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欢
9月4日—5日,第九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论坛以“互联网+与检验检测智能化”为主题进行交流与对话,发言及演讲嘉宾深入挖掘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洞见与卓识。
到底检测行业相关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检验检测智能化的新形势下,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在哪些方面突围?
检验检测与智能化结合是大势所趋
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互联网+与检验检测智能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认为,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检验检测机构要借机、借势跳出自身局限,实现“互联网+”、智能化和检验检测三者的有机融合,衍生出新价值。
“据2016年检验检测业统计信息显示: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该年度共出具检测报告3.56亿份,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同比增长14.1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33235家检验检测机构中,企业级检测机构首次突破两万家,达到21012家,占到机构总数63%;而事业级检测机构数量则从2013年42.5%下降到34.5%。这标志着检验检测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同时也表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并不到位,整合前只有两万多家,整合后却达到3万多家。”李新实用一组数据明示,检验检测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他还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以“互联网+”智能化引领第三方检测方向。目前对“互联网+”与检验检测智能化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偏差,大多数检测机构还只是简单地将“互联网+”看作是改进管理与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真正将“互联网+”和智能化放在主体位置,纳入到检验检测未来发展中谋劃。在万物互联及万物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将深刻改变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方式,它将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带动多种传统产业变革,实现从传统检验检测向“互联网+”与智能化新的跨越。
二是以“互联网+”与智能化提升第三方检测供给。近些年,已有不少相关领域借助机器人、无人机进行检测,既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又加强了对人的保护,有效避免危险的发生。然而,“互联网+”与智能化才刚起步,特别是与外资检测机构相比,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无论从认识还是实践,差距相当明显。这与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诸如“互联网+”、智能化等手段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及应用不积极不无关系。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要站稳脚跟实现赶超,就要顺势而为向“互联网+”与智能化要生产力、要效率、要未来。
三是以“互联网+”与智能化加速第三方检测资源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是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现在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人数在100人以下占比达到96%,且绝大多数为小微型企业,80.3%的检测机构仅为本区域提供服务,本地化特征明显。这些都成为制约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瓶颈。“互联网+”与智能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开放、中立的特性,通过大数据挖掘将第三方检测业现状客观完整呈现。一方面让资本认清风险,有效避免因误导一哄而上,另一方面也为第三方检测机构资源整合,提供互联互通、抱团取暖的平台。
四是以“互联网+”与智能化延展第三方检测价值链条。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海量可挖掘数据,检测机构则积累了大量专业检测数据,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但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互联网+”与智能化则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成熟技术和模式,对管理存储的海量专业数据进行深度清洗、分析、挖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澳大利亚贸易部前部长Andrew Robb用两个实例阐明:“作为一项服务业糟糕的技能以及人为的错误是检测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技术革新有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澳大利亚一家初创型软件公司,在用游戏软件技术来帮助政府和行业培训检验检测人员。这项技术能够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技能进行观察和评估,并改进其在检验检测过程中的效能和在这项服务中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货物贸易的质量及安全。这个产品基于互联网云技术产生,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和评估,并可扩展。规模从5位检验人员到500万检验人员。它有全世界统一的标准,为全球检验检测过程提供标准培训。
如何使澳大利亚新鲜的牛奶出口到中国?澳大利亚出口商和中国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开发了一套可追溯系统,可以追溯到每罐牛奶离开澳大利亚工厂的时间,以及这罐牛奶如何到达中国的,而且行程中牛奶存储温度可以被随时评估。当温度到达某一水平时,将显示对牛奶质量产生潜在危险。而这项溯源技术与中国海关计算机系统连接,牛奶可以随时随地被评估质量的安全性,它能帮助中国检验监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工作。
Andrew Robb补充道,创新并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任何一项变化和过程以及所带来的效率和效能的提升,都可称之为创新。2015年中澳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中国同意从澳大利亚进口活牛以供屠宰,之后向中国市场供应鲜食牛肉。但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健康卫生检疫标准的工厂,防止澳大利亚牛群带来的疫情疫病传入中国成为首要问题。我们和中国新希望集团及澳大利亚汉考克牛业公司,共同找到了解决方案。在中国舟山地区确认一块地,澳大利亚活牛在澳大利亚经历30天检疫后,被运到舟山岛再次进行隔离检疫一段时间后再屠宰。用这种方法这些活牛跑不到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跟中国牛群交朋友,阻断了疫情疫病传播的可能性。这种创新性的措施,使监管部门既能有效执行监管责任,也促进了双方贸易。
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放与收”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在发言时强调,他已多次参加论坛,因为大家比较关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放与收”问题,所以会围绕这个问题深入谈一谈。
事实上,作为政府部门,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制度这一项。在建立整套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设计时,仍然会遵循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来调整。endprint
首先,“事前”需要考虑“立法”问题。这也是需要考虑最多的问题,怎样建立一整套检验检测机构行政许可制度,是我们在和国务院法制办、中编办正在协调的。其实这个问题已困扰我们很久,因为很多部门都有许可制度。如果要统计,有些人手里的证书加起来有几十张之多。如何把几十张证书变成一张证书?哪些证书还应该取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三五”规划中曾提出,争取在“十三五”末出台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条例。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制度?就是国家还没有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最大问题。所以政府部门要协调,把各行业各部门形成统一职责、一套评价、统一准入。
其次,“事中”需要考虑“规范”问题。规范就是政府部门怎样做的问题。比如即将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教程》就是规范评审员的章程。虽然评审已经做了几十年,却没有一本评审员教程来规范,导致评审员在评审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每个评审员甚至说的做的都不一样,没有可规范其行为的纲要。因此下一步,要从规范评审员开始。
最后,“事后”需要强调“服务”问题。要把检验检测行业的3万多家机构的基础信息建起来。虽然今年两会提出,要把3.6亿份检验检测报告向社会公开,但事实是如果把3.6亿份报告全部公开,在座的检测机构都要反对,因为有很多检测报告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就要考虑分类,哪些先行公开、哪些暂不公开、哪些不公开等都需要分类。基础数据建设这方面的压力现在也很大,很多期望是好的但却不现实,还需要顾及很多现实问题。
此外,还有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分类监管的问题。前不久,有记者问我:2016年监管部门处理调整的检验检测机构总数超过3000家,真的就只有这3000家有问题吗?还有没有没找出问题的机构?现实情况是,目前处理的这些机构都是政府能监管到的,知道的都处理了,但肯定还有监管不到的机构,而这方面还需要大家共同完善。希望在下一步完善评审机制以后,大家把看到的一些问题或建议,能多反映给监管部门,让政府部门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国家计量体系支撑下的检验检测
“各位在整个检验检测行业链条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计量为检验检测机构依据的标准,提供量值或准确量值来支撑检测报告。”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对计量对于检验检测报告的重要性做了概括。
他表示,所有活动都贯穿着量值定理,也都离不开国家计量体系支撑下的国家、行政区域在国际上量值的权威和可信度。由于获得了资质认定,检测数据和报告才有法治意义,也是由于计量体系的存在,使得所有机构出具的报告的法治性、权威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能够得到保证。所以计量如同空气和水,大家都在从事计量工作,广义上都是计量人在为检验检测行业出具检测报告。其主要强调三点:
第一,无论从事检验检测还是认证活动,或是服务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辅助市场主体,都要树立法治计量意识。法治计量是什么?要回到法律法规,它是一个国家行为,目的是要使一个国家、区域所出具的测量结果真实可信。作为发展大国,要和国外谈互认是比较难的,可能会不被信任或受质疑,因此应强化国家计量体系的建设。
第二,要优化计量体系。关键是所有量值的最高计量基准要和国际比对,要和国际等效,确保在中国的量值可以溯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计量基准,保证量值的可溯源和统一。现在计量供给不足,计量本身量值溯源指标和发达国家有差距。而法治计量要以科学计量为基础,但它的要义在于应用,优化就是要提升基准指标,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这很重要。量值支撑了实验室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在量值上的权威,国际竞争力自然提升,这样得到国际承认的技术基础和计量基础也就有了。
第三,检验检测是为标准的符合性,最终要评价产品的符合性。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机构自我管理和诚信提供检测报告至关重要。能力和水平提升,报告则更精准、更权威,会支撑符合标准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为百姓提供更有保障的高质量产品。而测量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嵌入到生产全过程,要从设计开始,在此过程中计量会支撑检测机构更好地发展。
第八次参加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桂兰,今年又带来了关于实验室认可的最新信息。
她透露,今年国际标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验室无论认可还是资质认定,都会依据ISO/IEC17025进行换版,正式稿会在今年11月底,最晚不超过12月发布。所以接下来所有实验室管理体系都要换版。CNAS现在已经对旧版17025和新版17025的差异比对进行了分析,也制定了三年过渡政策。接下来还会对所有实验室开展公开培训,帮助实验室实现换版。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目前还在推进检验机构能力范围描述的变化,CNAS也在进行新能力范围的表述研究,计划用两年时间修订现在的检验机构能力范畴的描述。实验室能力范围描述在2015年实施、2016年正式调整的,检验机构需要准备两年时间来换,因为它除了检测项目还有检测标准以及检验活动的描述。检验活动中的检测活动基础性研究也在国际标准中进行明确,尤其明确区分检验和检测活动的差异,这也是一个技术性的基础研究。
绿色产品检测实验室认可制度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2015年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这个方案被国务院列为2016年改革领导小组的重点工作,这也是质检总局牵头的唯一列入中央2016年改革重点的任务,由CNAS牵头完成,因此将来绿色产品检测实验室在满足ISO、IEC17025的基础上,还要满足绿色产品领域的特殊要求。
此外,今年我们还加大了对实验室专项监督力度。对实验室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包括有投诉的,如例行监督、风险识别大的、能力验证结果不合格的、人员流动非常大的机构,便认为它是风险比较大的机构。我们还设立了50%随机抽样,逐年增大范围,现在已经有128家实施了专项监督。128家有55家发现问题进行了资格处理,占到全部监督抽查对象的64%。
对于投诉也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目前为止已收到投诉339件,有效投诉190件,占到56%;由于投诉受到資格处罚的实验室80家,约占受理的42%。发现的问题主要有超认可范围及超认可范围使用标志,如设备能力不足、原始记录缺失、人员能力不足、一些重大变更没有报告、报告和原始记录不一致、没有检测出报告或是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认证认可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国的认可机构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公信力和话语权,在我国社会业界和政府监管部门也都取得了一定信任。但其本身的质量和认可机构的质量还有待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