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羊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勇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使命,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关键词:四个全面 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91-01
如果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算起,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辉煌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深入研究思考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顺应时代,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其特定的时代必然性。
(1)当前国内外严峻形势的要求。从国内视野看,我国进入“多期叠加”的历史新阶段。从国外视野看,形势严峻。当下我们要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为改革稳定推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围绕国家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意蕴深邃、指向明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战略工程,其显著的要求之一就是由人治转向法治,使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成为全体公民的最大共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快慢,关乎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的要求。“四个全面”,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体现出大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新脉络、新蓝图、新风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之处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注重把各项改革举措引向法治的轨道,表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和关键之点。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一根本前提,对于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1)坚持党的领导源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梳理比较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主义思想、制度设计在中华大地上的成败得失,可以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唯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包括法治道路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无可替代、不可动摇,我国宪法也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确认。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必须把党的领导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机結合起来,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维护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
(2)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面临一个方向问题,即是选择西方模式的依法治国,还是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对于这一问题,绝不能含糊,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1],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推进什么样的依法治国这一重要问题,为当前和今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困难阻碍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需要找准起笔处、切入口,进而将依法治国推向全面,渐次展开。
(1)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日常言行举动都被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具体到当前的政治安全法治化工作领域,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学法、守法、护法,能不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能不能“级级做表率,层层抓落实”,关系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际效果。
(2)开展全民法治实践。开展法治实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任务、关键一环。其终极目标即是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晓法律。唯有如此,方能使相关法律在全社会得以普遍实施。对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安排,使宪法和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拥护和实施。为此,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根据机关、社区、高校、厂矿、乡村等的不同特点,在全社会开展系列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4: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