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设计类交叉教育模式探究

2017-12-21 11:57崔栋
艺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崔栋

摘 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竞争并着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类交叉应用型人才,是设计艺术领域本科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 交叉模式 培养体系

随着数字产业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与高科技水平的提高普及,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前提下,经济、文化、科技与艺术早已开启了全面融合的态势。同时,信息的泛滥和无国界、无地域、甚至无时段的传播,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交融化的并存,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各类新型文化产业的出现,都以适应人的精神和物质的消费需求为目的,同时更为关注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探索未来形态的各种可行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新市场、新观念、新媒介的不断变化与刺激下,设计观念、学科发展与应用领域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设计教育同样处于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因此,如何运用高新科技优化设计、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对设计的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等问题也对目前高等院校本科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以及新发展方向探索和实践的可行性。

一、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定位

可以说,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竞争并着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人才,已经成为整个设计艺术领域本科专业教育最为关注的前沿课题。从本质上来讲,设计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制定能动、持续、明确而富有前瞻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为终端方向,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升学生在艺术修养、设计素养、文化涵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以及培养了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有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树立正确的设计立场,使之确实能够担负起设计创作的使命。

二、国内外高校设计教育理念之比较

在对英、德、美、中国香港等各设计院校培育体系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通常在一项有连续性的系统设计中,从一种综合的思维和表达入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文化发现、内心感悟与形式解决的主动性和原创性。同时,又在不同阶段的课题设定上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层次有顺序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呈现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们能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消化并深化对理论知识和设计概念的理解。综观国内当前各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都存在有相似的几大问题:课程设置分离、内容断裂、前后缺乏思维和现实的延续性;课程设定的目标含混,知识点重复,缺乏明确的专业特色;课程专业性单一,缺乏相关学科支撑与联系,交融性较差。

目前,设计教育的体系和结构都发生着变化,总体说来也都在强调整合学科平台,打破专业壁垒,优化学科框架,强化共性基础,注重个性创新,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设计探索,拓展设计教育的国际视野。解决这些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顺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应针对各院校存在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思路,调整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一个合理、渐进、交叉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设计艺术学科的合理整合与资源构筑,最重要的是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加强“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人才市场目标。由此,形成多学科及专业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使专业之间的“渗透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都得以凸显,进而强化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将更为系统、合理,资源整合与配置也将更为优化。

三、高校艺术设计类交叉教育模式研究

从设计学科的大视角出发,在保持各设计学科的基础特征下,强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市场与创意的结合,文化与传播的结合,积极开拓共通共融的交互性设计学科教育模式。大多艺术学院或设计学院都具备各系科、多模块设置,综合实验室也都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中,设计学科本科教育应利用现有的学科优势在共通的基础教学中配合交融,应凸现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使学科优势互补的态势趋于更为合理和可行,进而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整合学科平台,优化专业结构,传承与创新并重,艺术观念与商业实践并重,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将“设计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各学科专业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本学科内和各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建设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构建新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复合模块——设计基础课程

在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逐步训练他们脱离灌输式学习,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化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过去设计基础常常以三大构成单列课程为主要设置,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后,缺乏与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对接的意识,常常在后期设计项目中无法完成思维和创造的转换,不能真正理解构成的最本质的原理,并继而通过创意、形式、手法等熟练地运用到设计中去。因此,淡化三大构成分段化课程设置作为设计基础的要点。依据这一思路,课程设置应以复合式设定为基准,整合技术构成,以综合训练方式为主。第一阶段以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復合教育为主导,以构成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探索为主线,同时纳入对传统图形的语义分析与构成再现,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主要研究多维复合式设计状态,在巩固第一阶段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上,继续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题训练、实践制作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全方位认知各项设计元素甚至情感元素等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引导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甚至四维、多维状态的思维创造和执行转换,以课题训练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树立整体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完成对泛设计或大设计概念的疏通和贯通。

2.板块模块——专业基础课程

设计学科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在有限的四年内完成专业技术性教育,搭建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技术性构架,并同时强调本科生在完成必修的专业课程外,应鼓励学生挖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其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其他专业技术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加强其综合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在设计技术课程的延续的同时,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为更好地实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不仅要给予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教育,也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摄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删除相对脱离现状的课程,合并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定为基本设计版块课程,针对专业方向的不同,略有侧重。此阶段的课程中,可以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3.渐进模块——专业设计课程

三四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模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渐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备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验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环节贯穿始终。

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多变性非常强,同一课程下由于定位不同、要求不同,课题的设置和训练都变得复杂多样。设计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行业,从市场到策划,从创意到设计,从实施再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整合各阶段学习的深度思考和适度实现,课题的特色问题更为凸现。应着力突出课题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元素、每个方式都能对应社会需求进入实际操作和可执行状态,让学生切实从各方面体会设计的实际意义和市场价值取向,尽力缩小教学与社会实际创作之间的距离。

为适应愈来愈广泛的新型产业、产品形态和文化传播的模式,顺应整个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在渐进式模块专业设计教学中,特别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交融,能动地开展跨行、跨界的研究和合作,突破原有的知识范畴与观念局限;突破单一学科、单一表达的模式,实现各设计专业跨界课题设置。专业交叉课题中,以教师组合团队和学生组合团队形式,以机动灵活的项目课题形式,合作完成项目设计。在此课题期间,各专业老师针对项目侧重,分课题授课,注重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叉学习,多途径建立学生对设计各领域的认知和把握,以适应未来就业的各种灵活性。

综上所述,为了设计教育更长远的,良性的发展,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大学本科教育,除了敏锐关注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还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更宽泛的关照力以发现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最终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作品创作中,以主动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朝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曦.设计艺术學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朱依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模式思考[J].设计,2016(12).

[3]张葳.以“多元创新”为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群建设初探[J].设计艺术研究,2013(2).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