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萍
CHARACTER
在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开始了!不仅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美国也开始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紧接着,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际上,这三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本质上都指向了一个核心——智能制造。不难发现,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开始走上智能之路,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医疗等已经走进生活。
再来看看我们身处的印刷业,2017年最热的词汇恐怕也非“智能”二字莫属,智能制造、智能印刷、智能工厂已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但必须承认,印刷业的智能化之路才刚刚开启,而海德堡无疑是印刷业奔向智能化未来的领军者。
怎样理解印刷业的智能化?海德堡在协助印刷企业推进智能印刷方面有何策略?开展了哪些工作?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李若坤先生在本次专访中解答了我们的诸多疑问。
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美、英、德等国家就开始着手进行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时至今日,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测试中行驶了近50万公里,其中的8万公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之下完成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化?什么是智能印刷?
在李若坤看来,“智能化的本质,是使生产过程达到高度自动化,工序达到最优化,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质量、提升效率”。
他补充道:“智能化并非一般的技术改造,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今天,无论对于哪个行业而言,智能化都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印刷业来说,我们当前的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家对智能化的渴求还是非常强烈的,这和几年前想投资数字印刷设备时的心情十分相似。”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智能化?
李若坤认为:“要实现智能化,首先必须实现数字化,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以智能汽车为例,它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道路环境,形成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和指令,传送给控制系统,这样才能自动规划行车路线,控制车辆向目的地行驶。智能印刷与此类似,我们只有实现所有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才能实现智能印刷的最终目标,才能向高效、轻松的无人印刷的未来进发。”
谈及此,李若坤信心满满地说:“海德堡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在印前、印刷、印后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我们不仅拥有业内领先的印前、印刷和印后设备,而且很早就推出了印通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目前,海德堡通过印通工作流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一万多台设备的链接,可以实现很多智能生产的功能,所有的生产数据都被储存下来,形成了海德堡的大数据库。”
“传统的印刷过程中,印刷工人要控制水、墨、纸张……而现在所有这些控制都是数字化,通过传感器、伺服电机、数字化的输入和输出去控制生产,这就是最基础的‘工业4.0,就是智能印刷的初级阶段。”李若坤表示,海德堡在数字化印刷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为印刷业智能化未来铺平了道路。
智能化:印刷业的未来
海德堡曾提出“Push to Start”的口号,意思是:客户只需按一下机器启动键,就能实现自动上下纸、自动套准、自动供墨、自动清洗、自动换版、联机检测等,直到完成订单。现如今,海德堡追求的是“Push to Stop”,即整个生产过程基于印通工作流程系统,客户无须干预,就能实现各工序和各设备之间的全自动、不间断运行,并完成系统中所有订单,实现“无人印刷”。
在2016年德鲁巴展会上,海德堡首次举起“Simply Smart”旗帜,对数字化时代印刷业的智能生产提出了前瞻性的理念——“未来,印刷就像自主驾驶汽车一样简单,一键完成所有客户订单的生产”,这无疑对印刷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若坤强调:“实际上,印刷企业向智能印刷工厂转型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提出‘Simply Smart,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客户尽可能简单、轻松地向智能印刷转型。”
李若坤分析道:“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概括来说,我们为客户提供其转型到智能印刷工厂以及运营这个工厂所必需的一切,主要包括:第一,可以联网、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第二,无缝集成的流程与软件解决方案;第三,远程服务和现场服务;第四,随时可以轻松补充的优质可靠的印刷材料。”
就像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要依赖详细地图和海量数据一样,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智能化而言十分关键。李若坤指出:“为了推动智能印刷的发展,我们从2016年德鲁巴展会时起就推出了‘海德堡助手(Heidelberg Assistant)。它是我們为客户提供的一个数字化平台,它通过联网对世界各地印刷企业的数据(包括海德堡设备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维修保养记录、故障信息等)进行采集和维护;更重要的是,客户可以借助这些大数据分析,了解自家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了解该款设备在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平均综合利用率。海德堡助手反馈给客户的数据以及系统的评估意见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给印刷企业带来的好处,有的客户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
系统:智能印刷的精髓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但数字化指的绝不是单纯地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或者采用数字印刷方式。
在海德堡拥有10多年销售与管理经验的李若坤对客户的投资习惯了如指掌。他指出,过去,印刷企业习惯于不断地引进硬件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然而,面对眼下及至未来的挑战,大家亟需做的一件事就是更新观念。endprint
在与客户们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李若坤也一直在强调工作流程与软件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引进一台设备之后,我们会看到产能提升,这是显性收益。那么,通过加大软件投入的力度,提高整个系统的数字化整合的水平,给印刷企业带来的隐性收益,大家是否看到了呢?事实上,效率提高、浪费减少、人工减少、综合成本下降,这些都是收益。”
明白了这一点,各家印刷企业未来在作投资决策之时,应该至少把“数字化”作为选型的重要标准,把握正确的路径方向。
“这些年,一些印刷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引入标准化管理,因此,我们帮助客户使用海德堡印通色彩管理系统,传授给他们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追到让客人满意的颜色,一切通过数据说话。尤其在接外单时,面对国外客户,你说你印得好、色彩准确还不够,你要拿出数据来证明,客户才能相信。而且,今天印得好,不代表半年后还可以保持同样水准。要做到质量可持续、可重复,唯一的选择就是生产标准化。”为了帮助客户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李若坤和他的团队在色彩管理方面下足了工夫,今天,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通过色彩管理尝到了甜头,他们也正在数字化道路上大步向前。
“系统是智能印刷的精髓。海德堡印通工作流程就是系统的中枢神经,在我们客户的车间里应该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而且,印通是非常开放的系统,完全可以与其他的企业ERP系统集成。”然而,有的企业管理者不完全信任系统,他觉得人为安排订单才更灵活。李若坤提醒大家,“以印通的自动排单系统为例,它处理的是长期的、海量的订单,它一定是在经过精密运算后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如果我们只考虑个别订单的轻重缓急,就可能会失去对整体效益的把控,可能会得不偿失。”
“眼下,国内的印刷人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数字化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好处。海德堡之所以与全球用户端设备实现连接,目标就是帮助印刷企业提高其设备综合利用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大家会获得大数据分析及结果,及时掌握市场趋势及变化规律,但我们国内的很多客户对此还是比较有顾虑。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工作的要点。”
智能化:路在脚下
所有新事物的普及和推广往往并不容易,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印刷业的智能化之路同样如此。
“随着中国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整合现象,那就是越大的企业发展路径越专业,比如专门做书刊、名片或包装等,这样就更需要通过智能化来降低对人工的依赖,节约劳动成本。”但李若坤在销售工作中也发现,很多印刷企业只愿意在“看得见”的硬件设备上投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系统投资则是慎之又慎。“这是理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思维模式,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软件和系统带来的效益。”
“另外,不少印刷企業管理者认为智能生产迫在眉睫,但又觉得高不可攀,其实不然,这同样需要大家转变思路。”李若坤强调,“智能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无人驾驶汽车,尽管还没有真正出现在大街上,但它是未来的图景。今天,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我们要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先进理念保持关注、持续学习;先实现自动化与数字化,通过色彩管理,通过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排单,通过成线的生产方式等,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有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未来才能把握住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李若坤也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前,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设备方面,今后,我们会在软件和流程方面为客户提供更深入的服务。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不断地与客户分享成功经验,客户最终一定能够从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中受益。”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智能印刷是大势所趋。试想,当印刷操作变得像无人驾驶一样简单,生产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工序实现了数字化,生产对人的依赖大大下降,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持续盈利……这些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李若坤相信,引领行业走向智能化,海德堡人责无旁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海德堡将不遗余力地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给予客户最大的支持,与中国印刷人携手,共同奔向智能化未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