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贤,许 玺*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11)
右美托米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余 贤,许 玺*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11)
目的探讨右美托米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28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右美托米定治疗(观察组,31例)对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性肺炎、心动过缓,以及谵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883,P<0.05;x2=5.192,P<0.05;x2=4.800,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镇静效果,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可予以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症状[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发展至急性加重期后,多数患者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然而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患者因为对气管插管耐受性较差,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药物治疗将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均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9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7~84岁,平均(68.5±8.6)岁;对照组:共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56~85岁,平均(67.4±8.3)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数据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P>0.05)。
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鼻气插管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频率每分钟约14次左右,潮气量9 mL/kg,并给予患者抗感染、化痰、引流痰液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增用右美托咪定治疗,负荷量0.5 μg/kg,依据RASS评分对泵入剂量做出适当调整,维持量保持在每小时0.45 μg/kg左右。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①满足以下几项条件之一便可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道内出现脓性分泌物;体温高于37.5℃;白细胞技术不足4×109/L或超过10×109/L;采用支气管肺泡液或器官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②心电频率每分钟不足50次即可确诊为心动过缓。③利用每天唤醒计划,即停用镇静药物至完全唤醒,通过展望评定方法做出判断。
对患者的各项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卡方值x2开展组间对比研究,通过SPSS 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通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5.48%、41.94%、32.26%;对照组分别为64.29%、71.43%、60.71%,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对比 [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不可逆的特征,尤其是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会表现出气管远端肺组织弹性降低、含气量升高、容积增大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此病时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然而有大量的患者由于难以耐受机械通气的气管插管而导致对抗性行为的出现,并因此造成患者肺感染几率的增加,对预后质量会产生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
而右美托咪定是目前临床上所较常采用的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镇静效果显著,半衰期短,不会对患者造成呼吸抑制作用,安全性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患者的治疗[2]。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镇静效果,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可予以推广应用。
[1]黎艳聪,张杰斯,郭超文,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4):2349-2352.
[2]梁静波,方秋红.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784-1786.
R563.9
B
ISSN.2095-8242.2017.64.12622.01
本文编辑:吴玲丽
许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