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一、好话反说,明褒暗贬
父母口头禅:“今天你终于没有做错事,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太好了。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
情景回放:您把照顾金鱼和给花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孩子不是一天喂三次就是三天也不喂一次,至于给花“喝水”,更是想不起来。最近,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满意,嘴上却说:“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到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分析:这样的表扬不仅勉强,而且隐含批评,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覺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妈的眼睛总是盯着自己的错误,自己似乎再怎么努力也没法翻身。
处方:孩子有进步是好事,家长应该感到高兴,没必要非给表扬加上阴影。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让他知道爸妈看到了他的进步,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碰到类似情况,爸妈要一项一项地加以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了,还刷了鱼缸,好!”这些具体的夸奖,会让孩子明白自己所有的付出父母都看见了,下次他会更加努力。
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父母口头禅:“你真棒,比××强多了。”
情景回放: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您煞有介事地说:“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画得最好的!”
分析: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不同,起点不同,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显然有失公平。今天你表扬孩子是班里最棒的,如果明天他没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种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真正的自信,而是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了空中——走向了自负。孩子盲目地认为自己好,却不清楚好在哪里,难以正确地认识自己。
处方:表扬做事的过程比表扬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也更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通过细化过程,强化他取得的每一个小成功,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平和面对困难,不被挫折打败。所以,您不如这样说:“你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有涂到线外,而且你把云涂成彩色的,这很有创意。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讲讲他的想法和思路,最后再提点建议。对孩子的画,不简单地评价好不好,而是给予评论和指点,这会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明确感知自己的能力,其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父母口头禅:“你居然得奖了,真出人意料!以后,你一定还能得更多的奖。”
情景回放:辉辉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中得了一等奖,辉辉妈满心欢喜,这几天不管到哪儿,她都把辉辉的“辉煌战绩”挂在嘴边,并满怀期待地说:“我家辉辉在全校比赛中能拿第一,以后一定能在全市比赛中拿第一。”
分析:辉辉妈这样做,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达到。这样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了孩子的包袱,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处方:家长应该注意,表扬孩子是为了激励他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表扬,是给孩子树立前进的目标,而不是给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所以,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说:“干得不错,你能不能再来一个?”夸奖后,帮孩子制订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让他满怀信心地去完成。
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父母口头禅:“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不容易。”“你考了第一,真了不起。”
情景回放: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整理了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后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
星星考试得了第一,妈妈得知后说:“星星真聪明,将来准能上清华。”
分析:这类表扬是父母最常说的。从表面上看,这些表扬对孩子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这样的话听多了,孩子会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好孩子;考了一次高分,就是聪明。那么,如果我做了一件错事,是不是就是坏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是不是就是笨蛋呢?这种以偏概全的表扬,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的成败当成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表扬会使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很完美,内心无法接受任何挫折与失败。
处方: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度表扬孩子。表扬孩子时,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进行评价,不以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说:“得高分固然可喜,但不能骄傲,只有一次次地不断取得好成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