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萱+常杰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真宗年间四川富商首创的“交子”,这种代替笨重铸币充当流通和支付手段的“交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往后,南宋又发行过“关子”和“会子”或称钱引,虽然称呼不同,但实质相同。纸币的出现,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关键字:两宋、交子
一、两宋纸币产生过程、原因及其影响
(一)北宋交子的产生历程。北宋纸币产生最早时间,可从宋真宗年间算起。北宋真宗年间(公元998-1022年),在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四川,商人深感用铜铁铸币交易商品极不方便,于是成都的十六户富商商议连保发行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铁钱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商人私人发行,所以历史上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二)纸币产生的原因分析
宋朝纸币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中商品交易的需求,此外还有军事目的。
1、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商人需要大量轻便的货币用于交换。两宋时代,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商贾云集,贸易頻繁,特别是南宋地处全国最富庶的东南沿海一带,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战事,政治上也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当时临安府店铺林立,已经是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了,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商品交易是多么活跃。商业活跃又推动了商业信用扩大,对货币需求激增。
2、实质的铸币无法满足庞大军费开支,需要印发纸币弥补缺口。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南宋政府腐败无能,向金国屈膝求和,每年给金国赔款300万两,多数以铜钱折算,但当时铜源匮乏,铜器紧俏,铸行也少,无法满足金属货币的需求。于是官府便增加纸币发行,弥补货币需求缺口。
3、宋朝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当时造纸和印刷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能够为印制纸币造出专用纸张。
(三)宋朝纸币的影响
宋朝纸币的出现,打破了以往长期坚持的货币制度,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从货币发展历史看,纸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较高形态,其意义远在金属铸币之上。从北宋开始出现的纸币,比美洲早五个世纪,比欧洲早六个世纪,而且这种纸币不以贵金属为准备,却以铜、铁铸币为准备。这表明我国在货币领域的发展已走在世界最前列,对推动世界货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负面影响:据史料记载,到南宋后期,滥发纸币,财政困难,全靠发纸币救财政危机。
二、对现代货币制度的启示
纸币是继金属铸币出现之后的一种代替足值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纸质商品价值符号。宋代纸币的出现是当时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以后纸币都是在这一个原则上的提高与改进,因对今后货币的发展有许多启示。
(一)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必须与商品贸易需求相适应,即能够满足商品交易双方的需要。从历史角度看,当时四川成都一带经济繁荣,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大量地输往开封、及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商品交换、集散、运输都相应地需要大量货币作为媒介,笨重的铁钱已经不适应商品贸易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便于携带的纸币——交子。这启示我们,任何作为交换媒介的钱币应当符合贸易结算的需求,即满足简便、安全、易携带的特点。从现在使用的人民币看,同样需要符合当今年社会经济发展与物品交换的要求,否则不易被交易者接受,如当前硬币难以在市场上流通,就是因为硬币在现实生活中不便于携带,不便于保管。
(二)货币应当是统一的,且是强制流通。由于宋朝当时货币流通比较混乱,各种铸币混杂流通,私交子产生的纠纷官司也较多,从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二月起,交子由官府发行,由钱监统一管理,民间私交子随即进入官交子时期。官府把维护正常流通的律令法则简明地印在钞币上,以防伪造拒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钞法”,即古代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规。这启示我们,货币在全国必须是统一,不能由各地自行其道,否则会扰乱流通秩序。
(三)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应当符合时代发展和经济交易的需要。宋朝原来流通的铜铁、金银铸币不适应交易需要,才出现纸币“交子”。这反映出货币作为支付工具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其最终是为交易服务,能够促进交易结算的进行。从当前看,只有人民币现款结算还满足不了交易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向电子货币方向发展。其实,一些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电子汇划等工具已初具电子货币雏形,今后商贸交易有望向纯电子货币方向发展,而实质货币(纸币)则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小额支付。
参考文献:
[1]刘精诚、李祖德,货币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9-96
[2]姚遂,中国金融思想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125-164
[3]叶世昌、潘连贵,中国古近代金融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9
作者简介:
王耀萱(1992-),男,山西忻州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史;常杰(1993-),男,安徽淮北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