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艺术美

2017-12-19 17:48葛春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葛春城

【摘要】欢快的音乐带给我们快乐,舞蹈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歌唱能抒写我们的心声,书法和绘画能提升我们的气质。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我们身边到处是艺术。泥塑、剪纸画、电影艺术、人体艺术、音乐、舞蹈、书法…都是艺术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今天我们来浅谈音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趣味性。

【关键词】音乐的感受;音乐的兴趣;音乐的表现和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88-02

一、音乐的感受

婴孩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她会转头或者转动眼睛来看发声的源头、四个月的时候,她听到波浪鼓的声音,她会转过头,并伸出手来拿。舒特-戴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0岁到一岁,对声音做出各种反应;1岁到2岁,自发本能地“创作”并歌唱;2岁到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来;3到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4到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岁到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的声音和柔和的声音,能从简单或节奏型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岁到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堆砌好听。舒特-戴森的归纳只突出了儿童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一些特征,非常概括,但对整体把握儿童音乐发展的脉络,对我们儿童的音乐发展历程还是有启发的。(1)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与儿童在其他学科、艺术门类能力的发展上具有一个独特的差异,即音乐有遗传性,一个三岁的儿童的音乐歌唱能力、创作能力可以超越许多成年人,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艺术门类中很难出现的。

二、音乐的欣赏和表现

一首歌的歌词来自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表达,配合适合节奏的歌谱组成一首好听的歌。而我们可以把音乐放进幼儿园的一天生活。早上幼儿进区的时候,可以放些音乐,让幼儿在音乐愉悦热闹的节奏中开心的进入区角操作。在点心时间后师生可以通过音乐做游戏和互动,找一些律动的音乐,师幼共同做游戏(开火车,或者玩木头人等游戏)。在课堂上配合音乐加入互动,让一堂课更加生动又趣,特别是户外游戏时往往少不了要添加音乐,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更好的将活动环节连接(像《过山洞》、《火车开来了》等游戏)下面我们谈谈一日活动中加入音乐对孩子的作用:

(一)来园和晨间活动:(自主活动)

问好插卡洗手喝水照顾动植物进区自主活动。我觉得可以在娃娃家配上一段音乐。音乐这里作用:

1.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幼儿园;

2.让幼儿在娃娃家里快乐的玩耍,配合好听的歌自然的加入游戏情境;

(二)生活活动:(盥洗)

活动关注点:

1.提醒幼儿活动后洗手再小便再洗手,洗完手后能及时关掉水笼头并把手擦干。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有序去入厕,帮助幼儿塞好裤子。

3.引导幼儿定量喝水,老师观察没有去入厕、喝水的幼儿,了解情况并及时跟踪幼儿。

音乐介入的作用:

1.一段音乐开始幼儿就理解,哦,这个音乐到了,是生活活动,我可以上厕所,喝水了,要做准备工作了;

2.有利于幼儿生活活动的培养;

3.有利于一日常规的培养;

(三)体操

活动关注点:

1.出操前检查孩子的着装是否适宜。

2.关注所有孩子的做操的状态,用表情、眼神、动作给部分孩子以提示。

音乐介入的作用:

1.有利于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养成做操的好习惯;

2.悦耳的音乐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活泼的音乐带给孩子激动振奋的动感,师应当配合音乐,编排动作。

3.锻炼幼儿的身体。

(四)自助点心、走廊游戏《木头人》《我是小小兵》《拉大锯、扯大锯》。一段动感的音乐。几种不同的音段节奏。

音乐的作用:

1.带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

2.使游戏更加的趣味性;

3.在音乐的不同节奏的感受中,欣赏和表现。

(五)主题活动:数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花》

活动目标:

1.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2.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4页《各种各样的花》、水彩笔

2.花园范图1—9数字卡片

音乐<<蝴蝶与花>>

活动过程:

1.变魔术

2.游戏:传花-复习1-9以内的数字

3.给花儿分类

(1)给花园种花

(2)认识花的种类

(3)分类

师;提问我想知道花园里有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谁有好的办法?

4.一一对应数字卡片

这个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活动教师的游戏环节中有个击鼓传花,游戏中运用音乐的介入的影响:

(1)让课堂活动比较有趣味性;

(2)增添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3)音乐是个很好链接,带动了整个活动,气氛活跃。

三、兴趣

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力。合理的将音乐放到我们一日活动中,对孩子有好处。但音乐不是一定要贯穿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也不一定所有的主题活动都要加入音乐才是成功的好的。作为教師,也应该合理的安排课程,根据《指南》的引导,认真准备,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课程目标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适当的把一些环节放进音乐的部分。或者只是在一个活动中放进音乐的元素。而不要为了添加而添加。

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85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109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7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