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置换术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017-12-18 09:2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8期
关键词:综合性置换术髋关节

薛 艳

(睢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200)

全髋置换术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薛 艳

(睢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200)

目的 探析全髋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31日所收治的53例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予以对比。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96.29%<84.62%,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0%<11.53%,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确保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全髋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有血流瘀滞,血管壁损伤,凝血功能改变。分类: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该现象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肢体活动以及生命安全均有较大影响[1-2]。为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故而本次研究决定将我院近年所收治的全髋置换手术患者患者作为对象,并给予其中部分患者以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观察该干预方式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5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7)。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58.7±4.1)岁;病因为股骨头坏死者11例,股骨颈骨折者1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58.7±4.1)岁;病因为股骨头坏死者12例,病因为股骨颈骨折者15例。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等,观察组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护理内容具体如下。(1)术前做好健康教育,首先向病人讲解DVT的原因,发展,结局,治疗及预防,注意饮食规律,生活习惯,术前两周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穿紧身衣服。(2)体位,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两膝之间夹三角枕,防内收,外旋,避免膝下或小腿下垫枕或下肢长时间受压,而影响血流。(3)密切监测DVT的症状,①询问病人下肢有无酸,胀,痛,麻木感;②观察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③测量下肢小腿围,大腿围(最粗处);④实验:按压腓肠肌,查看有无压痛。(4)三级预防:基本措施:术后功能锻炼①术后麻醉未消失前指导病人家属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踝关节被动运动,a人工挤压腓肠肌;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每次30 min,每天3次。b足踝关节旋转运动每组30次,每天6组。②术后麻醉消失后,鼓励主动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伸直膝关节,绷大腿肌肉5秒放松2秒为一次或绷10秒放松10秒为一次,每组50~100次,根据病人情况每天3~5组,双下肢同做。踝泵运动方法;患者平卧膝部伸直,踝关节向远端最大限度伸直,保持3~5秒,踝关节向近端最大限度背屈,保持3~5秒,以踝关节为中心,作360度环绕,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每小时5分钟,一天5~8次。以病人不疲劳为准。③术后第二天,床头摇升至30°~60°,继续股四头肌收缩及踝泵运动练习。④术后第三天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活动范围:髋25°,膝40°,以后逐渐增加,(髋膝关节屈伸练习:伸髋收紧臀肌,伸直膝,向后伸展下肢。屈髋:卧位向臀部滑动足跟,注意屈髋不大于90°。伸膝:抬高一条腿月15 cm保持5秒钟,再换一条腿,重复10次。髋外展:卧床保持脚趾向上,下肢伸直,向外展开下肢;站立时下肢伸直,向外展开下肢;保持5秒钟,重复10次。)⑤术后3~7天(具体根据医嘱)可用助行器下地练习站立行走,每日2次,每次20 min。生物型者术后6周可进行。

物理措施:如梯度弹力袜,间歇式压力系统。

药物措施: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低分子肝素规范皮下注射:部位脐上下5 cm,其左右10 cm,手法:局部皮肤捏起,垂直进针,干棉球按压5 min,左右交替。用法:术后12 h开始,每日一次,剂量按体重计算,疗程至少持续10天。用药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患者发放护理调查表,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获知患者满意度。其中结果分为三项,包括不满意、比较满意以及十分满意三项,(比较满意+十分满意)/24×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未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因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53%。由此可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0%<11.53%,P<0.05)。

2.2 护理调查结果对比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9%,与对照组的84.62%相比,明显偏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护理调查结果对比 [n(%)]

3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3],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患者在术后有较大几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且该并发症的出现不仅会对患者临床恢复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则必须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有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基于观察组患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以观察该护理模式在预防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84.62%<96.29%,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0.00%<11.53%,P<0.05)。这一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实际上,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依据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特点,为其实施有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

综上所述,通过为全髋置换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还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1] 史燕燕,张 敏,王秋菊,等.延续护理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3):1871-1874,1875.

[2] 石瑞芳,王国玉,王想福.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29(4):121-123.

[3] 许晓萍,汤美秀.连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90-1692.

[4] 王秀梅,黄世敏.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2-134.

[5] 张 娜,孙晋芳.追踪方法学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705-1708.

R47

B

ISSN.2095-8242.2017.068.13391.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综合性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