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畅+王浩
摘要:
本文分析了特种动物纤维含量检测过程中遇到的纤维形态鉴别问题,具体有绵羊毛与山羊绒、紫毛与紫绒、山羊绒与马海毛三组纤维鉴别面临的问题;再加工处理后的绵羊毛与山羊绒鉴别面临的问题;市场上出现的新型特种动物纤维,如骆马毛、马尾纤维、鹿毛、狐狸毛、貉子毛等其他特种动物毛鉴别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特种动物纤維;羊毛;山羊绒;马尾纤维
1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高档次的奢侈品满足自己的需要[1-2]。高档次的特种动物纤维类服装和服饰产品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市场对其品质的要求[3]。对此类制品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即含量检测,而特种动物纤维都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常规的化学方法并不能对其进行定性定量鉴别。因此,特种动物纤维鉴别主要依据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显微镜观察表面形态鉴别,计算各特种纤维的含量。本文主要讲述天然纤维表面形态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后期纤维的再加工以及新型特种动物纤维涌出等现状给特种动物纤维的检测带来困难,并针对该现状对检测人员和检测标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常用动物纤维的检测
在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中阐述了常用7种动物纤维的横纵截面特征,有绵羊毛、山羊绒、兔毛、马海毛、驼绒(毛)、牦牛绒(毛)、羊驼毛[4]。这7种特种动物纤维虽然来自不同的动物,有其不同动物特有的特殊表现特征,但有些纤维间也有其相似之处,给鉴别带来了困难,如绵羊毛与山羊绒、紫毛与紫绒、山羊绒与马海毛。
2.1 绵羊毛与山羊绒
绵羊毛的鳞片多呈环状,每个鳞片形成一个环套,套在毛干周围,一个鳞片的根部由另一个鳞片的梢部覆盖。粗毛多呈瓦状和龟裂状。细羊毛的鳞片密度约为80个/mm~110个/mm,粗毛在50个/mm左右;鳞片厚度约为0.5μm~1μm,开张角较大;截面多为椭圆形[4]。
山羊绒由鳞片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鳞片边缘光滑,类似环状包覆于毛干,覆盖间距比羊毛大,鳞片密度为60个/mm~80个/mm,鳞片较薄,紧抱于毛干,开张角较小,横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粗毛纤维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三部分组成,在粗毛毛干下部的鳞片边缘光滑或稍有波形;近毛尖部分的鳞片边缘呈锯齿形,粗毛横截面近似圆形,也有的呈椭圆形[4]。
以上是标准中阐述的绵羊毛与山羊绒的形态特征,全面而又细致。在实际的检测经验中发现,由于绵羊和山羊都是天然生长,导致绵羊毛和山羊绒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区分,所以检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羊毛与山羊绒混纺的面料。
当前绵羊毛与山羊绒的鉴别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三类[5,6]。光学显微镜法是目前较为常用且相对成熟的鉴别方法,但是由于检测人员主观性影响和检测设备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检测机构之间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力显微镜法,准确率虽然高,但是对于客户检测成本高。溶液法和染色法鉴别的准确率不高,因此并没有推广。DNA鉴别法由于样本库的不完善性以及成本高等原因,暂时也不适合推广。所以目前企业和检测机构仍然以光学显微镜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绵羊毛纤维直径粗、细度离散程度大,容易造成消费者穿着的刺痒感。所以企业为了降低原料成本满足市场的需求,对绵羊毛进行丝光和拉伸等再加工处理[7]。再加工后的绵羊毛细度变细,手感变得柔软,可以达到山羊绒的手感效果。再加工处理后的绵羊毛与山羊绒在外观形态、结构以及理化性能上非常接近,所以对于两者的鉴别是检测工作中的难点。
就目前遇到的难以统一目光问题,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山羊绒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组织进行了绒毛比对试验,并于2016年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六期毛纺行业专业人才高级培训班暨山羊绒检测技术培训”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结果分析,并对近年来山羊绒变异特征进行普及培训,统一校准检测目光,提升了企业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不同检测机构之间不定期组织目光比对,包括送样比对或现场交流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统一检测目光。
2.2 紫毛与紫绒
紫毛即含有色素的绵羊毛;紫绒即含有色素的山羊绒。紫毛和紫绒的区别,除了绵羊毛和山羊绒的区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紫毛和紫绒都是含有色素的,但在色素的表现上有不同。相比紫绒,紫毛的色素更深,在整个纤维纵向上的分布更丰满。
紫毛与紫绒难区分,主要是由于含有色素导致其鳞片结构不能清晰可见,影响鉴别结果。所以针对此问题,检测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整个有色素纤维的形态,再具体到每根纤维的形态进行鉴别,从而保证定性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2.3 山羊绒与马海毛
马海毛为异质毛,夹杂有一定数量的有髓毛和死毛。鳞片扁平紧贴于毛干,重叠少、表面光滑、光泽强、截面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
山羊绒与马海毛的鉴别面临的问题,就在于马海毛即安哥拉山羊毛,其实是山羊的一种,所以山羊绒和马海毛实质上是同一种类动物纤维。粗的马海毛形态与山羊毛相似,细的马海毛与山羊绒相似,导致马海毛与山羊绒、山羊毛很难做到完全区分。就此问题,不同检测机构做法不一致,有的倾向于能区分则区分;有的倾向于出“结果仅供参考”。
3 新型特种动物纤维
GB/T 16988—2013仅概括了常用7种动物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特种动物纤维,如骆马毛、鹿毛、马尾纤维等不断出现。检测机构面对这些纤维无法定性定量分析,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
3.1 骆马毛
骆马是骆驼科、羊驼族、骆马属的哺乳动物,早在印加时代就野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一种小型的羊驼。骆马毛是世界上极为稀有精细的动物纤维,触感平滑柔软,富有光泽。多风、高日照强度和极端温差,这些严苛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骆马毛的平均直径仅12μm。这类天然纤维极具保暖性,尤其适合制成奢华的衣物。endprint
3.2 马尾纤维
马尾纤维是天然动物蛋白质纤维,在行业内大多将马尾纤维归于动物毛鬃类。按照生长部位,马尾纤维可分为马毛、马尾毛、马鬃等。据记载,在古代马尾纤维就已经被开发应用,随着现代化技术发展,马尾纤维及其织物不断被开发利用,例如马尾装饰布、马尾衬、马尾纱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骆马毛和马尾纤维外,目前检测中还会遇到鹿毛、狐狸毛、貉子毛等特种动物纤维[8],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新型的特种动物纤维还会不断涌现。现有的标准中都未曾对这些纤维的表面形态有具体描述,也未对这些纤维的密度等内容做出研究,所以目前检测机构对这些新型的特种动物纤维鉴别还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4 结语
特种动物纤维含量检测面临的这三大类问题,是长期的检测现状,是企业和检测机构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检测人员要提高检测技术,积极组织目光比对,统一学习鉴别方法,减少不同检测机构间的检测差异。另一方面,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或检测技术人员要努力开发一种简便、快速、廉价而又准确的特种纤维的鉴别方法;研究新型特种动物纤维的表面形态及其他指标参数,完善检测标准,为检测行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马鸣. 特种动物纤维在纺织服装中的命名[J]. 中国纤检,2014(23):64-65.
[2]方倩. 绵羊毛与特种动物纤维的鉴别[J]. 天津纺织科技,2010(01):41-44.
[3]邓丽娟,孙润军,武燕. 特种动物纤维在毛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 毛纺科技,2006(8):37-40.
[4]GB/T 16988—2013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S].
[5]李維红,席斌,郭天芬,等. 7种特种动物纤维的性质、特点和微观结构观察[J].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19): 10081- 10083.
[6]何兰芝,陈莉萍,王雪梅. 山羊绒与羊毛纤维鉴别检测综述[J]. 上海纺织科技,2008(10):44-46.
[7]郭荣幸.疑似羊毛、处理羊毛的鉴别[J]. 中国纤检,2017(01):84-85.
[8]茅沈杰,刘娟. 几种有髓特种动物纤维鉴别的研究[J]. 江苏纺织,2013(02):41-42,55.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