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研究

2017-12-21 02:23苏玉恒刘梦笛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价值观

苏玉恒?刘梦笛

摘要:新文化运动指1915-1923年我国思想界出现的文化变革事件,对我国思想界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并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价值观的崩溃为切入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情况以及新价值观的重建、启示等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完善相关理论,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价值观;指导价值

前言:

我国思想界经历了多重洗礼,从朴素的民主思想到百家争鸣,再到法家、道家,至汉武帝时期形成儒家思想主导的思想体系,该体系持续了2000年。到清末,由于国家的落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思想方面寻找原因,我国进入了历史上思想最混乱的一个时期,直到新价值观的重建。分析相关历史内容,有利于深入的了解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情况,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

(一)传统价值观的崩溃

1842年,中英通商战争(鸦片战争)结束,作为古老的东方大国,清朝的战败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担忧,此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将保守的清王朝冲击的千疮百孔,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由于世俗权力的动摇而瓦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西方基督教思想等开始进入我国。1912年,袁世凯为求稳定思想界混乱局面、寻求国家和民族政治统一的思想依靠,决心“尊孔复古”,但被政客和思想家们抨击,其本人于1915年称帝的行为最终导致支持者离散,我国传统价值观复归一统的最后一次尝试破灭。自此,我国思想界进入了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1]。

(二)价值观的杂糅

袁世凯死后到新价值观建立前,我国思想界,尤其是对价值观的认识再未达成过统一。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思想界非常杂乱,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我国是分裂的,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是名义上的统一国家。纵观我国和世界史,凡思想纷纭的国家必有内乱。英国有血腥玛丽,法国有三亨利之争,德国爆发了三十年宗教战争,我国近邻印度由于“猪油”、“牛油”子弹事件引起了涵盖大半个印度半岛的革命战争。我国也出现了军阀的混战,张勋、蒋介石、冯玉祥、吴佩孚等各自命正统,战争频发,百姓的思想、价值观被佛、道、法、儒、基督、民主等思想冲击,各地莫衷一是,直到1919年,五四運动爆发,我国思想界、价值观认识出现了重归一统的曙光。

(三)新价值观的重建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我国不仅未能获得任何补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甚至被“转送”给日本,“弱国无外交”的情况彻底导致了我国内部对思想、统治等各类不满的集中爆发,5月1日起,学生、工人们开始组织罢课罢工,到5月4号达到巅峰。此前鲁迅提出的“吃人的礼教”和陈独秀的“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等理论实现融合,化为我国新价值观建立的基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雏形最终在这一时期形成。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启示

(一)破旧必须立新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的重建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破旧必须立新,否则思想、价值观必然混乱,比如推翻了儒家思想的孙中山,其“三民主义”只影响了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革命政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依然并不认同“三民主义”,这也是国民党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原因。而1919年“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新价值观一直在传播,其优越性使民众乐于接受、愿意宣传,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引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二)优越思想的渗透性

优越的思想的渗透性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又一个重要启示,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普通劳苦大众,包括当时我国3亿多的农工阶层。农民、工人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因为这些思想本身带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真正使农工的利益得到保证,因此快速的渗透到民众之中,这也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建立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2]。

(三)社会对价值观形成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离不开但是复杂的社会背景,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我国可能依然处于暮气沉沉的封建社会中,没有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封建礼教以及其价值观也不会崩溃的如此迅速,不难看出,社会大背景是推动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基础。如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期出现之初,核心追求是爱国、独立、平等,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又增加了发展、自强,到了现代,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为丰富,其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价值观的推动作用[3]。

(四)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价值

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价值自其出现之日起就体现的十分明显,比如儒家价值观促成了封建社会的尊卑制度和封建社会发展,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了我国社会的变革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最初出现时,引导了知识分子、工农民众参与到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来,推动了我国的革命进程,而在建国后,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民众投入到国家建设的队伍中,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使我国继续保持争取发展的方向,获得更辉煌的建设成果。

三、总结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了解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经历了传统价值观崩溃、价值观的杂糅、新价值观确立三个阶段,其启示则包括破旧必须立新、优越思想的渗透性、社会对价值观形成的推动作用、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价值等方面。后续工作中,可以应用上述理论进一步深化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启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2017,(03):4-27+160.

[2]李维武.百年反思: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4-11.

[3]李维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4,(2):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价值观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立足教材知识,提升历史素养——近年高考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考点例说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