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和4岁儿子小杰一起搭积木,我们约定谁先搭好谁赢,结果我先搭好。小杰耍赖说:“不行,这次不算。”我当然不同意。看我不改变态度,小杰就哭了。我只好说:“好吧,这次算你赢。”以后每次跟小杰玩游戏,我怕他哭,就故意输给他。请问,我这样做合适吗?
贾丽
答:做游戏时,家长故意输给孩子,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假象,以为自己很能干,能力强,极易产生自大心理。所以,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之有道。对年幼的孩子,家长为激发其兴趣,开始时可以放低水平,让孩子假赢。但要控制好节奏,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家长要逐步显露真实水平,让孩子有输有赢。
2.让在明处。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赛前让孩子几步,并让孩子知道。比如下象棋,基本规则是双方都不许悔棋。考虑到双方实力有差距,家长可以去掉几颗棋子再和孩子比试,而涉及基本规则的尽量不让。
3.帮孩子熟悉游戏,增加获胜概率。熟能生巧,让孩子在游戏前充分练习,帮助他提高游戏水平,同时教孩子掌握游戏要领;也可以在游戏前和孩子进行热身赛。
4.引导孩子多参加对等游戏。家长与孩子比赛,孩子相对处于劣势。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与小伙伴比赛,这样双方实力相当,无论输赢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提示:如果在游戏中,家长一味迁就、退让,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战无不胜,并渐渐形成自我中心意識。这种过度保护,不仅会削弱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还会让他产生“输不起”心理,当他在学校或以后走上社会,面临与他人的激烈竞争时,极易受挫,甚至逃避现实。
【编辑:杨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