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徐倩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是经济资源,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水资源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无疑都是摆在现实眼前的。水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被高度重视的一部分。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特点;问题;对策
1、我国水资源特点
1.1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m3,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六。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的国家为用水紧张国家,少于1000m3的为缺水国家,少于500m3的为严重缺水国家。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m3。[1]
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丰富,但是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降水是水资源的最终来源,降水的分布决定水资源的分布。我国平均降水量652.6毫米,降水分布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南方年降水量一般超过1000毫米,北方一般少于800毫米,西北地区大部分少于400毫米,荒漠地区少于100毫米[2]。此外,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也是极不均匀,受季风的影响,年内各个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往往形成干旱年份和洪涝年份交错出现的现象,丰水年或枯水年往往连续出现。
2、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洪涝灾害仍是心腹之患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防洪问题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防洪减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仍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河流众多,大量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二是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蓄泄洪区安全建设滞后、运用难度大;三是在我国已建成的水库中,有3万多座为病险水库,发生洪水危险极大;四是局部性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多面广,沿海地区风暴潮频发。[3]
2.2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水资源短缺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尚少有人提及,80年代初见端倪,90年代迅速加剧,现在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十五”期间,我国每年缺水量约400亿m3,全国661座城市中有400座城市缺水,其中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干旱造成的年均粮食减产量达350亿㎏。据预测,我国2030年人口将达16亿,届时全国年总需水量约7000亿-8000亿m3,而我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总计只有8000亿-9000亿m3,即到2030年时全国需水量将达到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极限。事实上,我国黄渤海地区的河流水资源开发程度现在已经达到或接近了极限,可见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发展到十分严峻的程度。
2.3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污染问题是紧随着水资源问题而出现的,但是其发展之迅速和影响之深广比起洪水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令人震惊。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七大水系的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的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的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有78%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4]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3、坚持人水和谐,破解我国水问题
3.1给洪水以出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
给洪水以出路,不仅体现在抗洪期间,而且要把它作为整个防洪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社会予以高度重视。在防洪建设中,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强堤防工程的建设。根据“上泄下疏,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针,以及社会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水库建设方针,将防洪作为治理开发河流的首要任务来安排水库工程建设。在抓紧落实各项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还必须抓紧非工程措施的建立,建设和配套完善。其中包括防洪调度指挥系统、水文测报措施、防洪基础前期工作、防洪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河道和分洪区的管理、洪水预报警报以及防汛抢险系统等
3.2建设节水型社会,从根源解决缺水问题
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采取改变农业粗放式的漫灌方式,积极推广节水农业、应用高新技术,推广节水工业、发展水处理产业以及建设城市中水道系统,将饮用水和其它生活用水分开等措施,从根源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培育和完善水资源市场,明晰水权,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产业结构,推动节水产业的发展,把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更高的环节和用途,实现水资源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3.3 发展绿色经济,解决水污染
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宏观上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中观层次上要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上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微观层次要实施清洁生产,就是每一个环节的排污量尽可能是最少的。与此同时,解决水污染问题,还要严格排污权的管理,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宏观控制、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以此来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解决水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住以上治水要点,扎实努力,稳步推进,才能真正破解我国的水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腊春等.中国水问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9
[2]贾绍风,刘俊.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研究报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
[3]汪恕诚.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
作者简介:
王巧(1995.02.16-)女,汉族,新疆昌吉市,身份证号:652325199502161048,本科生,研究方向:水文與水资源工程
徐倩(1995.01.16-)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身份证号:64022119950116092X,本科生,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