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凯宁郑满利
①中国.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 130012 ②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934 △通讯作者 E-mail: zhengmanlily@163.com
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牛凯宁①郑满利②△
①中国.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 130012 ②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934 △通讯作者 E-mail: zhengmanlily@163.com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洛阳师范学院50名大四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31.10±3.53,0.20±0.10),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相关(r= 0.19,P>0.05);②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处于中等水平(2.61±0.47);③外显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r=-0.49,P<0.01),且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3.86,P<0.01);④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不相关(P>0.05)。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外显自尊水平对职业决策困难有重要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水平有助于减少职业决策困难。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职业决策困难;内隐联想测验;毕业生
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做出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该从事什么职业或者在几个职业中选择一个时发生的困难[1]。自尊表现为个体对自身价值感的认同,是职业与咨询心理学家研究最多的人格特征[2-3]。有研究发现,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间存在负相关,即自尊水平越高,职业决策困难越少[4-6]。Saka和Gati探讨了与职业决策困难相关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发现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7]。Oztemel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8]。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尊不仅可以预测职业决策困难,还是一种中介变量[9]。Emmanuelle也证实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负相关,且自尊在父母依恋和职业决策困难间起中介作用[10]。对母亲的依恋通过自尊影响女生面临的职业决策困难;对父亲的依恋则通过自尊影响男生承受的职业决策困难。我国学者李志勇也发现,自尊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即高自尊者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少,低自尊者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多[3]。
对上述研究分析发现,国外关于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比较多,但国内却鲜有研究。而且,上述研究中涉及的自尊均为外显自尊,是个体可以清晰意识到的,非自动的[11]。实质上,自Greenwald在1995年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后,人们便意识到自尊可分为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12]。内隐自尊是指人们在评价与自我相关或无关的客体时产生的一种不能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态度体现[13]。随后,陈世平的研究表明,高内隐自尊者倾向于主动选择职业,这是因为高内隐自尊者受负向信息影响小,他们能积极应对择业过程中面临的负性信息,有效降低负面反馈带来的威胁[14]。此外,以往对外显自尊的测量通常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这难免会受到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降低结果的可靠性[11]。石伟和黄希庭认为,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相结合才能反映个体对自身的整体评价[12]。因此,鉴于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缺乏性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个体自尊的代表性,本研究拟采用心理测量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大学毕业生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1.1 对象
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的特殊时期,在就业和继续深造间犹豫不决,以及对选择何种职业的不确定性,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5-16]。因此,本研究随机选取洛阳师范学院50名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文史类22人,理工类28人;平均年龄为23岁,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1.2 方法
1.2.1 外显自尊的测量 外显自尊的测量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Dobson等和Fleming等报告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7和0.88[17]。量表包括10个题目,采用4级计分法,1非常符合,4非常不符合。第3、5、8、9、10题采用反向计分,量表的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取理论中数25作为划分自尊水平的标准,大于25的自尊水平高;反之,则自尊水平低[18]。田录梅发现第8题的表达不符合本国文化,为提升量表的信效度,应将其删除或按正向计分[19]。故本研究中第8题将按照正向计分。
1.2.2 内隐自尊的测量 采用Greenlan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IAT程序采用Inquisit 2.0编制,实验所用词汇选自蔡华俭[20]、杨福义[21],仇光霞[22]的研究,并对个别词汇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本研究。
实验中所用词汇如下:①自我词:我、我的、自己、自己的、俺、俺的、自个、自个的、本人、本人的;②非我词:她、她的、他、他的、别人、别人的、外人、外人的、他人、他人的;③积极词汇:友善、随和、孝顺、正直、勤奋、聪明、幽默、坚强、诚实、开朗、稳重、有价值;④消极词汇:无能、堕落、暴躁、懒惰、轻狂、不努力、自私、无情、虚荣、冷漠、笨拙、罪恶。
实验分为7个部分,具体程序见表1。测试过程中,刺激词呈现在屏幕中央,类别词分别呈现在屏幕左上角和右上角。当刺激词属于左侧类别时,被试按“E”键,属于右侧类别时,则按“I”键。测验共包括7个部分,其中,1、2、3、5、6为练习阶段,阶段4和7为测试阶段。第一阶段,对属性词归类,如把属于“积极”的词归为一类,并按相同键;第二阶段,对概念词归类,如把属于“自我”的词归为一类,并按相同键;第三阶段,对先前出现过的刺激词进行联合反应,如把属于“积极”和“自我”的词归为一类,并按相同键;第四阶段和第三阶段相同,记录该阶段反应时。阶段五是阶段二的反转,即概念词的呈现位置和相应反应键的位置均互换。在概念词和刺激词间建立新的联接,防止练习效应;阶段六是阶段三的反转;第七阶段与第六阶段相同,记录该阶段反应时。
被试把非我词与消极词汇或自我词与积极词汇归为一类时,为相容阶段;把自我词与消极词汇或者非我词与积极词汇归为一类时,则为不相容阶段。根据被试在不相容阶段和相容阶段的反应时来衡量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不相容阶段和相容阶段反应时均值的差值(D值)越大,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越高。
1.2.3 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李娜于2009年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测量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915,分半系数为0.914,并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3]。量表共包括35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方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第7题和第31题采用反向计分。该量表包含了3个分量表,即缺乏准备分量表、信息探索困难分量表、冲突矛盾分量表。缺乏准备分量表由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信念和犹豫不决3个因子组成;自我信息不足、职业信息不足、社会环境信息不足、信息获取渠道不足4个因子构成了信息探索困难分量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和情绪不适是冲突矛盾分量表的3个因子。问卷得分越高,表明个体遇到的相应职业决策困难就越多。各项均分在2.0~3.0之间时,表明个体遭遇中等程度的困难;均分低于2.0时,表明个体遭遇较少的困难;均分高于3.0时,表明个体遭遇的困难相对较多。
1.2.4 实验程序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试进行个别施测。一半被试先在电脑上进行内隐联想测验随后进行外显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对另一半被试先进行外显自尊和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然后进行内隐联想测验,以平衡试验中由施测引起的顺序误差。对问卷提前编号,让被试按照问卷上的编号依次进行实验,确保被试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验前不给予被试额外的指导语,所有指导语均由电脑呈现。
表1 IAT的实验程序
1.3 统计处理
对IAT的数据处理如下[20]:先选取两个测验阶段(阶段4和7)的数据,并将反应时小于300ms的记作300ms,大于3000ms的记作3000ms,然后对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再计算这两个阶段反应时的均值,最后求不相容阶段和相容阶段反应时均值的差值。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1 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对外显自尊得分做单样本t检验,结果极其显著,且均值大于25;对其做进一步的频数分析,发现得分大于25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94%;得分低于25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6%。进一步做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差异显著(χ2= 38.72,P=0.00)。对内隐自尊D值做单样本t检验,结果极其显著,且均值大于0,即不相容阶段的反应时大于相容阶段的反应时,表明个体具有较高水平的内隐自尊。
表2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t检验
2.2 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分量表的整体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总量表均分、分量表均分和绝大多数因子的均分都处于中等程度。说明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处于中等水平,并不是很大。10个因子的均分在2.22~3.08之间,其中,“情绪不适”均分超过了3.0,表明大学毕业生在情绪不适因子上遇到的困难比较多,阻碍了他们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
表3 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分量表的描述统计结果(n=50)
表4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Pearson相关(r)
2.3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
从表4可以看出,外显自尊总分与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缺乏准备、信息探索困难分量表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冲突矛盾分量表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得分越多,即个体自尊水平越高,个体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越少。10个因子中,缺乏规划、犹豫不决、职业信息、自我信息、社会环境信息、信息渠道、内部冲突与外显自尊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相关都很低,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之间存在非常低的正相关,相关不显著。
2.4 外显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显自尊总分对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得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方向为负。具体表现为,外显自尊能够解释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24%的变异;对缺乏准备分量表能够解释23%的变异;对信息探索困难分量表能解释25%的变异;对冲突矛盾分量表能解释8%的变异。
表5 外显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3.1 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分析
3.1.1 外显自尊的整体分析 本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整体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外显自尊,这与李虹的研究结果一致[18]。熊承清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自尊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4]。这是因为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大学毕业生有着相对丰富的社会经历、理论知识以及理智的头脑,对自己的认识逐渐趋于全面,对未来有着更加清晰的想法。除此之外,大学毕业生在心理上也更加成熟,思维和个性已经基本稳定,能够摆脱具体情境的限制,从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自己。
3.1.2 内隐自尊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内隐自尊单样本t检验结果极其显著,且均值大于0,即不相容阶段的反应时大于相容阶段的反应时,表明个体具有较高水平的内隐自尊。所以个体在将自我词与消极词归类时反应慢,反应时长;将自我词与积极词归类时反应快,反应时短,即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将自我词与积极词归为一类。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属性词(积极词和消极词)涉及到被试对自身的评价,在个体的自我表征中自我词与积极词的联系紧密,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相对容易[20];自我词与消极词的联系不紧密或与个体的内隐态度不一致,这时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冲突,归类反应需要更复杂的认知加工,反应相对较难,反应时增加[25-26]。
3.2 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的分析
根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总体上,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中等水平,总体发展较为平衡,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6,21]。其中“情绪不适”困难水平得分最高,说明毕业生在职业决策时,常处于一种不能很好地调整自身情绪的状态。Saka和Gati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他们认为被试“情绪不适”因子得分高可能和被试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有关[7]。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仍然认为职业决策不仅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承诺[23]。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职业承诺、兴趣与能力,职业要求与自身特质等等,个体面临的这些冲突,容易引起不良情绪并最终影响决策。再者,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更注重传统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情商与智商失衡,不知道怎样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个体往往还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人的理解支持会让个体更有信心去进行自我探索,而家人的过分干预则会引起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我否定,最终引起职业决策困难[27]。“犹豫不决”的均分也比较突出,这与大四毕业生现在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决策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提前为职业选择做准备。同时,他们也会面临不知道如何在几种职业间做选择的情况。
3.3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3.3.1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之间仅存在较低的正相关,可以说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外显自尊是在意识层面发挥作用,影响人们做出决策和评价等,而内隐自尊则是在无意识层面起作用,蔡华俭和徐文明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20,28]。蔡华俭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发现二者仅存在非常低的正相关,进一步证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20]。同时,徐文明在Epstein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他认为内隐自尊依靠内隐加工系统实现对情景快速的反应,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反应,而外显自尊依靠外显加工系统对情景和当前状态做出缓慢的评价反映,是有意识参与的[28]。近期,也有研究者发现,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属于不同的心理过程,二者在结构上是分离的[]。
3.3.2 外显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Pearson相关结果表明,外显自尊总分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和各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显自尊总分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分量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外显自尊得分越多,个体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越少。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6]。Perte认为高自尊者有清晰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知道如何选择职业,并能很好的应对压力情境[6]。也就是说,高自尊者在面临职业决策时,有详细的职业规划,能够积极的去探索社会环境信息(如当前的就业状况)、职业信息(如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及自我信息(如自身的特质、能力与兴趣),能应用已有的资源积极的拓宽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掌握广泛、有利的信息,为职业决策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困难、矛盾与冲突时,高自尊者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30];而低自尊者则倾向于应用“压抑”、“逃避”和“退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24]。此外,低自尊者会将其失败归因为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对自身的认知偏差也会阻碍其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26]。王沛和杨金花的研究也证实,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决策倾向性呈正相关[31]。
3.3.3 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和3个分量表间仅存在非常低的正相关。本研究中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是通过自我报告直接测量出来的,属于外显水平。因此表现为内隐自尊对外显层面上的职业决策困难无显著影响。但内隐自尊是否会影响到内隐职业决策困难的发生,尚需进一步探讨。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陈世平的研究进行了内隐自尊水平高低的划分[14],本研究中因样本数量有限仅统计了大学生内隐自尊的整体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选取27%作为划分高低内隐自尊的标准,对此做进一步探讨。
[1]龙立荣,彭永新.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J].人类工效学,2000,16(4):45-49
[2]刘泽文,刘华山,张建新.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6,29(1):198-200
[3]李志勇,吴明证,陶伶,等.大学生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 (4):564-566
[4]P J Santos.Predictors of generalized indecision among portugu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1,9(4):381-396
[5]E C Starica.Predictors for career indecision in adolescenc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2,33(33):168-172
[6]A Perte.On career indecision: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ational thinking,self-esteem,trait anxiety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J].Romania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13,6(11):115-125
[7]N Saka,I Gati,K Kelly.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related aspect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8,16(4):403-424
[8]Koztemel.Career indecisiveness of Turkish high school students: Associations wi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14,22(4):666-681
[9]J Marcionetti.Factors affecting teenagers’career indecision in southern Switzerland[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2:158-166
[10]V Emmanuelle.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attachment to mother and father,self-esteem,and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9,75(2):91-99
[11]杨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自尊研究的新进展[J].新余高专学报,2007,12(5):69-71
[12]石伟,黄希庭.内隐自尊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84-686
[13]A G Greenwald,M R Banaji.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 self-esteem 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 102(1):4-27
[14]陈世平,张艳,王晓庄.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35(1):180-185
[15]李莉,马剑虹.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4,10(1):17-19
[16]孟彩霞.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与自卑、应对效能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18]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 (2):133-136
[19]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学探新,2006,26(2):88-91
[20]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21]杨福义,梁宁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J].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22]仇光霞.内隐自尊的结构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3]李娜.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4]熊承清,何朝峰,侯艳丽.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9-11
[25]高蕾.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6]张索玲,张丽华.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27-329
[27]谢雅萍,周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22-28
[28]徐文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新认识[J].心理学探新, 2012,32(4):298-302
[29]段锦云,古晓花,孙露莹.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48(4):371-384
[30]何瑾,樊富珉.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09-411
[31]王沛,杨金花.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52-57
http://www.cjhp.com.cn/
Relationships among Explicit Self-esteem,Implicit Self-esteem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NIU Kaining,ZHENG Manli
Education Science Department,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93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xplicit self-esteem,implicit self-esteem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Methods: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Rosenberg(1965)Self-Esteem Scale (Chinese version),and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were administered to 50 randomly sampled senior students from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Results:①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levels appeared to be irrelevan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graduates generally scored high in both types of self-esteem (r=0.19,P>0.05).②Difficulties in graduates’career decision-making were moderate(2.61±0.47),which meaned that there existed a certain degree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but not extreme.③Explicit selfesteem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r=-0.49,P<0.01),and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explicit self-esteem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was significant(t=-3.86,P<0.01).④Implicit self-esteem level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were irrelevant.Conclusion:The explicit self-esteem level of graduates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improving the former will reduce the latter.
Implicit self-esteem;Explicit self-esteem;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Graduates
R3956,B844.2
A
1005-1252(2017)01-0068-05
10.13342/j.cnki.cjhp.2017.01.017
2016-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