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菊
中国著名的童话家郑渊洁曾经说过:“写日记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压力下情感释放,又有助于学生文化知识、生活经验、美文精句的积累,提高写作能力。于是我把写作“幸福日记”作为语文教改的重要一步。
一、“小确幸”——“幸福日记”之源
没有日记写作的素材,学生自然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训练中,我做了“小确幸”的尝试:
“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我们要求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每周上交两篇“幸福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是生活的小小发现,可以是自己点滴的进步,可以是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也可以是“向下比较”,即阿Q精神,还可以是从他人那里获得了帮助,感到了幸运……
王同学从小父亲去世,后随母改嫁,性格孤僻,与家长、同学交往都比较少,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尤其不爱写作。“幸福日记” 活动实施一个阶段后,她在日记中反思到“过去我从不知体谅妈妈,认为自己最可怜,其实继父对我也是非常好的,小学六年不论风霜雨雪天天接送我上学,我自己做的很不够,我甚至不愿意为爸爸端一碗饭,我错了。”老师看了她的日记,写了这样的批语:“常怀感恩之心,寻找生活的点滴幸福,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现在的王同学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作文水平稳步上升。
二、不拘一格——“幸福日记”之形
有些学生厌恶学习,更加厌恶写作,强迫他们统一表达,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我们制定了这样的原则:“幸福日记”在形式上不受限制,篇幅上不论长短,只要表达积极健康的情绪就可以,这样使得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
梁同学在课上没有书本,课下作业更是一字不写,所以他的第一篇“幸福日记”就只贴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朵灿烂盛开的山上随处可见的不知名的野花。老师对他这样说:“希望你也能够像这朵小花一样释放自己灿烂的青春。”接下来的日记中他也粘贴一些自然景物的照片,有些照片旁边有了寥寥数语的照片介绍。直到有一天他贴了一张奶奶在地里收玉米的照片,并且写到:“我今天和奶奶一起收玉米,奶奶七十多岁了,手被划了好几道口子,可奶奶什么都不说,回家还给我做了好吃的。”朴实的话语中表达了对奶奶深切的关爱和感恩,老师赶紧对他说:“你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你能和奶奶一起掰玉米,就是在帮助奶奶,孝敬奶奶,相信你会越做越好。”写作形式的多种尝试,使梁同学写作行为日渐规范,日记的内容在逐渐丰富,甚至在日记中有了感激老师的字眼。
三、“向学之心”—— “幸福日记”之魂
多数孩子把写作视为一种负担。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有爱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学生的点滴感受和变化,唤起孩子向学的生命。
我们建议学生把“幸福日记”拿回家给家长或者监护人看,并且邀请家长参与到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中来,与孩子共同分享他们的点滴幸福,同时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金同学最初的“幸福日记”都是在描述自己与生母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他的父亲和继母看了日记之后,不仅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更加关心和爱护,在日记中写到:“你永远有两个妈妈爱着你,我们永远支持你。”她的生母也写到:“孩子,多一个人像我一样的爱你、照顾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家长的留言中金同学感悟到了三个家长的一片苦心和爱心,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消极情绪越来越少,直到后来她的日記中出现了一张她和父亲、继母一起旅游拍摄的照片。她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也更加顺畅,性格也更加开朗,脸上时常挂着开心的微笑,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幸福日记”是鲜活的、温暖的、成长的、有生命的;书写“幸福日记”,使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幸福、成就感,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同时尝试了更多的写作形式。
总之,“幸福日记”唤起了他们去追求美好的生命,去获得思考、责任、理性和美的体验,感受到人生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作文立意更高,语言更优美,形式更多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