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苗
(临汾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刘春苗
(临汾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明显更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使用。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原因主要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此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较多,比如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因此,如果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则需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对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6年1月~2017年4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7.43±5.42)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8例,下壁梗死23例,前壁、下壁梗死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8.14±5.66)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0例,下壁梗死24例,前壁、下壁梗死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予以接待,观察病情,建立心电监护,指导患者的饮食和用药,叮嘱患者卧床休息,等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第一,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选取本科室的护士长作为循证护理小组组长,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的若干名护士作为小组成员,组建全新的循证护理小组。任务分配: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制定护理计划,且组长观察、监测护理效果;小组成员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循证护理资源,执行护理措施[3]。第二,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文献资料中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和患者的相关症状表现,从而提出循证护理问题。第三,寻找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循证护理问题,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出可靠的文献作为循证支持。第四,实施循证护理措施。①基本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表现,并详细地记录下来,及时将异常情况上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更换床单,经常为卧床的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卧床早期注意保暖,后期则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或者下床锻炼。②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会产生胸骨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对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卧床静养,与患者沟通交流,告诉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可防可控的疾病,不必过分紧张;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比如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小剂量吗啡等;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③饮食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4]。④排便护理。告诉患者便秘可引起心肌梗死,解释便秘的形成原因;叮嘱患者多补充水分,预防便秘形成,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则予以开塞露通便。⑤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很多患者在突然发病后陷入恐慌、焦虑、无助的情绪当中,产生心理障碍。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情绪疏导,引导患者将心中的疑虑、关心的问题等表达出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消除不必要的担忧。第五,护理评估与总结。在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护理经验,如果遇到难题,则与其他护理人员及医师进行协商;将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护理人员及医师,学习以往的成功案例的经验;小组成员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提高相互之间的配合度。
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住院费用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 [n(%)]
表2 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情况营养情况±s)
表2 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情况营养情况±s)
组别 n 卧床时间(天)住院时间(天)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53 2.15±0.57 11.35±2.14 5669.4±575.3对照组 53 5.25±0.82 19.50±2.33 7133.4±672.2 t 22.599 18.755 12.046 P<0.05 <0.05 <0.05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现代社会,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社会关注度也随之上升[5]。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但是仍有很多患者死亡。若要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则不仅要实施临床治疗,而且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护理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护理模式,它重视并遵循科学依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均以文献资料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作支撑[6]。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循证护理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明显更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循证护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护理评估与总结。与常规护理相比,这种护理模式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营养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循证护理提出了一套比较特殊的护理模式,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护理工作经验,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进而及时予以补救,提高护理工作质量[7]。此外,循证护理重视以往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经验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这些信息对当下的护理工作具有借鉴、参照作用,对优化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循证护理的影响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尽快出院。
综上,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1] 郑 星,王业娟.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0):6850-6851.
[2] 韦志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8):129-130.
[3] 王玉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232.
[4] 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8-109.
[5] 林雪英,陈卓芳,梁菊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5):123-124.
[6] 赵金凤.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6):121.
[7] 秦 燕.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62-263.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8.13362.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