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茵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2017-12-20 12:26颜康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抗菌抗生素耐药

颜康

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耐药细菌株的形成,是因菌株反复接触某种抗菌药物后产生的基因突变、产生灭活酶、钝化酶所致。研究表明,细菌的耐药程度与抗菌药物的用量大小及用药时间呈平行关系;耐药菌株可在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传播,母体还可以将其耐药性“传导”至新生儿。耐药细菌这种跨地区、跨群体、跨种族传播现象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层出不穷,而为了对付不断出现的耐药菌,人们又不断地研制新的抗生素,看似“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事实上人们已经找不到一种不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人类与耐药菌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值得警醒的是,抗生素滥用的背景下,细菌产生耐药的速度过快,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由于滥用抗生素致使越来越多的致病菌在成百种抗生素的反复刺激下。不断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细菌对引起其变异的抗生素变得不再敏感,且其产生变异周期仅需 2年左右,而人们研制出一种新药的周期大约需要1年左右。研制新的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变异的速度。WHO甚至发出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这一严酷的现实是细菌对人类健康安全的严峻挑战。

2、对人体器官与组织的损害

在应用抗生素时,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其疗效,而对抗菌药物给人体器官造成的损害往往被忽视。一项对药源性疾病死亡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由抗菌药物引起的高达43.1%。在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 40%是死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目前,已知的对人体重要器官有损害作用的抗生素有:损害肝脏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等;损害肾脏的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损害胃肠道的有强力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损害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有三代头孢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可致凝血机制障碍;氯霉素还可以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损害神经系统的有庆大霉素、链霉素,药物成为致聋的主要因素,乙胺丁醇影响视神经,喹诺酮类影响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功能。

另外,抗菌素的滥用还会导致二重感染,使用多种或广谱抗生素时,由于菌群失调而引起的第二次感染,如霉菌性肠炎等。抗菌素的滥用还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包括抗生素产生的毒副作用造成对治疗上的干扰和误导等。当然,抗菌素的滥用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我国的抗生素有40%用于预防,1/3以上的抗生素使用者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

一段时期以来,面对我国每年医用抗感染药物约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抗生素生产规模的盲 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抗生素生产的企业多达 4000余家。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有数万家,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销售领域的市场营销手段与花样层出不穷,乱象丛生。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营体制是抗生素失控滥用的主因,因医疗机构经费不足,促使医院以卖药的方式增加收入,大多数医院存在医生按处方收入提成、开大处方现象。我国有60%的住院病患接受抗生素治疗,高出WH0组织规范的一倍。

2、对抗生素滥用的后果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监督、卫生部门出于各自管辖部门的利益,形成药品监督部门产品报批把关不严、生产盲目扩张,抗菌药物营销领域乱象丛生;卫生部门则出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对滥用现象熟视无睹。各种要求形同虚设,处方药可以随便开、药店可以随便买。医护人员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盲目联合用药、无指征预防用药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各种手术的前后,总是用抗生素来“扶上马、护一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不够,也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药剂人员基本停留在只发药、卖药.缺乏对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的严格审核。民众用药知识普遍不足。抗生素使用存在误区。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用的抗生素种类越多越保险;误把抗生素当退烧药,分不清 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追“新”求“贵”,盲目青睐“新药 ”“特效药 ”;用药无规律,随心所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用药,不但达不到疗效,反而容易引起细菌产生 耐药;盲目预防性用药,把抗生素当成预防药使用;经验性用药,有的患者认为自己“久病成良医”,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好药 ”,或者自作主张随便购买、使用抗生素。

3、畜牧業产品加速了耐药现象的蔓延

我国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量惊人。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高600吨,占全球的50%。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曾发现,土壤和农田地下水中的细菌从来自猪的肠道菌那里获得了耐受四环素的耐药基因。畜牧业产品导致细菌耐药基因扩散、蔓延的隐性链条的形成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饲料添加剂中所含抗生素在禽、畜体内产生耐药菌并经粪便排泄后进入水和土壤,再经细菌基因的传播、放大后分布到粮食、蔬菜、水和空气中,从而使人体不断获得耐药基因,加上肉类、乳品中所含的抗生素,使人类本身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 “耐药菌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即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生素药物的人同样可能面对抗生素治疗束手无策。

三、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对策

1、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强化监督与执法

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经费投入,彻底改变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陈规陋习,真正建立药物特别是基本药物的统一招标采购机制,从而还医疗服务之公益性面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政策配套,要打破药政卫生等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的监管格局,让监管职能真正回到“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办法与通知等尚不具备法律效应,对负滥用抗菌药物责任的管理层和医药人员还只是停留在罚款和吊销处方权。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有了法律才可能对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加大对有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在执行卫生部的有关条例法规时,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要出台相应的执行细则。

2、加大宣传与培训学习,提高全民用药知识水平

加大对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药品营销人员在内的医药人员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考核考试。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纳入医药领域职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加强医学生抗茵药物知识的学习, 对医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内容,编写药理方面的教材要将国家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法规、条例收入教材的附录。举办校际、院际、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抗菌药物应用知识与技能比赛,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待遇。加大宣传力度,将有关耐药性产生的危害及如何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内容纳入公益广告。将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以传单、小册等形式印发到学校、社区,努力提高全民用药知识水平让公众逐步认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形成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3、出台小儿专用制剂的规定

生产儿童专用制剂,从而避免抗菌药物对小儿健康的伤害。面对我国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现象的严峻现实,医药工作者及医药教育工作者应从对人类健康负责的职业道德高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使用抗菌药物的条令、法规,并有责任使医学生和更多公众自觉慎重使用抗生素,实现既治病救人,又尽可能避免抗菌药物给人类健康与生存继续造成危害。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国对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力推行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卫生部门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医药人员职业道德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广大消费者用药知识的不断普及,细菌耐药将得到有效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不再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

参考文献:

[1]刘荣辉、杨静,抗茵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茵药物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2)

[2]林珠、朱素燕,肠球菌中多种茵的抗茵药物的耐药性差异[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8)

猜你喜欢
抗菌抗生素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故事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2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