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畅所欲言,课堂妙不可言

2017-12-18 13:54陈华忠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知算式苹果

陈华忠

【课前思考】

《求两数相差多少》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一比》,并在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这个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已具备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直接进行解决,学生用“减法”来解决并不难,但学生如何理解为什么要用减法以及算式表示的意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笔者认为: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是我们教师坚守的固土。为此,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与为什么要用减法的道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提供给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从而激活数学课堂,使其焕发出活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比赛,你们想去看看吗?

师:在观赛的同时要认真听讲,多动脑筋,积极发言,今天我们四个组的同学也来比一比,看看哪组得的红旗最多,下课后将会获得红花奖励。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比赛和小组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一一对应”,引出“同样多”。

出示:5只熊猫裁判和5张椅子。

问:这些椅子够坐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

师:真棒!一一对应是很好的数学方法,能容易地看出“熊猫和椅子同样多”。

2.数形结合,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出示赛场一:摘水果比赛。

(1)搜集信息并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小兔摘了9个苹果,小猴摘了5个梨。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摘的苹果与梨共有几个?

生:摘下的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

(2)尝试解决“苹果比梨多几个”的问题。

师:对于“苹果比梨多几个”这个问题,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

生:苹果比梨多4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会列算式吗?

生:列出算式:9-5=4(个)。

师:这个问题用这样的算式来解答对吗?这个答案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来验证吗?

生:用摆一摆进行比较。

(3)操作验证,对话交流,理解算式的含义。

师:是的,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要一个一个对齐。

生2:一一对应。

(教师指名展示,让学生上台进行动手操作并验证)

师:在摆一摆中,你发现了什么?(苹果比梨多4个)同桌互相指一指多的4个在哪里?请一个学生上台圈出多的部分并板书“多出的部分”。

师:看来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那我们还要结合这幅图看看算式中9、5、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9表示兔子摘的9个苹果,5表示小猴摘的5个梨。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大部分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从9个苹果里去掉5个梨就得到“多出的部分”。

师演示:移走5个梨,这样行吗?

这时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冲向讲台,边演示边说:5除了表示5个梨,还可以表示5个苹果。

受到上面这位同学的启发,另一名学生似有所悟,站起来说:“我明白了,这5个苹果就好像和5个梨一个对一个地拿掉了,好像它们同归于尽了,所以要用减法。”

师:好一个同归于尽,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谢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整个算式的含义。(结合实物图,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师引导小结:从9个苹果里去掉苹果和梨同样多的5个,剩下的就是多出的4个。用算式表示为:9-5=4(个)。

3.迁移类推,解决“梨比苹果少几个”问题。

师:那么, “梨比苹果少几个”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生:也是用9-5=4(个)。

师问:少的部分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略)。

生1:这两道题答案相同,算式也一样。

生2:求“梨比苹果少几个” 与“苹果比梨多几个” 都是求相差的部分。

师:是呀,这两道题虽然问法不同,但意思相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也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出示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让他们去交流、去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交流中碰撞,智慧才能在交流中闪光。

三、巩固应用,拓展新知

1.赛场二:小猴子摘了12个苹果,小花鹿摘了9个苹果。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比多”与“比少”的问题吗?

生:小猴比小鹿多摘几个苹果?小鹿比小猴少摘几个苹果?

师:你会列算式吗?

生:12-9=3(个)。

师:在这道算式中,12表示什么?(课件演示12个苹果) 9表示什么?(课件演示同样多的9个苹果)3表示什么呢?(课件演示多的部分)。谁能完整地说说12-9表示什么?

2.赛场三:跳绳比赛。(根据算式提问题)

小袋鼠跳了15下,小羊跳了9下,小马跳了10下。

(1)算式:15-9=6(下)。

师:猜猜提的是什么问题?还可能怎么问?

(2)算式:9+10=19(下)。

(3)算式:15-10=5(下)。

3.统计每组红旗情况,评出获胜小组。

一年级(1)班有13人获得奖励, ——————一年级(2)班比一年(1)班少几人?

(1)一年級(2)班有10人获得奖励。

(2)一年级(1)班有16人获得奖励 。

(3)一年级(1)班有13人获得奖励。

(4)一年级(1)班有10人获得奖励。

师:你会选择哪个信息?为什么?

师:我们要根据问题找出是谁和谁比,并判断谁多谁少,这才是选择正确的数学信息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紧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形式多样、分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踊跃发言,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回顾过程,归纳新知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求“比多”与“比少”问题时,你想提醒大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习新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使他们全身心地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畅所欲言,数学教学才会妙不可言。为此,我们教师怎么才能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乐说呢?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探究与深思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知算式苹果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