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燕,徐 斌,张细权,舒鼎铭
(1.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岭南黄鸡不同配套系种蛋孵化失重率比较
熊 燕1,徐 斌2,张细权3,舒鼎铭2
(1.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通过对岭南黄鸡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种蛋孵化失重对孵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孵化条件下,5个配套系种蛋第1~6阶段(每3 d为1个阶段)及0~18 d的平均失重率范围是1.859%±0.047%~2.039%±0.044%、1.584%±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1%±0.176%~12.296%±0.301%。配套系和蛋重区间相同,孵化阶段只在部分情况下对失重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第2阶段的失重率显著偏低;孵化阶段相同,配套系内不同蛋重区间的失重率仅慢速型最小蛋与小、较小蛋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配套系的蛋重对失重率影响不显著,4个配套系种蛋的18 d失重率趋势是大蛋失重率小,小蛋失重率大,而矮脚黄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孵化阶段和蛋重区间相同,配套系对孵化0~18 d失重率的影响不显著。
岭南黄鸡;种蛋;孵化;失重
广东是国内黄羽肉鸡育种、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黄羽肉鸡的出栏量占全国的20%,主要配套系有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等。种蛋孵化工作是提高黄鸡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尽管孵化期失重率一直被认为是孵化工作中重要的监控指标之一,但有关黄羽肉鸡不同配套系种蛋孵化期失重情况的研究报道偏少,因缺乏相关参考数据,生产中只能参照白鸡和蛋鸡孵化失重的数据或参考一些相关经验,这给具体工作带来不便。
本试验通过对岭南黄鸡5个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在周龄、环境、营养、孵化和生产管理等相同或相似条件下不同配套系种蛋的失重情况,为生产管理确定各配套系种蛋的最适孵化失重范围以及总结失重规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岭南黄父母代种鸡采用笼养、人工授精的饲养方式,选择日龄接近的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健康种鸡群,收集产蛋高峰期第32或33周2 d内的种蛋各300枚,先剔除不合格种蛋,用铅笔在蛋壳上编号,逐一称重记录,依据称重结果以5 g为区间组距分组,将种蛋分为大、中、小、较小和最小5个蛋重区间,分别为55~59.99 g、50~54.99 g、45~49.99 g、40~44.99 g、37~39.99 g。每个区间随机选取60枚种蛋作为一组,组内随机选取20枚种蛋作为1个重复。从表1可见,各配套系相同蛋重区间入孵蛋的蛋重差异不显著。其中,中速型和麻黄配套系几乎没有小蛋,不设小蛋组,慢速型配套系蛋重普遍偏小,设小蛋组、较小蛋组和最小蛋组。
落盘时用自制的塑料隔板对出雏筐分格,每格放1枚种蛋,以便出雏时准确区分与之对应的雏鸡。
表1 各配套系不同蛋重区间种蛋蛋重(g)
孵化试验在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孵化场进行。种蛋入孵前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用依爱牌19200型孵化机和出雏机恒温恒湿孵化,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2 h翻蛋1次。为减少对鸡胚的影响,孵化9 d称重时头照,孵化19 d落盘时再次检查活胚,发现无精蛋、死胚蛋记录号码后拣出来称重。孵化期间广州市气温在28~35℃之间,相对湿度60%~90%, 5~6月潮湿多雨。
孵化指标:受精率(%) = (入孵数-无精蛋数) /入孵数×100,活胚率(%) = (入孵数-无精蛋数-死胚蛋数)/ 入孵数×100,孵化率(%) =出苗数/入孵数×100,健雏率(%) =健雏数/出苗数×100[1];按照孵化0~3 d为第1阶段,以此类推将孵化18 d分为6个阶段,分别在入孵当天和孵化3、6、9、12、15、18 d,逐个称取胚蛋重,以计算失重指标,阶段失重率(%)= (孵化N d蛋重-孵化N+3 d蛋重)/ 孵化N d蛋重×100 ,入孵至孵化18 d的失重率(%)=(入孵时蛋重-孵化18 d蛋重)/入孵时蛋重×100,雏鸡初生重与蛋重比(%)=初生雏鸡干毛后重量/蛋重×100[2]。
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的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
本试验各项孵化指标均为正常值,总体情况见表2,以此推断本试验的种蛋失重率在正常范围内。
表2 各配套系种蛋的孵化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每个配套系内蛋重区间相同的种蛋在孵化1~6阶段的失重率情况为:快长型3个蛋重区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以第3阶段最高,第5、6阶段居中,第2阶段最低,第4阶段次之;中速型2个蛋重区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各不相同,以第1、2阶段较低;慢速型3个蛋重区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以第3、6阶段偏高,第4、5阶段居中,第2阶段最低,第 1阶段次之;麻黄2个蛋重区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都是 第3、6、5、1、4、2阶段;矮脚黄3个蛋重区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以第3、6阶段偏高,第1、5阶段居中,第2阶段最低,第4阶段次之。
各配套系的排列顺序各有不同,但仅个别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第2阶段显著低于其他阶段的情况较为普遍。
从表4可以看出,快长型3个蛋重区种蛋在孵化各阶段的大小排列顺序基本相同,孵化0~18 d失重率在10.57%±0.176%~10.82%±0.335%之间,总体趋势是蛋重减小则失重率增大。中速型2个蛋重区间种蛋在各阶段的大小排列顺序基本相同,孵化0~18 d失重率在10.99%±0.194%~11.46%±0.296%之间,总体趋势是蛋重减小则失重率增大。慢速型3个蛋重区种蛋在孵化各阶段的失重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相同,除1阶段外,最小蛋区间种蛋在其他阶段和孵化0~18 d都与小、较小蛋区间差异显著, 孵化0~18 d失重率在11.171%±0.241%~12.296%±0.301%之间,最小蛋孵化0~18 d失重率大于12%,总体趋势是蛋重减小则失重率增大。麻黄2个蛋重区间种蛋除3阶段外,其他阶段失重率差异不显著,孵化0~18 d失重率在10.76%6±0.241%~11.261%±0.309%之间,总体趋势是蛋重减小则失重率增大。矮脚黄3个蛋重区间种蛋在各阶段的大小排列顺序相同,孵化0~18 d失重率在10.589%±0.264%~11.060%±0.271%之间,但是总体趋势却是蛋重减小失重率也减小,与其他配套相反。
表3 配套系和蛋重区间相同的种蛋在不同孵化阶段的失重率(%)
表4 配套系和孵化阶段相同蛋重区间不同的种蛋各阶段及0~18 d失重率(%)
除慢速型最小蛋区间与小蛋、较小蛋的失重率差异显著外,其他配套系各蛋重区间在6个阶段和孵化0~18 d的失重率大多数情况下差异都不显著,但整体趋势明显。
从表5可以看出,大蛋区间种蛋有部分配套系在第1、2、4、5阶段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孵化0~18 d失重率顺序为矮脚黄>中速>麻黄>快大;中蛋区间种蛋有部分配套系在第2、3、4阶段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孵化0~18 d失重率顺序为中速>麻黄>快大>矮脚黄。小蛋区间种蛋有部分配套系在第4、6阶段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孵化0~18 d失重率顺序为慢速>快大>矮脚黄。
蛋重和孵化阶段相同,不同配套系孵化18 d的失重率差异不显著,排列顺序的规律性不强。由于本试验的5个配套系中只有3个配套系能分出小蛋区间的种蛋,只有慢速型配套系有较小蛋和最小蛋,失重率比较分析也受到一定影响。
表5 蛋重区间和孵化阶段相同配套系不同的种蛋各阶段及孵化0~18 d的失重率(%)
本试验结果表明,孵化阶段、蛋重和配套系等因素对黄羽肉鸡种蛋孵化失重率存在一定影响,生产中孵化场可以通过正确运用失重率监测技术提高孵化工作效率。该试验结果可以作为监测岭南黄鸡5个配套系及其他黄羽肉鸡品种(系)种蛋孵化失重情况的参考数据。
在恒温恒湿的孵化过程中,孵化第1阶段失重率都在1.8%以上,且相对偏高,这与盛宪龙[3]报道的AA+快大肉鸡的情况相符,通常认为,主要原因是刚入孵的种蛋含水量较充足,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失重比较明显。各配套系第2阶段的失重率都最低,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其他孵化阶段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经过第1阶段的水分快速蒸发后,蒸发量已趋于平稳。第3阶段失重率普遍较高,在1.9%~2.1%之间,与史维军[4]报道的孵化6~9 d的失重明显升高一致,但与盛宪龙[3]报道的6~9 d的孵化失重在1.7%左右不一致;第4、5阶段的失重率居中,且比较稳定,杨海明等[5]报道,孵化9.5 d开始胚胎发育迅速,呈线性生长模式增长,在孵化14.5~16.5 d前后达到高峰,估计这一阶段胚胎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较多,导致蒸发相应减少。第6阶段的孵化失重率偏大的情况较多,在慢速型配套系中甚至是各阶段中最大的,这与业界普遍认为的,孵化末期发育中的胚胎吸收了大量的钙,使蛋壳变薄、气孔加大或气孔数增加,导致失重率提高的说法一致。这也是不宜在孵化18 d之前落盘,以避免种蛋因过早移入环境湿度偏大的出雏机,阻碍胚胎气体交换,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孵化率下降、雏鸡质量变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黄羽肉鸡种蛋的胚胎发育有其自身特点,失重率总体趋势基本符合前快、中慢和后快的规律,但本试验前、中、后期对应的具体孵化阶段与李笑春等[6]、李文铭[7]报道的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孵化方式不同等外部因素有关。
本研究中,岭南黄鸡快长、中速、慢速、麻黄4个配套系孵化0~18 d失重率与蛋重关系符合大蛋失重率小、小蛋失重率大的规律,且重复性好。然而矮脚黄鸡与其他配套系的情况完全相反,可见并非所有品种都遵循这一规律,也存在像矮脚黄这种特殊情况。就出壳雏鸡重与相应入孵蛋重比率而言,快长型70.42%、中速型71.50%、慢速型69.85%、麻黄71.22%,均在盛宪龙[3]报道的肉鸡的出壳雏鸡重与相应入孵蛋重比率在70%~72%的范围内,但矮脚黄是73.85%,高出正常值范围,该情况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除含地方品种血缘较多的慢速型配套系最小蛋的孵化0~18 d失重率比小蛋和较小蛋显著升高外,其他4个配套系的蛋重对孵化18 d失重率的影响不显著,与以往报道中蛋鸡的蛋重与失重率的关系相似[4,8-9]。何宗亮等[10]报道鸭蛋蛋形指数与26日龄失重和失重率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06和0.333,呈显著正相关,而蛋重和失重率相关性系数为-0.078,即相关性不强。杨海明等[8]也认为同一种鸡的蛋失重率取决于蛋的表面积与蛋重的比值,比值越小,失重率就越小,与蛋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本试验中黄鸡的情况与之相似。但是蛋重与雏禽初生重显著相关,这也是生产中选择入孵蛋时必须同时兼顾蛋重和蛋形指数的原因。而慢速型最小蛋的0~18 d失重率显著升高可能与含地方品种血缘较多、自身蛋重更小等原因有关。
本次试验中,在蛋重区间和孵化阶段相同的情况下,岭南黄鸡5个配套系间各阶段失重率部分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但孵化0~18 d失重率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同为岭南黄鸡的配套系,母本间的差异还不够大,尚不足以反映在孵化失重率上的根本原因。
本试验各配套系孵化0~18 d蛋失重率为10.57%~12.29%,将之与不同品种鸡蛋的失重率相关报道对比,快长、中速、慢速、麻黄和矮脚黄等配套系与迪卡蛋鸡11.74%[7]、海塞克斯蛋鸡12.13%~13.32%[5]和AA父母代肉鸡11.90%~12.60%[11]接近;比海兰褐蛋鸡9.61%~1045%、肉杂鸡9.16%~9.46%[8,12]的高,比罗曼蛋鸡 7.54%~8.29%[4]更高。本试验中,慢速型配套系的蛋重小,孵化18 d的失重率高于12%这一通常认为的上限,其他地方品种的孵化失重率为:丝毛乌骨鸡 14.64%~18.47%[13]、略阳乌骨鸡6%~12%[14]、塞北乌骨鸡7.47%~8.51%[15]、高海拔低氧条件下茶花鸡、藏鸡及其杂交组合10.26%~11.83%[16]、宁都黄鸡12%~13.6%[17]和文昌鸡与原鸡杂交 F2代 11.35%~14.65%[6]。尽管上述试验结果与孵化方式、温湿度、所处地域等条件有关,但都是正常孵化,失重率变化如此之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品种的孵化失重情况有差异。同时,从本试验孵化结果看,慢速型配套系的孵化率、健雏率等都正常,甚至比其他配套系好。以往的孵化经验也证实,尽管含地方品种血缘的配套系种蛋整齐度相对差一些,但受精率和出苗率却比较好[18-19]。这提示在生产中应适当放宽含有地方品种血缘鸡的种蛋入孵蛋重与孵化适宜失重率范围。
[1] 邱祥聘,杨山. 家禽学[M]. 第3版.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 李馨,颜国华,肖翠红,等. 孵化期间鹅种蛋失重及其孵化效果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2006,27(4):62-65.
[3] 盛宪龙. 关于孵化时种蛋失重的几点看法[J].中国畜禽种业,2008(9):27-28.
[4] 史维军,刘海斌,张立永,等. 蛋重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失重及孵化率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8):51-52.
[5] 杨海明,郭春燕,朱金金,等. 鸡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 中国家禽,2006,28(24):78-80.
[6] 李笑春,吴科榜. 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2代种蛋孵化失重的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168-170.
[7] 李文铭. 孵化期种蛋的失重及其与孵化效果的关系[J]. 衡水师专学报,2001,3(2):44-45.
[8] 杨海明,王志跃,陈五湖,等. 蛋重对孵化失重、羊水及尿囊液量、雏鸡初生重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家禽,2005,9(1):12-14.
[9] 李蕴玉,李素芬,牛一兵,等. 蛋重对海兰褐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5-7.
[10] 何宗亮,匡伟,姚远,等. 蛋重对蛋形指数孵化失重及初生重的影响[J]. 当代畜牧,2012(2):38-39.
[11] 杨汐静,王洋,刘胜军. AA父母代种蛋孵化期间失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4):69-70.
[12] 李蕴玉,李佩国,高山林,等. 蛋重对肉杂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家禽,2006,28(22):20-22.
[13] 段子渊. 丝羽乌骨鸡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规律[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31(1):22-26.
[14] 王哲鹏,刘晓磊,李方龙,等. 略阳乌鸡种蛋物理特征与孵化率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3,18(6):153-157.
[15] 刘海斌,赵月平,耿光瑞,等. 塞北乌骨鸡种蛋适宜蛋重的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5):25-27.
[16] 苟文钰,张雅文,张倩,等. 藏鸡与茶花鸡杂交种蛋低氧孵化性能测定[J]. 畜牧兽医学报,2015,46(7):1102-1106.
[17] 万明辉. 低蛋白能量水平对宁都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宁都黄鸡种蛋特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3(8):70-72.
[18] 房兴堂,赵家飞,宋远见,等. 乌骨鸡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J]. 经济动物学报,2001,5(1):44-47.
[19] 唐晓惠,巴桑,达娃次仁,等. 藏鸡种蛋孵化期间失重与气室变化[J]. 畜牧与兽医,2004,36(5):17.
Comparison of hatching weight loss of egg from different parents stocks of Linnan yellow broiler
XIONG Yan1,XU Bin2,ZHANG Xi-quan3,SHU Ding-ming2
(1. Demonstration Bas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South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Guangzhou 510640,China;2.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hatching weight loss of yellow chicken eggs among the five parents stocks. The eggs from five parents stocks of Linnan yellow broiler (rapid growth,middle growth,slow growth,mahuang,aijiaohuang)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range of weight loss from the five parents stocks at 1-6 stages(3 days as one stage) and 0-18 days was 1.859%±0.047-2.039%±0.044%,1.584%±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1%±0.176-12.296%±0.301%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temperature of incubator and hatchertray machine was 37.8℃ and 36.8℃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incubator and hatchertray machine was 56% and 65% 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stocks and egg weight range,the incubation stage only affect weight loss rate in some cases and the weight loss rate of the second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ame stocks and hatch stage but different egg weight ranges,the weight loss rate of slow growth type was different among the smallest,the smaller,the relative smaller eggs,others were not different. In addition,the egg weight loss rate of 0-18 days decreased with egg weight increasing of 4 stocks while the yellow dwarf chicken was opposite. In the same hatch stage and egg weight range,the effect of stock on weight loss rate in 0-18 days was not significant.
Lingnan yellow brolier;hatching egg;hatch ;weight loss
S831.3
A
1004-874X(2017)08-0113-07
熊燕,徐斌,张细权,等. 岭南黄鸡不同配套系种蛋孵化失重率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8):113-119.
2017-06-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39B04-3)
熊燕(1970-),女,硕士,副研究员,E-mail:xiongyan@gdaas.cn
(责任编辑 崔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