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体会,从三个主要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从课程的特点、课程的教学方法到课程的考核都作了全面详细的叙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N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单片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通讯、航空、智能家用电器、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单片机硬件、软件及接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相应的应用系统。由于单片机是嵌入式控制器家族中的一员,本课程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DSP、嵌入式微处理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电器新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介绍单片机体系结构、存储器体系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及其应用、定时器及其应用、外围设备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2.课程教学体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而且也频繁应用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由于单片机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目前该课程已在学校很多工科专业中开设。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下对课程的教学体会进行阐述。
2.1课程的特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方面它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微机接口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仪器、电子测量、检测与变换数控机床和嵌入式系统等专业课的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也是影响电类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课程教学应采用集中上课讲解、学生课内实践、课外辅导、项目教学相结合手段实现大实践教学观,即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课程教学以实施创新教学为主线,以加强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课程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应用指导教学、以实践辅助教学、以设计检验教学的总体教学原则。坚持改革教学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应用型人才教育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理论课采用讨论式教学,诱导式启发性教学、讲授与辅导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着重讲思路,讲原理和方法,对要点、概念反复强调,同时,开展案例教学和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由于理论教学是服务于实践技能培养的,而实践技能训练又是以完成特定项目为载体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则是完成理论教学的最好载体,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案例教学也非常好落实。案例教学法的采用,丰富了教学,突出了学习重点,系统了课堂内容,这样可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技能培训的过程设计是:首先理论教学以围绕实现一个特定的项目而展开,课后布置另一项目的实现任务,学生通过复习、查阅资料完成设计,这样学生始终带着目的在学习和训练,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消化和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结合网上教学辅导;并以创新性和实践性为指导思想,开设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进行系统设计和综合实验,使学生将各章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对单片機系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教师参与设计实验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主讲教师实验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教学,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促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组织好练习、专题研讨、课程设计和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3课程的考核
积极推进考试改革,建立公正有效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新的考核方式。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试题着重进行能力的考核,也可以把考核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进行。
3.结语
本文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体会,从三个主要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从课程的特点、课程的教学方法到课程的考核都作了全面详细的叙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岩.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6,(03)
作者简介:
李鹏(1978-),男(汉族),湖北仙桃人,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