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血液中心 开晓红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研究
青海省血液中心 开晓红
本文在剖析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现青海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欠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投融资的配套措施,最终提出建立“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对策建议。
青海文化产业 投入产出 投融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文化产业也有力推动经济的转型。青海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一直以来,青海始终坚持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文化产业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渐上升。因此,研究青海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有助于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更容易地筹集资金,并在富余资金的保障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以成功打造“博物馆群”文化产业品牌而独具特色的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在文化部2012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仪式的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捧回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2013青洽会青海省更是走出了一条以热贡艺术为主要特色文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多年来,仅在文博会上,青海省累计销售收入就突破2000万元。青海利用文博会这个国际文化交流窗口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发展环境,显现出“文化名省”建设中的文化自信。据相关资料统计,青海省财政2014年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达到34.1602亿元,较2013年增长32.2%,比2010年增长195.2%。
近年来,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不断被看好。据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6.67亿元,比去年增长7.2%;全省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9.2亿元,较上年高出10.2%。从2015年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看出,青海驱动力指数更是排入了全国前十名,文化产业的发展飞速。详情见表1。
根据指数编制情况,在体现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驱动力指数方面,北京、辽宁、青海分居冠亚季军。如今,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追求从单纯的数字递增升华到内涵和档次的提高。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青海物产集团、青海杂多文化旅游产业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广播产业集团的成立等等更好认证了文化产业行业的资本和人才的成功。
其中,2012年2月1日成立青海热贡文化艺术产业集团是值得一提的重要品牌。在传承发展热贡文化艺术中,《静静的嘛呢石》、《老狗》等电影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特色文化艺术。许多作品在国内外荣获多项奖。
表1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得分及排名
伴随着“互联网+”的讨论热潮,青海省“文化+”的旗帜徐徐升起。其中,“文化+旅游”最值一提。据权威部门统计,青海省现有66个3A级以上景区,在这之中,茶卡盐湖、青海湖等20个景区在旅游旺季组织了各类非遗产等展演活动,其旅游业发展势头不可估量。
1、融资渠道单一
研究发现,目前由于文化产业天然风险性等特殊因素,文化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资本没有发挥到其自有的优势。据统计,2014年投资总量达到更高阶段,青海省全年完成投资2909亿元,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完成投资占42.63%,同比增长21.5%。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提到:以财政直接投入向间接扶持转变,以促进青海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把视线放在民间资本这一块是有利可图的,其后劲也是无穷的。
2、融资规模小
由于文化产业高风险的天然存在,巨大的资金投入是必然的。中小文化企业占青海文化企业大部分,其微小的融资规模成了阻碍其长期发展的一大绊脚石。2014年青海财政总支出为13474303万元,而文化产业与传媒为341602万元,仅占总支出2.54%。
3、融资风险较大
文化企业的融资活动还存在风险较大的问题。青海文化局调查报告中指出:在被调查的民营文化企业中,有50%的企业发生民间借贷行为,这之中的80%都存在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大多反映“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太苛刻”和“手续复杂”。
1、青海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的外部原因
(1)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利
一方面,由于中小文化企业某些劣势的存在,使得政府投资更偏向于大中型的国有文化企业,这样一来就生发出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过去文化产业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对其支持力度几乎为零,这就造成了青海文化产业融资困难。
(2)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缺陷
目前,在金融市场运行之下,民间资本存在进入信贷市场的壁垒,中小文化企业也难以涉足债券行业。从财务角度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发行前三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人民币;发行前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过去三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载。”
(3)金融工具缺乏创新
当今,我国金融工具仅仅局限在股票、债券、基金等等。金融创新思路还未明显打开,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优先股、可转债、存托凭证交易等机制没有规范运行,使得投资的风险控制难度系数加大,从而加深企业融资的难度。
2、青海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问题的内部原因
(1)文化企业综合实力较弱
长期以来,青海文化企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某些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如市场风险的预测、抵抗能力等。这就使得使得广大投资者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前年,青海文化产值仅占本省GDP的2.86%,而北京、上海文化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青海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还得继续挖掘增强。
(2)文化企业管理不规范
从研究数据可以发现很多地区的从业人员以及投资不合理,因此也导致不能得到应有的效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方对企业经营状况了解受限,进而过度纠结,很难做出决策,这无形之中就增加成本费用,最后导致融资失败。
通过研究发现青海文化产业正处于投融资难的困境之中,为了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对青海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一条适合的投融资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投资多样化
青海文化产业在政府扶持这一个坚实后盾的背景下,市场运作效率才能更进一步。建立一条“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投融资渠道,可以使得投资方式多样化。这样一来,投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多种选择: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或者两者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激活了青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青海经济增长。
2、投资主体多元化
以“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企业、社会公众、金融机构等对青海文化产业的自信度随之倍增,他们都会积极参与进来,各谋所需。这样一来,青海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其发展自然而然就会更加活跃。
3、融资多样化
在青海文化产业政府支持前提下,政府应该制定一些利好政策来鼓励企业更容易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注入多种市场资金,实现融资多样化,使得政府与市场主体相辅相成,共同解决青海文化产业资金“瓶颈”这一难题。
1、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实践表明,资金驱动是青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大因素。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并不可取,此时政府更应该作为一只领头羊来带动更多金融资本自愿进入文化产业。因此,政府搭台为企业唱戏是推动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之路。此外,在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制定相关法规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税收政策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参与,进而壮大文化企业实力。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相关法规的制定是一项必须工作,及时完善新修改的各类规范性文件,为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设立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的设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青海省文化产业产品、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资助方式多样,例如配套资助、奖励等。
(3)成立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
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成立并规范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有利于文化产业单位的稳健运行,其市场化程度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的介入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监督成员行为、加强企业交流才能使得文化产业单位长远生存。
2、金融创新
(1)完善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机制
信贷机制是一个企业得以良好经营必不可少的一大关键。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企业制度不同的定价机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通过简化贷款流程,建立快速“绿色通道”,以此来提高贷款效率;其次,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规模来确定相关贷款因素,已解决企业由于使用资金的燃眉之急;最后,还可以实行优惠待遇,从各方面来促进文化企业的持续经营。
(2)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业务
目前,正在兴起一股知识产权的抵押贷款的热潮,很多银行相继推出这一创新贷款业务,正如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青海银行业也可以跟随浪潮,借助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之力,在只是产权方面下功夫,主动推出满足客户所需的无形资产所有权,进而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押物的一大弊端。
3、企业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中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并且出版传媒类的企业在己上市的文化企业占大多数。青海省文化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创业板的特点无疑正适用于这些新兴的朝阳企业。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培育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利用创业板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机会。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则是一条创新融资道路。即通过牵头人组织,以多个中小企业发债主体,发行企业各自确定的发行额度分别负债,使用统一的债券名称,统收统付,向投资人发行的约定到期还本付息的一种企业债券形式。青海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发行融资势在必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不仅能够拓宽青海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
(2)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一是租赁融资。在青海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租赁并没有得以很好的发挥。在文化企业融资租赁的过程中,政府应在税收、财政、资金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政策扶持,监督建设融资租赁信用机构,降低其信用风险。文化企业应该加强与租赁业合作,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资本设备融资,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而且还能解决融资难、风险大等问题。
二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有效。文化企业在资金短缺又难以找到别的融资来源时,可以以债务人的身份借入资金,也可以在资金短暂时闲置,以债权人的身份借出资金获取更多收益。但由于民间借贷过于灵活,纠纷的产生就司空见惯了,因此文化企业在此融资方式中,需要倍加小心。
[1]省金融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N].青海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08)
[2]胡晓清,国凤兰.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2(12)
[3]陈孝明.国内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3(09)
[4]熊正德,李兰,廖然.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