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 以透明共治引领食品安全治理创新

2017-12-20 09:14邱金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7年6期
关键词:淮安市共治监管

文 / 邱金义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关系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全流程、监管执法全过程和社会公众评价全方位搬上互联网,构建起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诚信自律和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共治共享共赢体系,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行业特征、淮安特色的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难点症结

创新食品安全治理,首先要找准当前监管中的难点和问题。目前,监管中存在的难题包括:一是食品法规要求多、强制少、缺机制,法规要求落地难。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对落实主体责任、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追溯体系等提出了原则要求,但缺少相应的落实机制。二是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主体多,主体责任压实难。从田间到餐桌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数十个环节,任何环节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都会沿产业链传导,最终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1180万家,主体责任难以压实。三是食品监管兵不强、马不壮、粮不足,监管触角延伸难。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与监管力量不相适应、监管任务与监管水平不相适应,无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四是群众参与意愿强、能力弱、渠道少,社会共治参与难。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查显示,62.5%的公众表示“愿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76.7%的受访者表示“参与不方便”或参与渠道少。五是信用评判主观强、任务重、互动少,信用评价分级难。在现行信用等级评判中,监管人员主观判定多,评定结果存在差异和“干扰”。市场主体面广量大,难以开展动态评级。同时,受公开渠道限制,消费者对量化分级知晓率低。六是区域评估重定性、轻定量、低样本,食安状况评估难。目前,区域食品安全状况多是通过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缺少“大数据”支撑,不能随时“体检”和“自检”。评估结果与群众实际的“获得感”还有一定差距。

转变监管思维 创新治理理念

面对监管难题,需要监管部门以理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一是法治理念。“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食品安全领域推进依法治理,就是要以学法普法为先导、用法执法为核心、适法立法为保障,充分发挥法律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领和助推作用,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法治秩序,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二是透明理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食品安全领域推进透明治理,就是要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准确公开、全面公开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信息,以透明促规范、以透明促公开、以透明促安全,从而对违法者形成最大震慑,对监管者形成最硬约束,为消费者提供最好保护。三是协调理念。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推动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督、监管工作与产业发展、系统上下与系统内外等相协调,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效能。四是共治理念。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安全食品人人共享。在食品安全领域推进社会治理,就要协调好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公众、媒体等多方面的关系,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筑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食品安全治理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上转变监管思维,重点强化互联网思维、系统性思维、经济学思维、前瞻性思维、渐进式思维。只有如此,才能让食品安全治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逐步提高监管效能,走向成功。

聚焦监管难点 实现社会共治

淮安市局积极顺应新趋势、新变化、新期待,聚焦监管难点,着力探索“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新思路,创建了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模式。重点创建信息化支撑系统、制度机制支撑系统、检验检测支撑系统、透明执法支撑系统、应急响应支撑系统等“五大支撑系统”,形成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体系。以信息化支撑系统为核心,开发供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使用的三类终端,构建“透明安全餐饮”“透明放心菜市场”“透明合格食品生产”“透明流通食品”四大平台,建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地理信息、食品信息、食品流向、检验票证资料“5个子数据库,实现了全链条数据可贯通、全业态可覆盖、全流程可透明、全社会可参与、全过程可监督、全方位可评价的“六全六可”。

持续提升完善 成效日益显现

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总体上具有“政府搭台、企业主演、全民参与、透明共治”的四大特征;具备“责任主体一网联、信息数据一键通、食品安全看得见、百姓消费信得过”的四大特色。从已有实践来看,淮安市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成效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破解了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促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参与,加速了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分级进度,完善了食品安全状况评估。2016年,在江苏省食品安全考核中,淮安市位居第一。二是促进了食品安全法规落地生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透明共治手段,将食品安全法的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技术性地“落地生根”。三是推动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透明共治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平台载体、技术支撑和配套机制。系统自动采集监管部门监管抽检、市场主体自我管理、消费者评议评价等数据因子,构建食品安全指数模型,既方便基层随时“自检”,又方便市县随时“评估”。近3年,淮安市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去年全市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28%。四是落实了“四有两责”要求。透明共治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监管部门网上实时监督,弥补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实现了全链条、无缝隙、全覆盖监管;实现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标准化、监督检查规范化和检查数据信息化,提高了监管服务效能。五是助推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透明共治体系引导食品企业规范自我管理,增强发展底气,催生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6年,全市食品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产值1015.9亿元,增长14.6%。六是提高了政府食品安全的公信力。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以透明促公开、以透明促公正、以透明促规范,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的满意度、信任度和公信力。在2015年和2016年江苏省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中,淮安市连续两年位居前列。

猜你喜欢
淮安市共治监管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多元共治”乐融融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习作点评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监管和扶持并行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