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7-12-21 11:24赵鑫宇
现代交际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赵鑫宇

摘要:真正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人才不仅仅在科学文化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上要有突出的表现,而且要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如今我国大学生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却仍然有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逆反心理、自卑、自我封闭问题。为了应对大学生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当给予更多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对学生工作者心理指导能力的培训,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各种新手段,如网络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103-0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我封闭。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自我封闭的状况,而且这样的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大学生不善于交际,久而久之就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减少自己与外界的联络。造成大学生自我封闭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人是迫于学业的压力或者紧张的校园竞争机制;有些大学生是提前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也有学生是因为与同学发生了争执,造成了同学之间关系紧张;还有同学是因为家庭环境和家庭状况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普遍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心理还较为幼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有些大学生很难接受这些压力,而高学历带给他们较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应试教育下,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普遍都被家长过度保护,没有办法一下子找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处理成功失败等问题的方法,加之没有老师和家长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大学生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闭的误区。

(2)自卑心理。自信心是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正确处理其他事物的动力。而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自卑心理。这些心理有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家庭条件,也有可能与他们的外貌条件有关系。大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但是难免在地域、阶层以及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或自身外貌条件较差的同学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这些自卑心理往往导致这些同学不愿意在别人或者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大学生中的自卑人群进行适当的关爱和鼓励,引导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并且改变自己。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受到了“居高临下”的说教或者压迫,加之长期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内心的郁闷无处排解。此时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就应当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放下教师身份上的高姿态,把姿态低下来。想要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要想办法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学会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和学生平等地交流。

(4)迷恋网络。网络在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提供着许多不良信息,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等,这些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甚至使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度迷恋和过度依赖的心理,产生我们常常说的“网瘾”问题。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且处在初步建立的阶段,未能完全成熟。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因为存在自卑心理而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网络便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有利平台。网络会给人以一种亲密感和无压抑感,这样的感觉使许许多多大学生上瘾。大学对学生网络使用的管制不严格,这也使學生有了长时间上网的机会。因此学校应当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二、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有关部门给予统一的政策指导。我国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专家也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合理的对策。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大高校应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各高校给予正确的、统一的政策指导,并要求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主题讲座,为大学生们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的环境,成长为各方面都足够优秀的人才。而这些行动必须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层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导能力。提高高校教师心理指导能力是切实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有关部门不仅仅要注意针对大学生心理对各高校进行统一的政策指导,也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力培训。学校也应当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议,加强学生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工作经验,更好地把握住学生心理状态和问题,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加以引导。其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指导能力,同时也应该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努力寻找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契合点。教育工作者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并且学习一些实用的心理咨询学,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当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才愿意打开心扉,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