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玲,陈 超⋆
(1.重庆市潼南区疾控中心,重庆 402660;2.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60)
心房纤颤诊治60例的临床分析
游 玲1,陈 超2⋆
(1.重庆市潼南区疾控中心,重庆 402660;2.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60)
目的通过对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探究用药的时机与适应症。方法选择我院既往收治的60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表现与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胸片检查后确诊为心房纤颤,经各自用药治疗后,症状消失33例,症状好转16例,无效11例。结论临床及时确诊心房纤颤并选择合理的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心房纤颤;临床特点;用药;诊治
心房纤颤是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心房发生无程序激动或是无效收缩出现的一种房性节律,是心房-主导折返环引发小折返环的房律紊乱,好发于中老年人,也可在所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现。由于心房纤颤发病率高,且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长,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横,包括动脉栓塞和心力衰竭等,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1]。心电图能对大部分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诊断,大部分患者经病史询问与临床体征均可初步诊断。对心房纤颤的认识,并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既往收治的60例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其诊治结果作如下报道。
选择我院既往收治的60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3岁,平均(45.6±7.8)岁;病程12天~2.5年,平均(1.1±0.3)年;初次诊断时均给予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治疗,并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胸片检查,确诊为心房纤颤。
60例患者中,除给予原发病症治疗,还应当给予抗心律不齐药物、改善心功能、促进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VitC对心肌代谢和心功能进行改善。另外对病因进行积极控制,防止病情发展至窦性心律不齐;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患者,或有显著症状的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治疗[2]。
6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33例,症状好转16例,无效11例,详见表1。
表160例患者治疗效果构成比(n,%)
心房纤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常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胸片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最大的差异为心电图检查时间花费短,仅需要十几秒,但对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检出率极低[3],所以只有患者在频发早搏时才能有效的捕捉,而动态心电图需要对患者的心脏搏动监视24 h,只要在监视期间内发生的心房纤颤均可捕捉到。出现心悸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当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超过100次/min即可诊断为心房纤颤,若达不到60次/min即可判定为窦性心动过缓[4]。动态心电图对患者休息与活动时的心电活动均能监视,对于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并没有统一标准,而心率达不到40次/min则可以考虑为窦房结功能障碍[5]。
临床上对于心房纤颤的治疗应当遵循以下程序:①对患者的病史仔细进行询问,尤其是既往史与用药史;②仔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血压和心功能状态,对于快速性心房纤颤的诊断极为重要;③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④情况允许下,可对患者行心脏超声、24 h动态心动图、胸片检查、肌钙蛋白、同工酶、血沉、抗心肌抗体、电解质等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的病因,并排除器质性病变;⑤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判定疾病的预后;⑥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宜的药物,同时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6],一般性期前收缩不需要给予患者抗心房纤颤药物,由于抗心房纤颤药物停药后会引起期前收缩复发,远期效果与不用药并无明显差异,甚至在长期使用各类抗心房纤颤药物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后,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而疾病急性期的处理主要以终止患者的心房纤颤为主要任务,长期治疗还是应当以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为主要任务。对严重的、顽固的心房纤颤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不佳时,可考虑非药物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
综上所述,临床及时确诊心房纤颤并选择合理的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 吴玉辉,江 蕊,杨林山,等.风心病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中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6):1447-1450.
[2] 高 华,李 雯,焦文文,等.非瓣膜心房纤颤相关性脑卒中患者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6):425-428.
[3] 张 薇,姚 璐,朱立章,等.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25(4):419-421.
[4] 贾丽娜,钱 进,潘 磊,等.心房纤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744-1746.
[5] 杨 帆,关 珂,孙林琳,等.伴有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19(3):189-192.
[6] 潘建生,方汉云,李碎朋,等.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9(5):615-618.
R541.7+5
B
ISSN.2095-8242.2017.067.13127.02
本文编辑:吴 卫
陈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