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华,何文婷,陈寄,林广玉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茂名 5254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杨雄华,何文婷,陈寄,林广玉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茂名 525400)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该院新生儿科救治的63例高胆红素脑病患儿(观察组)以及同期受检的63例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头颅MR改变情况以及观察组患儿不同时期(前期、中期和极期)的头颅MR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头颅MR异常率为76.19%(48/63),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7.94%(5/63)(χ2=60.216,P =0.000);观察组患儿前期头颅MR异常率最低,中期高于前期,极期最高;观察组患儿前期、中期和后期头颅M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 =0.036)。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早期应用0.35 T磁共振机开展头颅MR检查,可有效降低头颅MR异常率,对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发生在新生儿出生1周以内,是由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根据作用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脑损伤和永久性脑损伤。发病早期患儿通常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弱,重则出现惊厥和角弓反正,甚至导致昏迷以及中枢性呼吸衰竭。因此,在发病早期加以诊断,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可避免永久性脑损伤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死亡率。据高金萍等[1]报道,目前临床上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的方法多样,其中特别对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为证实该研究的真实性,本文特选取63例高胆红素脑病患儿以及同期受检的6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新生儿科救治的63例高胆红素脑病患儿(观察组)以及同期受检的63例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未见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研究对象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1.2.1 病情分期 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标准以及《实用新生儿学》分为前期、中期和极期。具体表现如下:①前期 嗜睡,吸允力和肌张力减弱[2];②中期 嗜睡、肌张力减弱、高度兴奋、高声尖叫、反应迟钝、易怒、角弓反张以及颈部后仰;③极期 角弓反张、昏迷、极度兴奋、迟钝、呼吸暂停、哭声尖锐及食欲不振[3]。
1.2.2 检查方法 入院后,通过水合氯醛镇静,海绵垫固定头部,采用西门子0.35 T磁共振机开展头颅MR检查,选择含横断面T1加权像(T1W1)和T2加权像(T2W1),厚层5 mm,利用单盲法阅 片[4]。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头颅MR异常率;对比观察组前期、中期和极期头颅MR异常情况[5]。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63例患儿中头颅MR异常48例,占76.19%;对照组新生儿63例受检者中头颅MR异常5例,占7.94%,但无胆红素脑病,仅表现为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两组研究对象头颅M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6,P =0.000)。
经统计学对比可知,观察组患儿前期头颅MR异常率最低,中期高于前期,极期最高;观察组患儿前期、中期和后期头颅M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胆红素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对称性苍白球T1W1出现高信号的可能性越大。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儿前期、中期和极期头颅MR异常情况比较
黄疸(jaundice)在新生儿期普遍发生,同时也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原因。胆红素水平上升后将造成不同程度脑损伤,比如可逆性损伤和可复性损伤,以及不可逆性损伤[6]。由于以上损伤所引起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故在临床诊断过程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另外不可逆性损伤具有致死性,据调查近70%的患儿因不可逆性损伤而死亡,存活中也有近90%的患儿受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严重影响,以致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低下、视觉异常和听力障碍等不良表现[7]。造成以上现象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角弓反张、颈部后仰、高度兴奋以及呼吸暂停。
为控制高胆红素脑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临床上主张采用头颅MR检查,据检查结果显示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改变[8]。血清内游离胆红素急剧上升导致大脑半球、延脑、小脑以及基底节等部位聚集大量胆红素而造成神经中毒[9]。头颅MR检查可见苍白球聚集大量血清胆红素,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和神经元细胞凋亡。
诸多研究认为随着高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症状越明显,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改变率越高,经头颅MR检查确诊的可能性越大。但信号改变并不意味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比如,当胆红素出现短暂性沉积时,神经系统受到可逆性损伤会给临床诊断造成干扰。以上结论与刘晓燕等[10]报道一致,证实高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症状可通过诊断T1W1高信号改变而观察到,该研究还进一步指出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和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在非结合胆红素脑病以及以后持久的神经失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诊断要在综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的基础上作出,采用辩证分析方法才能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11-12]。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证实基于以上诊断原则而开展,通过对照试验可知,观察组63例患儿中头颅MR异常率为76.19%,显著高于对照组63 例受检者中头颅MR异常率的7.94%(P <0.05),且对照组5例头颅MR异常的新生儿无胆红素脑病,仅表现为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符合以上关于可逆性损伤的分析。开展对照试验前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标准以及《实用新生儿学》对观察组患儿病情进行分期,结果显示前期31例,中期10 例,极期7例,经头颅MR检查后可知异常率依次为41.94%,60.00%,71.43%,即随着病情发展,头颅MR异常呈逐渐升高趋势。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早期应用1.5 T磁共振机开展头颅MR检查,可有效降低头颅MR异常率,对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1]高金萍,王琨.脑脊液胆红素、头颅MRI、BAEP及NBNA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29):775-776.
[2]李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A1):155-156.
[3]李瑞琪,王剑杰,葛旭霞,等.3.0T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3(13):858- 859.
[4]李明山.无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MRI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6):96-98.
[5]田丹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7,6(1):705-706.
[6]庄凯帆.头颅M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332-1333.
[7]王艳丽,颜慧恒,张永,等.胆红素脑病患儿内在因素及外在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9(2):785-786.
[8]胡月圆,李贵南,周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J].儿科药学杂志,2015,8(12):963-965.
[9]石安斌,龙娟,杨秋云,等.MRI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9(3):777- 779.
[10]刘晓燕,曾雅丽,刁诗光.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头颅MR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4(29):546-548.
[11]Allen RP,Barker PB,Wehrl F,et al.MRI measurement of brain iron in patients with restless legs syndrome[J].Neurology,2015,84(1):263-265.
[12]Stone L,Cofield S,Gustafson T,et al.Depression and MRI Metrics in the CombiRx Tria (P5.198)[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5,32(4):312-319.
R445.2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0.034
2017-07-09
(刘东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