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路径

2017-12-18 06:04郭万超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益北京建设

◎郭万超

北京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路径

◎郭万超

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根据当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经验,北京必须把文化城市或创意城市作为发展目标;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首要前提,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重塑城市文化空间、涵养文化生态,鼓励引导多元主体推动文化发展。

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发展规律;文化空间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谋划好建设好全国文化中心是事关民族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举国大计,更是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加快转型发展的百年大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把文化中心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和基本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功能与战略定位几经变化,因历史环境的局限以及发展经济的冲动,北京曾形成第二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局面。今天的北京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也面临着“大城市病”等问题的困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北京定位为“四个中心”,全国文化中心作为首都功能更加明确、更加凸显。

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其大致经历了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商业城市,第二种形态是工业城市,第三种形态是文化(创意)城市。目前发达国家的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都属于文化城市或创意城市形态。这些城市大多是国际或区域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其主导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看,纽约约为12%,东京约为15%,伦敦约为16%。其中,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

从文化发展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按常住人口计算,2016年北京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5万元,已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增加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把北京建成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中心是履行首都职责,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

切实负起文物保护的历史职责和主体责任

我国1982年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于2015年作了最新修订。2016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将其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并提出了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因此,历史文物保护是文化建设的首要和基本前提,从一定程度上说,保护就是建设,就是发展。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作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文化遗产不仅极其丰厚,而且异常珍贵,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财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份责任,也是北京文化发展的根基所在。要增强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充分认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要以“一城三带(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为重点,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保护传统风貌。要精心打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唤醒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修缮后的四合院和名人故居要向市民开放。要持续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老城复兴标杆。要把传承、利用包含在保护工作之内,与改善民生结合。

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化资产

北京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异常火爆,文化部在今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有序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2016年故宫博物院继续领跑博物馆衍生品领域,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也紧跟潮流。故宫博物院运用“IP衍生+电商”模式推出的文创产品目前已超过8700件,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0亿元。然而,博物馆衍生品开发也出现了同质化、产品设计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经验,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品质、品味。一是文化产品要始终坚守文化内涵、文化韵味和文化意境。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以文化内涵为灵魂的,好的文化产品总能传递价值共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美美与共”。内容空洞、形式雷同甚至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必将被市场淘汰。二是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深挖优秀文化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努力创造富有历史底蕴、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产品。三是要遵循文化经济发展规律。

重塑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创造、传承和展现的。而人的文化素养与环境息息相关。北京应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契机,重新塑造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如在机场、火车站及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展示展览,让更多的人更方便的接触设计艺术。创造更好的创意创新社交条件;成立设计师协会、举办时装周等活动,利用大学孕育人力资本、提供社交网络;引进更多与国际同步、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活动,创造更多机会让国际一流文化创意人才与北京同行交流;培育包容的城市文化;积极营造想创新(意)、敢创新(意)、能创新(意)和激励创新(意)、鼓励创新(意)、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各个环节大力促进社会整体、特别是文化产业层面的创意与创新能力。英国政府特别注重提高市民的文化创意水平和享受文化创意的意识。2000年,在《The Next 10 Years》中,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并采取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及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等一系列措施,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创意接触机会,使人们可以发展创意、享受创意生活,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鼓励引导多元主体推动文化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世界上各个文化强国都十分注重文化发展主体的塑造、引导,形成了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局面。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主体略显单一,突出表现在: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而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度不够;文化领域的同业公会、行业协会与观众之友等社会组织较少。要实现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塑造参与文化建设的多元主体,形成相关政府部门、不同所有制企业、行业组织及公益文化机构等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局面。

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吸引企业参与文化发展。尽管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文化强国的文化管理体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非常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对所需资金都是通过财税政策给予支持,鼓励企业、私人捐助。我国应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是对公共文化活动要坚持有限资助的原则,二是用财政资金陪同企业赞助公共文化活动,三是积极争取税收政策对文化发展的支持。这样既能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又增强了企业投入公共文化的吸引力。

鼓励文化从业单位组建行业协会、同业公会。英国的剧院同业组织为英国表演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鼓励文化院团、文化机构自发组织起来,克服单一的文化院团、文化机构力量分散、资源有限的弊端,组建自我管理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发挥它们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沟通政府、开拓市场和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吸引民办公益文化机构参与文化建设。民办公益文化单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支有生力量,它们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从事公益文化活动,政府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它们的积极性。美国政府区分营利性文化产业与非营利性文化组织机构,前者交给市场;后者是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求生存、求发展的,美国政府便通过税收政策或直接拨款等办法,保护和支持这些组织机构。为了促进我国民办公益文化机构发展,需要突破法律、政策层面的障碍。一是为民办公益文化单位登记注册松绑,允许其在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二是允许民办公益文化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三是让民办公益文化单位切实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四是解决民办公益文化单位的专业人员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的困难。五是让民办公益文化单位享受小微企业的待遇。

■风细水虚 王全福/摄

G127

A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

10.13561/j.cnki.zggqgl.2017.12.007 ■ 编辑: 张涵

猜你喜欢
公益北京建设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公益
公益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公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北京,北京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