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燮
摘 要:“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中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其教学过程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音乐名作鉴赏 叙事曲 高校音乐教学
随着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200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譹?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当代中国高校,研究性教学也日益得到关注,于各类课程中不断被实践和运用。本文将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求教于广大同仁。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通常又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通过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进行接受式间接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式的直接探索。?譺?訛
在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音乐名作鉴赏》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开放性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欣赏音乐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当下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已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却仍然受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影响颇深,很多教师还沿用着“以知识灌输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体裁为教学单元的乐曲解说,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套路。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围绕着教师的讲授进行,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亦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就该课程授课对象而言,本科生的生理和心理皆趋成熟,处于人生学习知识的黄金年代,他们精力旺盛、眼界开阔,个体能动性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都有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也无法达到充分展示个性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从《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本身特点及学生心智发展的需要两方面看,在课程进行中融入“研究性教学”这种新的理念实有必要。
二、“研究性教学”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应用实施——以“叙事曲”体裁教学为例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性教学,获取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以“叙事曲”体裁为案例,在所任教高校进行《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验。这次教学实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研究体验、成果交流。
在創设情境阶段,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首先抛出问题:你怎样来理解叙事曲这一音乐体裁及相关经典作品?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项课题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成果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准备时间为一周。在研究体验阶段,学生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5至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课下需集体讨论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后由组长统筹安排研究任务。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工,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结合教师介绍的参考书单及网络检索方法,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全方位、大面积、多角度地检索和分析自己所负责模块的相关资料。接着,再通过小组研讨将个人思考内容汇聚整合成最终汇报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予以呈现。这一阶段,笔者频繁走访各小组了解情况,并以现场参与、QQ、微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加入小组研讨给予鼓励,随时答疑解惑,并适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方案。
一周后的成果交流阶段,每个研究小组推举一至两位代表进行汇报,内容包括讲解本小组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等。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新奇、有趣的见解迭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成果交流结束后,笔者都做了详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现撷取不同班级研究小组的一些选题与读者分享:音乐学班某小组《“体裁”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谈肖邦的<叙事曲>》,认为肖邦的叙事曲是肖邦在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叙述被音乐的浪漫主义诗意化的故事,他的叙事曲体现了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完美统一;作曲班某小组《勃拉姆斯g小调叙事曲(Op.118 No.3)分析》,谈到这首作品的是一个拱形曲式结构,主题激动有力,节奏型旋律化的动机贯穿全曲并形成强烈的音乐对比;键盘班某小组《肖邦< bA大调第三叙事曲>演奏体会》,在比较霍洛维茨与齐默尔曼两位钢琴大师对这首作品不同演绎处理的基础上,主要从触键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演奏心得;民乐班某小组《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鉴赏》,通过演、讲结合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此首乐曲的音乐形象、演奏技巧、音色处理、演奏版本等多方面情况;演唱班某小组《电影<钢琴家>中的肖邦<第一叙事曲>》,结合乐曲在影片里出现的两次片段的播放,分析了电影画面与钢琴音乐在内容表达、情景叙事、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配合的成功之处。并认为该部影片以影像化的方式赋予了肖邦叙事曲具象化的内容,这种将电影与钢琴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不失为音乐鉴赏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但同时同学们也向影片导演及配乐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第一叙事曲》的呈示部副部主题、展开部、再现部没有在影片中出现?原因何在?
三、教学后的反思
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与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从照本宣科的知识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驱动者。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内容情境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合作者与探索者。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成果交流环节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获得求知的成就感。这对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大有裨益。整个过程亦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學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意识到,研究性教学是优化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同学们也在课程学习中获益匪浅,课后LSQ同学说:“一开始觉得很难,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扩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宝贵知识。上课不再是应付老师,被动听课,而是自己身心的全情投入,学习也有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发现、提出问题才能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的学习目的。课程进行中学生的批评精神明显欠缺,特别是在成果展示后的点评互动中,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个中原因,笔者分析,一方面是学生囿于面子,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将研究中的感悟转化为口头表述方面的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其次,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由于近年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翻倍增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专业背景、理解能力与兴趣点各不相同,导致教学结果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勤于动手,但也有一些同学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欠缺,加之努力求知的探索精神不足,虽然老师一直在跟进、督促,却总是敷衍了事,对研究性教学参与度不高。
再次,学生的研究视野尚待拓展,学术问题不容忽视。在创设情境阶段,笔者为使学生对于叙事曲这一体裁的欣赏体验更为开放、多元,曾经将《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的“Ballade”(叙事曲)词条等外文参考资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但就最后呈现成果看,由于跨文化学习导致的畏难情绪,学生对这些外文资料基本没有触及。另外,由于本科阶段没有相关课程的指导,学生在PPT成果汇报中暴露的学术失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引用他人观点、资料与数据时没有注明出处,注释与参考文献标示随意粗放等。这点尤其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予以警觉,因为,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是高校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现代创新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反思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实践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高校教学应该顺应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合适的土壤。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知识观与教学观,“研究性教学”能够为这片土壤提供旺盛的生长基,能够促进包括《音乐名作鉴赏》在内的高校音乐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探索,对于推进和深化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因其没有固定的教学套路,没有可供操作的“本本”,也给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注释:
?譹?訛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譺?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