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及问题

2017-12-18 12:48田国强
中国畜牧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体系

王 莉 ,田国强 ,张 斌

(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北京100810;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及问题

王 莉1,田国强2,张 斌1

(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北京100810;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据重要比重且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应率先建成“三大体系”。本文在厘清畜牧业产业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畜牧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据此提出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的相关建议。

畜牧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是农业重要组成部门,对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专业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所提高,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对此,本文在全面审视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快现代畜牧业“三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随着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不同畜种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细分产业,同时为畜牧业生产提供投入品和服务的相关产业也发展壮大,逐渐形成畜牧业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畜牧业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①畜牧业的整体特征,即狭义上的畜牧业,包括大牲畜、生猪、家禽等动物的存栏、出栏、单产等养殖情况。②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联系。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其中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部门,两者既有互补关系,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草料等重要原料,畜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为种植业提供养分来源。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果形成良好循环,还可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同时,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总量一定,所以在种植业、畜牧业等不同部门的投入会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③畜牧业的内部产业结构。畜牧业内部按不同畜种形成相对独立的各种细分产业,如生猪产业、肉牛产业、肉羊产业、奶牛产业、蛋鸡产业、肉鸡产业、兔产业、蜂产业等,这些产业可看做是畜牧业产业体系的横向结构。④畜牧业的纵向融合程度。侧重于养殖环节的狭义畜牧业,与产前、产后等相关产业的纵向融合程度。相关产业包括养殖机械设备、兽药、饲料等支持产业以及畜产品屠宰加工、制造、批发零售业等。

2 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内部品种结构不断丰富,屠宰、加工、制造、流通等二三产业也不断壮大,逐渐形成畜牧业产业体系。

2.1 从家庭副业发展为农业支柱产业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优先发展粮食生产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因此,发展畜牧业主要为粮食生产提供农业畜力和肥料来源。畜牧业从属于家庭副业,在农业中处于补充地位的现象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全面恢复,畜牧业逐渐发展壮大。1985年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是1978年的4倍,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比197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此后,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995年畜牧业产值超过6 000亿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0%,显著高于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成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畜牧业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稳定上升,地位不断加强。到2008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5.5%,创历史最高水平(图1)。在某些省(市、自治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北京、内蒙、吉林、辽宁、西藏、青海、四川7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超过40%,青海省则在50%以上。

图1 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

2.2 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畜牧业生产能力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下,生产能力逐渐恢复。1958—1977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时起时落,整体处于曲折徘徊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畜牧业飞速发展,迅速壮大。1979 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鼓励家庭养畜和大家畜的养殖;1980 年,国务院批准了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畜牧业的报告》,农民开始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1985年,国家完全放开猪肉、蛋、禽和牛奶等畜产品价格,加之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畜产品需求旺盛,养殖业利润丰厚。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总量上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1999年,大牲畜年底存栏数达到15 025万头,其中牛存栏12 698万头,均是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总产量达到5 949万t,禽蛋产量2 135万t,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

20世纪90年代后期,畜牧业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的相对过剩、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生产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畜牧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从2000年起,大牲畜的存栏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生猪存栏量在4.3亿头水平徘徊;家禽保持稳步发展;奶牛养殖快速扩张,牛奶产量显著增长。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爆发,对奶业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也将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到一个重要位置。随着农业行业标准专项制修订计划的启动、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颁布实施,畜牧业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效益齐增阶段[2]。

2.3 产品结构不断细分 如表1所示,改革开放初期,畜牧业生产基本以生猪为主。猪肉的产量超过1 000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94%。牛的年末存栏量达到7 000万头,但主要为役用,出栏量在300万头左右,牛肉产量不足30万t。另外,有44万t的羊肉和18万t的羊毛。其他畜产品产量较少。

20世纪80年代,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其中家禽业表现突出。1985年全国禽肉产量达到160万t,超过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8.3%,同年猪肉所占比重下降到86%。此后,家禽、肉牛、肉羊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20世纪90年代中期,牛羊肉、禽肉产量显著增长,在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显著提高,猪肉比重进一步下降。1995年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达到415万t、202万t、724万t,合计占肉类产量的1/4,同年猪肉产量的比重下降到70%以下。此外,我国蛋鸡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加快。禽蛋产量突破2 000万t大关,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速度增长,个别年份增长率甚至高达25%。

进入21世纪,各种肉类产品的生产增速逐步放缓,结构较为稳定。2000—2006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66%;2009—2013年,猪肉产量比重均为64%。奶牛产业成为21世纪以来畜牧业生产的新亮点。2010年全国奶牛存栏数量首次突破1 400万头;2012年奶牛存栏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00—2012年年均增长9.8%。目前,我国各种畜牧品种产业全面发展,不仅肉、蛋、奶产业发达,而且羊毛、羊绒、兔毛、鸭绒、蜂蜜等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畜产品产量 万t

2.4 纵向产业链逐渐延伸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建立食品公司实现畜产品的流通,畜牧业产后环节有所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屠宰、批发、零售等环节,加工水平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开放畜产品市场之后,畜产品国家独营的格局被打破,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快速发展,畜产品屠宰加工业不断扩大,畜牧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畜产品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涵盖肉类加工、蛋品加工、乳制品制造、皮革等畜副产品加工等众多产业的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畜牧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集中度日益上升、区域布局逐渐优化、产业融合度有所提高。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显示,2014年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蛋品加工企业和乳制品制造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分别达到6 246亿元、105亿元和2 321亿元。山东、河南、辽宁、四川、江苏等东部、中部省份逐步发展为畜牧加工业大省,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加快推进,形成了“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等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2014年,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的47%[3]。一些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尝试进入养殖环节,开展牲畜饲养,逐渐形成全产业链模式。

3 畜牧业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从历史上看,国家对于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一般都是出现种植业产品供过于求,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中期,粮食连续增产,多个粮食品种产量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对此,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中央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支持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产业”。20世纪90年代末,粮食生产再次出现明显供大于求,对此,1998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是支持保护的对象侧重于种植业,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明显较弱,且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畜牧业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4年以来,我国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以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体系。以玉米为例,2004—2014 年,我国连续4次提高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累计增长49%,政府“托市”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国内外价格倒挂且差距持续扩大。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玉米价格的连续上涨对畜牧业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2 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国际贸易状况是反映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我国畜产品的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畜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进口比重显著增加,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贸易数据显示,世界畜产品贸易主要包括肉产品(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和乳蛋(Dairy Products,Eggs)两大类。2000—2013年,世界肉产品总出口额增长了2.23倍,中国仅增长1.45倍,中国肉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从2.82%下降到2.14%;世界肉产品进口额增长了2.64倍,中国则增长了8.21倍,中国肉产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比重从4.54%增加到11.47%,成为世界第四大肉产品进口大国。乳蛋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出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出口增幅不大,占比下降;进口增长速度较快,占比显著增加,并且幅度更大。2013年,中国乳蛋类产品进口额是2000年的24倍,成为仅次于德国、意大利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图2)。

图2 中国主要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变化

3.3 部分产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生猪、家禽产业发展较早,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较快。2007—2014年,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量由8 010万个持续下滑至4 689万个,降幅达41.5%;同时年出栏在3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生猪饲养主体。2007年肉鸡养殖年出栏1万只以上、5万只以上、10万只以上、50万只以上、100万只以上的规模比重分别为55%、22.0%、12.8%、6.8%、4.9%, 2014年这一比重分别提高到73.3%、44.7%、31.8%、19.2%和13.6%,中大型规模的肉鸡养殖已成为我国未来肉鸡饲养的主要模式。规模化水平提高带来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猪肉、禽肉、禽蛋的自给率都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然而,牛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中国牛肉产量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较“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4个百分点。供求矛盾推动近年来牛肉价格显著增加,我国牛肉集市均价从2000年的12.63元/kg上涨到2015年的63.24元/kg,14年连续上涨了4倍。同时,牛肉进出口逆差逐年扩大,2015年牛肉进口连续第4年增长,且增速明显。肉牛产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由于其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发展缓慢。2014年我国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仅为27.6%,散养户及小规模养牛户仍占主体,这种分散的小规模养殖大部分是粗放式的饲养管理与经营方式,养殖环境差,科技能力不足,高耗低效,造成肉牛育肥效率低、牛肉品质差,并导致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为主导的流通方式,无法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肉牛产业体系。肉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奶制品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年)的分析和预测,2015年我国奶制品的自给率只有78%,2020年和202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73%和71%。

3.4 产业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总体来看,在我国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中,育种、养殖等产前、产中环节发展水平不高,而加工、制造、流通、销售等产后环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薄弱,育种技术还比较落后。人工授精技术还未全面推广,牛羊繁育还是以本交为主。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并且中心测定为主、场内测定为辅。遗传信息的登记、保管、发布以及利用工作还很粗浅,不能为育种提供有力支撑。国内真正有影响力、能被国内外众多生产企业所引用认可的品种不多,其国内品种的种用指标还远低于国外品种,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种畜大量进口。

一些畜种的养殖规模较小,生产率和效益较低。在肉牛养殖环节,散养户及小规模养牛户仍占主体,主要采取粗放式的饲养管理与经营方式,养殖环境差,科技能力不足,高耗低效,造成肉牛育肥效率低、牛肉品质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奶牛养殖环节,2015年我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为6.0 t,散养和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平均单产为5.3 t,远远低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平均单产高于9 t的水平。

4 结 语

针对目前畜牧业产业体系的现状和问题,为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有机统一”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4.1 合理定位,加强行业规划和政策支持 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对优化农业结构、满足食物需求、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兼顾国内外比较优势,合理定位畜牧业,科学规划畜牧业产业发展线路和内部品种结构,并以为基础,制定良种、饲料、饲料粮、牧草等相关产业的行业规划。增强对畜牧业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4.2 培育比较优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快推进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单产水平,降低单位成本。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挖掘和培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此外,在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中,要注意保留对畜产品市场的适当保护,当发生严重市场冲击和产业损害时,要采取技术壁垒、特殊保障等措施维护产业安全。

4.3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统筹资源、产业、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结合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畜牧业各品种的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适当的养殖模式和组织方式。对生猪以稳定为主,改变大起大落的现象,实现基本自给。对肉鸡等家禽行业鼓励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对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应加强品种改良和推广,完善良种补贴政策,扩大标准化养殖补贴覆盖面,显著提高牛羊生产力。

4.4 促进产业纵向整合,提振消费信心 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根据不同畜种的养殖方式、产品加工程度、市场消费特点,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选择合适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链形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官方发布制度,严厉打击虚假炒作信息,全面提振消费者对国内畜产品的消费信心。

[1]徐雪高, 陈洁, 李靖.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J].中国畜牧杂志, 2011, 47(20): 14-17.

[2]李顺. 中国畜牧业发展历程分析及趋势预测[J]. 畜牧经济,2010, (12): 25-31.

[3]四川省农业厅.韩长赋部长在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EB/OL].(2015-07-07)[2017-09-01]http://www.scagri.gov.cn/zwgk/ldjh/201507/t20150707_348179.htm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China's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WANG Li, TIAN Guo-qiang, ZHANG Bin
(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fi ce, 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 MoA, Beijing 100810, China;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produc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imal husband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agriculture and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thus it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building“three systems”. Based on the apprehe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hina livestock industry system,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accordingly.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Development; Question

F326.3

A

10.19556/j.0258-7033.2017-12-130

2017-09-07;

2017-09-12

王莉(1977-),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E-mail: wlnew@126.com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体系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