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计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7-12-19 15:46宋开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

宋开功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作为实践类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机械设计课程也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此,简要概述了机械设计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问题,并且着重分析了推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类学科与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学科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这样的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各学科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但是也给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有的教学要求,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现状。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发展要求,对机械工程类学科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大力提升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力度,以此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地提升,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1、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创新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机械设计创新课程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对人才创新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机械设计创新课程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征,所以教学主体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但现实情况在于,教学主体理论知识的传授工作,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分离开来的。学生缺乏实操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不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全面理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1.2设计题目单一,缺乏创新性

教学主体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往往选择从课本的理论知识出发,而且一般遵循原有题目的模式。但课本的内容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模式老套等问题,所以很难满足题目设计的创新性需求,未能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效结合。

1.3严重脱离实际

在机械设计创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学主体一般围绕着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一般也局限于教材所讲的内容。教师很少就当前主流的技术、理念及其发展趋势,向同学们进行一定的介绍。所以同学们往往对理论知识十分熟悉,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這也是其学科素质缺乏的直接表现。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2.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当前科 学 技术创新发展对专业型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为培养基础,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2.2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作出相应的调整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调整要遵循基础强化,加强实操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课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相关先进科研成果,介绍与生活、实际项目相关性较大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确保课程开展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理论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提升过程中能分清主次,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对教学内容做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2.3增加工程类实践教学内容

现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机械工程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可以接触的常见工程问题,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采取理性思维为主思维方式,缺少工程实践观念。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相关工程实践过程。例如,在教学开展之前,安排学生参观相关工程车间,将学生带到生产一线,在参观的过程中由教师及车间骨干人员讲解具体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即系设计的过程。在课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及开展实践时,可以联系参观经历,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实践。

2、4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 内容开展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联系与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2.5在机械设计实验课程中成立相关课题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时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应急处理能力。成立课题组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讲授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程度,成立相关课题小组,将机械设计实验进行汇总分类,形成层次分明,模块组合清晰,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实验系统,确保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应用机会。在实验课相关改革中既要重视传统实验的理论重要性又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创新性的内容,加大新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例如,在实验课程中保留原有的传统实验,如“分析与装拆减速器”的实验要做相应的保留,该实验加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直观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从而为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的实验理念及实验设备。院校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结合科技发展的动向,引进先进的试验台进行创新性项目的开展,在试验台引进中,由学生自行进行组装,以确保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加深对实验台结构与原理的理解,方便其在实验中进行有效地数据分析与创新性设计。

2.6开设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

教师根据本学期知识结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特点,在学期中后段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定期组织班级内部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竞赛题目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学科领域当前的创新技术设想及创新成果面,以确保学生获取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同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开发其创新潜能。或者学员可以在每学期组织一次创新计划集中营训练活动,在集中营开幕宣传时为学生提供几个方向的课题以供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进行课题的选择与团队的组建。在集中营开始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前期的组内讨论开展相关创新计划课题,到中期的各小组交流比拼,再到后期成果展示均有专业的教师与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而保障整个过程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2.7采取多样化的成绩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判,一般是以闭卷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存在钻空子的问题,他们不注重平日的积累与练习,往往在考试前两周开始突击式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无法深入掌握课本的知识,更谈不上实现自身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成绩考核模式,将学生的课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考勤结果、实验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这四个部分,都纳入考核结果参考的范围之内。其中作业包括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两个部分,课后作业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完成,从而培养其查找、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而实验课程成绩的判定,主要参照学生的实验表现,注重实验的过程,最大程度上提高评判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创新课程的学习,对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此,相关主体应当加大教学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相信教学主体从以上几点入手,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就一定可以实现机械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德峰,牛彦鹏.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科学导报,2015(21):3.

[2]段新燕.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20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创新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