“拍品结构与价格分布”主要围绕海内外上拍的中国艺术品作具体分析。在论述拍品结构时,选取中国书画、瓷玉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品、古籍善本4个主要门类,从成交额(图5、图6)、成交量、成交率等方面分别予以评析。不仅阐述了各拍卖门类在大陆与海外市场的不同表现,而且注重比较两地拍品结构的变化。如在论述瓷玉杂项时,指出2016年瓷玉杂项在海外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成交额下滑显著,北美地区的该类拍品均价也跌幅明显,但其在大陆市场却出现成交额量的双重增长,进而指出是两地中端市场表现差异所致。
图3 2016年中国大陆各地区成交额分布图
图4 2016年海外各地区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额分布图
图5 2016年中国大陆各门类成交额分布图
图6 2016年海外地区各门类成交额分布图
拍品价格的分析方式与前者相似,按价格高低将拍品分为高(≥1000万元)、中(50-1000万元)、低(≤50万元)几个档次,分别介绍其在大陆及海外市场中所占份额、成交情况。在论述这部分内容时,年报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让分析过程更具说服力。对全球不同区域拍品拍卖状况的关注,体现出编者视野开阔、纵横兼顾,将琐碎的数据完整统一地表现出来。
“附录”是对2016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数据的汇总,包含拍卖企业与高价拍品两部分。前者通过“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成交额”几方面介绍了全球775家经营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中国大陆451家、海外324家)的拍卖状况;后者则汇聚了2016年全球1000万元以上的拍品信息。这两部分内容从首份《全球年报》发布时就已推出,也是该年报较具特色的部分,在国内同类报告中难以得见。通过查阅历年年报附录,可以准确地了解拍卖企业与高价拍品在近5年的变化。相较于其他年报,《全球年报》编制方法更为科学,架构安排也更显合理,论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是了解全球中国艺术品市场变化的重要参考。
如前文所述,《全球年报》数据分别由中拍协与Artnet两方提供。中拍协统计的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数据来源于国内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企业。这些企业将拍卖数据上报中拍协艺委会后,艺委会对其进行核实与整理,通过后方能进入年报。海外市场数据由Artnet负责。其对数据的择取全面而细致,不仅从海外经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企业中搜集资料,而且对每一件拍品都进行专业的编辑、整理与分类。国内外机构严格的筛选标准、规范科学的统计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年报中“附录”部分的数据,即从侧面反映了其信息的透明度之高、储备量之丰富。这些真实、全面的数据也在无形中成为研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源库”。
2016年《全球年报》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遵循市场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数据变化来支撑论证。如在阐述2016年中国大陆上拍拍品总量时,除说明其当年成交量是49.9万件(套)外,还将这一数据与2015年进行对比,表明下调了6%,再与2013年峰值期对比,显示下滑了20%,从而得出2016年拍品总量下调,而且达到近7年中最低值的结论。这样的例子在年报中比比皆是,显示出编者论述过程的严谨、数据运用的缜密,从而减少了分析与判断过程中的误差,使结论更具信服力
对市场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一般以一年为周期,每年不断更新,其目的就是时时把握市场动态,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从而为之后的市场走向提供参照。在这一点上,2016年《全球年报》体现得尤为鲜明。对于市场整体发展态势,年报指出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呈下滑趋势,但其中的大陆与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却表现出反差。大陆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微调,整体有所回升,呈“减量增质”的发展趋势;而海外市场却受全球经济疲软、市场萎缩等影响,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就进入减速缓行阶段。
对于2016年的市场热点及新的发展趋势,年报分别在市场格局、行业格局及藏家群体几方面提及。
1.在市场格局上,指出海外地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开始逐渐向亚洲集中,并阐明这与中国藏家的快速发展直接相关。为了吸纳中国藏家,不少大型国际拍卖企业将重要拍品转移至香港拍卖,从而提升了亚洲地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图7)。
2.在行业格局上,指出中国大陆的艺术品拍卖行业日益趋向西方市场的“寡头垄断”模式。年报显示,2016年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中国嘉德三家拍卖企业成交额排名世界前三,所占市场份额达到总量的46%,比2014年增长了9%。大型拍卖企业的扩张令中、小型企业生存空间缩减,导致“寡头垄断”的产生(图8、图9)。
图7 2016年全球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区域分布图
图8 2016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市场格局图
图9 2016年中国大陆拍卖企业市场格局图
3.2016年中国艺术品藏家群体构成发生变化。对于海外市场而言,近几年中国藏家的市场参与度逐渐提升,不少实力雄厚且专业性较强的中国藏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变了原有的国际藏家构成。而在大陆市场中,新兴藏家与企业收藏的崛起,成为大陆购藏群体的新特征。尤其是企业藏家的异军突起,开始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整体上看,随着藏家需求的多元化、审美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增强,购藏群体已成为影响拍卖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年报不仅重视艺术品拍卖市场本体发展,也关注直接影响其发展的经济因素,如2015年人民币汇率下行、2017年外汇管制收紧等。通过了解全球经济的变化来综合考量中国艺术品拍卖,使相关的市场分析更为透彻,凸显出《全球年报》宏观的视野。
从2013年首次发布至今,《全球年报》不断探索与完善。虽然在中国艺术品拍卖领域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与更为成熟的市场报告相比,其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分析时,主要以201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中心,欠缺与画廊、艺博会等艺术市场其他板块的联系,论述稍显单薄。另外,却未能对201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行综合性评判,若予以完善,将会使年报的理论性、研究性进一步增强。
但总体来看,2016年《全球年报》仍不失为一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市场报告。其能够顺应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对艺术品拍卖市场既作“望远镜式”的概览,也作“显微镜式”的探究。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2016年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市场的变化,还能够准确聚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增长点,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科学严谨的论证,对当今艺术品拍卖市场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这有助于海内外有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市场人士全面了解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市场,也有益于推动全球艺术品市场向更为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作者戴婷婷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