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数学思维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概念学习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如何引导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去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便成了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现结合课堂实例,试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建构策略的一些感悟。
一、概念引入,凸显生活价值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凸显数学知识价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开课伊始,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示一个歪眼不对称的人头像,师问:这个人漂亮吗?生:不漂亮。师再出示:这只蝴蝶漂亮吗?生:漂亮!师然后再出示:漂亮对称的椅子,蜻蜓,桃心,建筑等,让学生体验它们的美。师追问:它们为什么美呢?当学生不知道时,教师对折其中桃心图,发现他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并指出,像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出概念。这时学生有了发现美、研究美的欲望,感知到轴对称图形的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又如在学习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时,“ ”和“ ”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想象,把“1个西瓜平均分给7个人吃”和把同“1个西瓜平均分给9个人吃”,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1个西瓜平均分给7个人吃”时,可以问为什么这么选择,这样便会使他们体会到分数大小比较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主动研究接受概念的乐趣。
二、概念形成,体验建构过程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运用大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感悟概念的本质,将有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设计了多个体验建构活动。一是看视频动画活动:出示一列儿童玩具火车在一个圆形轨道上只行驶一圈的情景;再出示一位小女孩围绕一个池塘只跑一圈的情景;接着出示蛋糕店心形包装盒外有闪烁霓虹灯围绕一圈的情景;然后出示一个工人围一圈篱笆的情景;最后出示装饰照片像框需围绕一圈的情景。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共性。二是设计了系列操作活动:如摸,围一个物体一周的长;画一个物体的周长;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系列活动体验,感悟揭示周长的本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学生对概念深刻构建,轻松理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通过示范摆小棒揭示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然后通过引导摆、创造摆小棒活动,让学生在摆小棒活动中感悟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接着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两个数倍数关系,感悟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整个过程,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感悟了复杂到简约的思想,轻松达成了倍的概念建构。
三、概念内化,寻求变式本质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
当概念形成后,应通过大量的变式活动促进学生寻求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主动将概念内化到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设计如下活动:一是当学生知道对折后两边完合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活动,验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实践操作交流展示活动,凸显概念的内涵,强化了概念的本质,顺应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观点。二是设计判断题,判断生活图形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去审视图形,寻找对折完全重合的方法,拓展概念的外延,进一步巩固概念。
又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四、概念运用,拓展生活原型
为了增强概念运用的准确度,灵活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就不断挖掘素材,展现概念生活原型,拓展学生视野。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在拓展部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大众系列小车标志,农业银行标志,国徽、奥运会标志,桂林山水倒影图;再引导学生创作轴对称图形。又如教学圆的认识后,引导学生在正方形里画最大的圓,解释摩天轮中的圆为什么能平衡的旋转起来。再如教学《速度》后,教师让学生观看倾听闪电雷声的情境,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电闪雷鸣。师追问:是先看见电闪还是先听见雷声?生:先看到闪电.师:其实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看到的和听到的会有先后呢?我们来解释一下。课件展示: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声音的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学生成功解释后,介绍了大量的有关动物及可运动物体速度的信息,学生概念运用领域得以拓展,成功得以体验,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概念掌握更加深刻,运用将更加灵活。
总之,概念教学应注重概念的价值引入,注重概念形成建构过程,寻求变式凸显概念的本质,联系生活,不断拓展概念的生活原型,丰富学生认知视野,方能使学生在概念获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