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民推广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
该高效智能型连续过滤板框式分离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固液分离作业。其采用水平过滤膜立式叠加结构、自动纠偏装置、滤布洗涤装置、液压承载装置、人机控制界面,能够对整个过滤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控,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该装置结构紧凑,整体承载和处理能力大,过滤后产品品质佳,可为后续工艺的高效运行提供保证,既降低了能耗,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该装置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立式压滤机产品的空白。该项目为《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6年度)》中智能制造领域的推荐项目。
主要技术指标
该装置实现了进料、挤压、滤饼洗涤、滤饼风干、卸料、滤布清洗等过程全自动化,生产效益较传统板框提高60%,人力成本降低90%;其液压采用电比例系统,运行能耗低,是传统分离装置的30%;其采用三腔体全金属板框结构,在高压榨力作用下,使用寿命长,滤饼水分比传统过滤设备降低6%~12%,滤液含固量最低降至0.4%;可通过远程控制集成模块实现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等功能,可为客户提供在线诊断、工艺参数优化、故障分析等远程技术服务。
技术特点
该装置的隔膜挤压压力表压可达到1.6MPa,密封腔体保压稳定,无喷矿现象;板框焊接整形技术先进,结构形式满足压滤工艺的特殊要求,实现了过滤、隔膜挤压、滤饼洗涤、滤饼吹干等压滤过程;物料及高压水采用暗流形式供给,滤液及处理后的干料完全分离,为后续工艺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明显减轻了实际操作对环境的污染;采用板框水平叠加结构,充分利用了重力原理,且过滤面积可随板框叠加增减而增减;滤饼在滤腔内易成型,能够高效而均匀地进行过滤,滤饼含水率低;采用人机对话界面,可模拟动态工作过程,用户可根据生产要求随时调节各种参数。
适用范围
该装置适用于选矿、化工、食品、制药、环境治理、生物制品等环节的固液分离。
专利状态
目前,该装置相关技术已获得授权专利4项。
技术状态
该项目目前处于批量生产阶段。
预期效益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高效智能型连续过滤板框式分离装置的企业还不多,而该装置在化工、石化、食品、制药、军工制造等领域的需求量较大,大部分依靠国外进口。我国压滤机机械制造业尚属于正在发展的行业,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较差。特别是,我国压滤机机械企业引进国外技术项目比较少,合作生产企业不多,合资企业几乎没有。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板框压滤机行业年产值达25亿元。因此,高效智能型连续过滤板框式分离装置的开发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后续将进一步改进滤布循环系统,开发出不同过滤工艺;完善操作系统,提高其人性化水平;改进设备外表面,在设备实用、美观的基础上,开展设备的系列化研制技术,拓展压滤机使用范围。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郑宏涛
联系电话:029-85207598
手 机:15349274243
技术开发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技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研发的高压柔性减振接管产品包括JYXR系列挠性接管、JYXR(P)型平衡式挠性接管、JYXR(L)型肘形挠性接管,以及JYXR(H)型弧形体挠性接管等4个系列,拥有3项发明专利。海军工程大学采用高性能材料凯芙拉纤维作为高压柔性减振接管管体的增强骨架,使挠性接管兼具良好的减振性能、位移补偿能力及高可靠性;采用具有良好抗拔脱能力的三法兰一体化接头结构设计;管体具有优异的平衡性。该项目为《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6年度)》中高端装备领域的推荐项目。
主要技术指标
该项目研发的高压柔性减振接管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额定工作压力分为1.0MPa、3.0MPa、4.0MPa、0~40.0MPa等多个等级;
2. 公称通径范围为DN10mm~DN300mm;
3. 位移补偿能力最大可达30mm以上,可实现良好的管路挠性连接;
4. 减振效果最大可达20dB以上;
5. 具备4倍以上安全系数。
适用范围
该项目研发的高压柔性减振接管产品适用于船舶、车辆、飞机、民用机械等领域各液压、冷却及高压空气管路系统。
技术水平
目前,该项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状态
目前,该项目处于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许可使用。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张光宇
联系电话:027-65460726手 机:18696196060
技术开发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技术简介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是一种通过采集被成像物体在各个角度下X射线的透射衰减投影信息,利用CT图像重建算法生成物体的衰减系数分布,实现在无需破坏或损伤物体的条件下获取其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CT技术被认为是工业无损检测领域的最佳手段,但目前使用的工业CT系统仅采集各层切片的投影数据,重建后无法还原层间信息,造成信息丢失,影响检测准确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研发的三维CT工业无损检测系统采用由微焦斑X射线源、高分辨率平板探测器、高精密机械系统和三维CT图像重建算法等软、硬件组成的容积CT成像技术,可以对精密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各向同性三维成像,精确重建其三维内部结构。该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为《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6年度)》中电子信息领域的推荐项目。
主要技术指标
该系统的最高空间分辨率为1µm;量化精度为16bit;直线运动定位精度<5um;旋转运动定位精度<0.001°;支持圆轨迹、螺旋轨迹、偏置扫描、感兴趣区域扫描等CT采集方式;支持FDK、BPF、SART、ASD-POCS等各种主流三维图像重建算法。
技术特点
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在各种扫描轨迹及有限角度下快速、精确地CT图像重建,生成高分辨率、各向同性的三维图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扫描成本。
适用范围
该系统适用于材料科学、精密机械、电子器件、安全检查、逆向工程和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业分析。
专利状态
目前,该系统相关技术已获得授权专利17项。
技术状态
目前,该项目处于试生产、应用开发阶段。
合作方式
1. 投资需求。该项目的工业领域投资需求约为2亿元,医用领域投资需求约为30亿元,研发周期约为12个月。
2. 合作研发。该项目可与具有生产射线产品资质的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工作,并共享新产品有关权益
3. 技术服务。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可利用该项目技术为应用需求单位提供设计开发、难题诊断及技术攻关、设备及生产线研发、工程设计等服务。
预期效益
该项目可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专用化定制,实现对不同类别物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在工业领域推广预期年产值可达2亿元~5亿元,在医用领域推广预期年产值可达5亿元~10亿元。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 磊
联系方式:0371-81622163
手 机:1352685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