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控制建设的探讨

2017-12-19 09:46王红梅王迎
会计之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王红梅+王迎

【摘 要】 在审计全覆盖下,高校的内部审计也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从高校离任审计的角度对普通高校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建设进行了探讨,在揭示普通高校对离任审计的认识、离任审计内容差别大、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报告信息单一、离任审计人员不足,审计时间长以及离任审计结果不公开及监督差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从内控环境、内控活动及内控监督三方面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控制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离任审计; 内部审计; 内控环境; 内控监督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4-0118-02

高校離任审计,是指在高校领导干部因任职期满或其他原因而即将离开原领导岗位时,由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的、对其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1],是一种综合性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对象是指学校行政正职领导干部。

从高校离任审计内容看,现阶段的高校离任审计范围扩大到了包括“三重一大”的财务收支为主的经济效益、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行职责三个方面的审计,即“一岗三责”审计将构成高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新常态。从审计方式看,高校离任审计方式不统一,有的高校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离任审计,有的高校由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离任审计。下文将要探讨的是由普通本科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本院校的中层领导干部实施的离任审计。

一、高校离任审计的现状

(一)对离任审计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的校级领导及被审计岗位的离任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和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对离任审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离任审计就是走流程、走过场,离任审计只是一种形式的层面上,因而“离任必审”“先审后离”[2]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执行,实际执行中通常变成了“先任后审”“先离后审”[2]。高校还普遍存在离任审计结果运用不足且滞后的情况,问责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不能够落实,“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条线”[2],造成高校离任审计流于形式,离任审计缺乏现实意义。

(二)离任审计内容差别较大,审计缺乏科学规范

目前,高校离任审计对象的审计范围[3]和内容差别较大,既涉及各二级学院,也包括职能及后勤产业等不同性质的部门。不同性质的被审计单位领导承担的一岗三责内容不同,不同部门的管理运转模式不同,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也应该不同,涉及面多且广,因此,要根据不同审计对象提出有侧重点的审计评价难度较大,审计内容难以区别化,缺乏分类的评价标准,往往审计过程及审计重点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使离任审计既不严肃,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离任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报告信息单一

高校离任审计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仍是传统手工操作为主,信息化审计能力差,主要是通过查账、询问、谈话等手段进行的,特别是不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收集相关的审计资料,导致各高校的离任审计资料来源主要是本单位的财务部门提供的关于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收支方面的会计信息,也不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就无法对各部门的投入产出的效益进行评价。离任审计报告只有关于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收支报告,对于被审计部门的诸如内部控制、重大经济决策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报告,更没有对被审计人员所承担的资产或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的单独评价说明,离任审计效率与结果大打折扣。

(四)离任审计缺乏审计力度

由于高校离任审计往往是先任后审,离任审计的及时性和审计监督的功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可能会被省略、使得离任审计的时间跨度大、审计形式单一等问题发生。尤其是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加之在高压反腐新形势下,因学校工作需要或出现大批干部同时转岗或者离任时,往往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短时间内完成离任审计,造成内部离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紧、缺少人手,致使离任审计缺乏审计力度和及时性。

(五)离任审计结果不公开,监督差

高校中层干部离任审计结果的报告是保密的,在当前阶段,离任审计报告仅提交给有关校级领导和相关被审计人员,不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更不对外公开,因而形成的内部审计成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丧失了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大大降低了审计的必要性。

二、对高校离任审计的建议

(一)扭转对离任审计的认识

转变学校各层次人员对离任审计的固有认识,坚决贯彻“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使离任审计结果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审计技术的能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对会计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也给审计带来了巨大影响,审计人员应该把可以用信息技术完成的手工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处理,如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到大量有用和可靠的审计需要的会计信息,而审计人员重心应该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审计结论,审计方法也要随着会计的变革而变革。

(三)选择合适的离任审计形式,提高审计效率

高校的离任审计应该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从而减轻离任审计的压力。进行离任审计时,可以充分地利用以前的审计成果,如省市的巡视组巡视结果,既有利于节省时间,又提高离任审计效率和质量,还应该与学校人事、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临时的联合离任审计小组,共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提高离任审计工作的含金量,引起离任者的重视,使离任审计结果得以落实。

(四)扩大离任审计报告公开范围,加强监督

坚持离任审计承诺和公示制度,离任审计报告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接受本校教职工的监督。明确界定审计过程中被审计人员和学校的法律责任,提升内部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endprint

(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主要是解决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综合业务能力低、害怕得罪人等工作的状况,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职业操守及与被审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人员、被审计部门下属、审计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基于离任审计的高校内部审计控制建设

(一)内控环境方面

内控环境建设首先是相关各方面人员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高校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对待内部审计的认识,改变内部审计就是走流程、走过场的观念,切实从内心重视起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与氛围,建立内部审计的监督约束体制,规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使高校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其次是治理结构的完善。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把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从与纪委监察室,与财务部门,与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等合署办公中分离出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配备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各方面专业素质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2‰的并具有必要的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行业管理能力。

最后,在大数据审计的新形势下,积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现有审计水平,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内部审计人员。重点是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交叉学科的学习、审计数据的收集、加工的能力及培训在收集数据基础上构建审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4]。

(二)内控活动方面

高校内部审计应该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内部审计业务战略。应着眼于促进问题解决。首先要确定内部审计的人员组成并进行合理分工,通过与学校人事、组织、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完成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其次,高校内部审计要编制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坚持内部审计的制度与标准,坚持内部审计中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根据内部审计业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技术,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等方式进行审计,坚持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制定统一的审计规章和科学、客观的审计制度,控制审计的时间和深度。

(三)内控监督方面

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促进内部审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内部审计报告要及时公开,接受高校内部各被审计单位及校内其他部门全体人员的监督,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所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质量评估,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

四、结语

总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随着智能化、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传统审计模式,改变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的工作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内部审计也将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急需配备足够的具有高度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职业道德、信息技术审计能力强及沟通协调、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校级领导、各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连丽娟.离任审计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4(34):198-199.

[2] 张巧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内审人员素质的要求——以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审计为例[J].北方经贸,2016(5):105-106.

[3] 王涛,林丽雪.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2011(6下):113-115.

[4] 馬丰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的发展趋势研讨[J].商,2016(24):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