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霞
学校管理的真谛
文︳刘晓霞
回首过去,我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已经有12年了。自从走上管理岗位,每天忙于完成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踏实的感觉;但我庆幸的是,再忙,我也与可爱的老师及同学们在一起。在和老师们一同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我把每位教师放在心上;在引领、支持、服务抑或指导他们完成一项项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成长。
王文湛老先生曾说:“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这句话我特别认同。作为学校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在历任事业型、专家型校长的影响下,我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以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自己的各项本职工作,并自始至终站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老师们爱学校、爱工作、乐学习、求成长。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我真心关心每一位教师,把每位教师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做到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我通过QQ、微信、访谈等途径,了解年轻教师的生活状况,关心中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关注老年教师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认为梅城完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每一位“梅完”教师都乐于为她付出。
工作中,年纪略长的我经常以长辈的心态走近教师内心,以长辈的情感去爱我的老师们: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总放在心上,骨干教师任务繁重、压力较大的现状令我焦虑,家校矛盾突出的班级令我担心……面对这些情况,我总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力所能及地为老师们缓解心中的负累,和他们成为朋友。如小A老师,原本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但由于生源差,质量难以上去,常感到苦恼。我宽慰她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并对她说:“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你的快乐也是我们的期盼!事实上,只有你快乐,孩子们才会开心,成绩才会慢慢地上升!”不久,小A老师变得开朗了,班级也慢慢地好起来。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过一个调查:提取优秀教师成长的“基因”。结果发现,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大部分并不是进行师德教育的结果,甚至也不是天天搞培训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有某个机遇使他有了内在的动力。这机遇,即李希贵所说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或是“关键书籍”,这机遇至关重要,一旦相遇,便可能嵌入灵魂,滋养成长。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就想做这样一位年纪稍长的“长者”。
我校有一位来校八年的教师小C老师,到我校前从没接触过小学语文教学,更没当过班主任。刚开始,她对这项工作十分缺乏自信,甚至因为是初次任教一年级,都没信心把儿子放在自己班上。但她有两个特点:性格外向,爱好写作。对于这样一位教师,我总是尽最大努力发现她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哎呀,小C,论文获奖了啊!”“小C,日常工作搞得很扎实啊!”有时走过她的教室,或是在她的朋友圈里发现她布置的别出心裁的家庭作业,我鼓励她:“小C,家庭作业布置花了心思啊!”我跟她说:“奔跑吧,我是你身旁的欣赏者!”就在这样的欣赏里,在一次次小小的鼓励中,在平时一些温情的交流里,渐渐地,这位老师胆子大了,信心足了。学校举行演讲比赛,她积极参加;刚开始当班主任,是万般忙不过来,经常是“事找她”,现在她有经验了,变成了“她找事”;甚至很多时候,她还会开心地向我“炫耀”她得到家长认可后的各种小满足呢!
教师是学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我校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作为重中之重,遵循“师德为先、实践为本、能力为重”的原则,确立了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培训工作思路,多样培训,扎实教研,在苦练内功中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1.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建设。良好的师德是从教的根本。学校多次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文件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为切入点,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全体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从而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青年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新分配的师范生或是新调入的年轻教师,我们采取“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把还显青涩稚嫩的他们和同年级最优秀的老师安排在一间办公室,为她配上经验丰富的搭档带班,并组建“名师+骨干+潜力教师”成长共同体。然后与带教老师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听课,从各个细节告诉他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调整教学设计,如何修改课件,以及怎样撰写论文、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等。并借中心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的东风,通过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升。我们还通过“导实工程”,为每位实习老师分配了指导老师、跟班老师,让实习教师迅速成长。
3.通过专题研究研讨,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小策略。我们下移培训重心,挖掘本地专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小讲座或实用性较强的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有效序课”“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低年级组织教学研讨”等沙龙活动使相互分享的实用策略直接服务于教师。
4.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学校尽力创造条件,给教师铺设学习和实践的道路:采取“送出去”的方式,每年把骨干教师送市级以上培训一次,把校级名师送省级以上培训一次,并根据“需要”与“适合”的原则,选送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也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把专家请到学校来,使全体教师在本校就能听到专家讲座,老师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攀升。
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但成长也需要有合适的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我校不缺已经成熟的优秀教师,同时也需要不断培养年轻
的新秀。为此,学校创设了宽松、自由、民主的成长氛围,大胆地给予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2012年,湖南省继教中心要上交安全方面的录像课,我们推荐陈欢英老师上,并在试教及双休日录像的过程中给予她最大的支持与帮助,结果她获得了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省级一等奖。为了给年轻教师展现自我的天地,省小语会举行现场教学比武,我们先让老师们自由报名,胆大的陈欢英老师毛遂自荐后,又顺理成章地参加了本次活动,并获得又一个省一等奖。她年纪轻轻,是典型的80后,但她于去年就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在入围打分竞争的前几年,我对她说:“别急,现在你已
用跑的姿态行走在别人的前面,上不了,那是自然,因为你的教龄、工龄跟别人无法比;上得了,那是你后来居上。”在县、镇一级的比武中,我们更是抱着培养年轻教师的态度,尽可能地挖掘新人,展示风采。
我校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这得益于老师们刻苦钻研,也得益于老师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因此,在我的心目中,许多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陈碧霞的精彩课堂、吴坚恂的大语文教育观、周佳林的关爱学生等。感慨之余,总还想着要如何让他们的优秀得以彰显,让更多的老师像他们一样把幸福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推动。我们时不时地给他们既“压担子”又“搭台子”:陈碧霞、闵壮军这类名师型人才,送教下乡、校际交流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吴坚恂、陈霞辉这类大家风范型老师,专题讲座、现场观摩自然不能忘记他们;周佳林、谭娉婷这类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教师,在某些合适的评比活动中,可有必要树立典型,让大家学习……活动的开展或推选,当然不由我一个人确定实施,但是,我把这些优秀的老师一个个放在心上,在有适当机会的时候,我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让他们不断走向优秀、追求卓越。他们也在一次次的磨练与认可中走得更加坚实,成为学校骨干、校级名师乃至县级名师、市级骨干。当他们一次次地受到校内外同行的“追捧”,或是将一本本证书捧回学校,当他们一回回奏响事业最强音的时候,他们,收获了成功;我,也同样收获了快乐!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我不是校长,谈不上是什么“领导者”,但作为一位多年工作在行政岗位上的同志,我也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以期与我们的老师共同达到“专业有幸福感,事业有成就感,职业有认同感”的理想境界!
安化县梅城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