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
建构新的文化资源观
◎徐望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站在文化产业的视角上,可以发现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规划、盲目开发、粗放开发和无序开发等问题。因此,建构新的文化资源观迫在眉睫,各地要基于资源禀赋,选择其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生态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之源。我国文化资源存量丰富,如何利用好巨大的资源存量,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拓展“文化+”跨界融合产业链,使“文化存量”转化为“文化增量”,使“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实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所指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资源缩略语,是以特定时代及地域为前提,围绕人群中特有的文化资源、素材所进行的界定。除了各类历史、信息资源外,某些具有独特性的自然资源也应被包含在内。此类资源可同时以物质化甚至思想化等多种形态作为自身的存在方式[1]。对于以物质和符号化形态存在的资源而言,其往往具有可度量特征,可借助评价系统对其价值作出科学评估,多以历史文物等为主。而以智能化等形式为展现方式的资源则恰恰相反,如各类民俗等都是具有智能化特征的资源,很难对其作出准确评估。
(1)文化资源品相,包括两个层次的要素,一是外在直观的形态表现,如文化遗产、文化符号和文化技艺等;二是内在根本的结构属性,其集中浓缩了资源的文化内涵。
(2)文化资源价值,重点以文化、时间价值等为表现形式。首先,站在文化类资源角度来看,文化价值是其主体,通常会凸显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也是资源特殊性的集中展现;同时由于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功用,文化价值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其所发挥的可期待的远期社会效益。其次,时间价值也即历史价值,主要指文化资源的历史积淀性和价值久远性,以及其价值的“与时俱增”性,有的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濒危性,因而具有极高的时间价值;并且,通常还会借助这一价值来对资源是否具有可复制性等特征展开评估;除此之外,以文化资源自身形成年代为基础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和评估也会对其时间价值产生作用。再次,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主要受到文化消费自身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特征的影响,具体包括人的“三观”、社会文化心理以及习俗、家风等,一般会借助文化产品消费来使其变得更加稳固。最后,文化资源保护等级是文化机构出于文化资源保护的需求所展开的定级测评。
(3)文化资源效用即开发效用,重点涵盖了社会及经济效用和市场资源自身开发潜质的大小等方面的内容。相比于一般的生产性资源,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和族群差异,这种差异性有时会增加资源开发效用,如对于特定人群具有较强吸引力,有时会降低资源开发效用,如进行跨文化传播时,极易引发文化壁垒及相关问题的出现[2]。
(4)文化资源发展预期。对文化产业发展这一问题来说,文化资源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但同实际文化产业之间并不具备直接联系。就发展前景来看,涉及到的影响条件和因素非常多,包括资源属地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投资环境、地理方位和交通水平等[3]。这些因素无论是对资源开发规模还是综合竞争水平等内容来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势必对资源发展预期带来影响。
(5)文化资源传承能力主要是指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能力和资源的世代传承能力。文化资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是一种社会化、历史化、艺术化和心理化的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变异性。因此,营造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颇为重要,其直接决定了文化资源的传承能力。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具有基础性地位。只有真正对其属性及关键特点有精准的把控并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才会最终避免文化产业发展走入误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个别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不过其产业优势及竞争价值并非与生俱来,必须要结合各类现代化生产技术手段来进行持续推动[4]。
文化资源具有共享性特征,但假如不能对其加以充分利用,或者不能积极有效地给予优化整合,那么其自身优势极易流失。现实中我国有不少“中国故事”甚至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开发和利用,创造出傲人效益的同时在国内大把“圈金”的例子。由于理念及认识的落后,导致在现实操作上无法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文化资源因为受到各种不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影响,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频繁出现,一些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特别是在文物和历史遗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由于社会公众尚未形成较强的保护意识,造成各类文物和遗迹被破坏的现象随处可见。如在某些农村地区盗墓现象始终存在,很多文物因此成为个人牟利的工具。另外,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由于受到社会基础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出现了变化,如某些历史人文景观由于在开发保护过程中片面追求形式化的操作,不少景观被人为地破坏甚至随意更改。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用地范围不断扩大,很多文化古迹在这个过程中被破坏甚至完全拆除。而对于某些出土文物,一些地方政府在保管及维护的理念上还不够先进,同时受客观因素制约,大量藏品只能被搁置在储藏室内,无法向公众进行展示。
更加广受诟病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度盛行“圈地运动”,表现为空有创意园区的壳,没有创意内容的实,这种大规模、一阵风式的“文化运动”直接导致了文化硬件建设的同质化,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而这种“重硬轻软”,有形式无内容的“文化地产运动”从根本上导致文化生产变味、变质。
此外,部分极具价值且特点鲜明的自然文化资源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村落、田园及生态景观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生自灭的境地。由于这些资源所处地区经济欠发达,缺少地缘优势,所以难以吸引开发投资者,鲜有问津者。这和那些被过度开发、过度炒作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
(1)没有设置科学的开发规划。如对资源禀赋特征没有作出精准的把控,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和认识较为落后,从调研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上马的整个过程专业性较差,使资源无法物尽其用,核心价值大打折扣。对文化资源来说,推动其同资本市场形成链接并最终实现转化并非易事,如果用单纯的经济和市场思维来指导工作必然问题多多。
(2)资源开发具有盲目性。我国的文化资源众多,但是,并不是所有文化资源都具有被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在向文化产品转化的过程中,某些资源甚至无法达到规划的相关要求。文化资源有可度量和不可度量的性质之分,对前者来说,其在市场和产业开发方面显然更具优势,而后者比如宗教文化类资源等,其市场转化难度较大。
(3)开发方式过于粗放。某些地方在资源开发上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价值认知,整体项目的开发水平不高。某些地方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仅限于在部分景点建设的基础上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复原。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总是习惯向当地资源索取,没有充分融入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尤其缺乏创新,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具体的文化产业资源利用上,开发者存在可持续发展认知不够,人文关怀不足及好大喜功等问题,采用狂飙突进式的开发方式,致使各类文化资源发展后劲不足或者昙花一现。
(4)部分地区出现无序开发。有的地方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经过科学评估,开发形式十分随意。个别地区对历史古迹等文化资源进行肆意更改和包装,毫无科学性可言;某些极具文化特色的风俗、传说等被随意粉饰,使其基本价值和韵味荡然无存;部分地区打着文化产业化的旗号对各类珍贵文化遗迹和建筑等进行破坏,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对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作出全面调整,同时不断促进政策走向完善,建立更为顺畅的融资渠道。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文化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如果在文化发展方面单纯依赖政府出资,那么无论文化生产还是服务都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站在文化产业的全局发展视角,建立更符合发展需求的投融资机制是一个核心问题。投资形式应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减少对财政性投入的依赖,重点在资本融资等方式上多下功夫。要注意在文化管理政策方面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对经营和非经营型文化进行科学分类,加强文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上应当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点,同时加强互补协作,使整个产业链条更加和谐。除此之外还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为各类中介组织创造更多机会,使其微调及平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文化产业集群强调的是位于共同文化资源链条中的企业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协作联系,同时与此相关的各种行为主体也借助这一链条形成联系。处在这种空间聚集体的企业通常资源共享、彼此互补。
探索集群化发展模式,要结合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内容来进行综合考察。主要涉及到下列内容:充分掌握文化资源禀赋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以此为参考推进区位选择工作的进行;以区域内的文化要素储备为基本依据,做好相应的谋划,使其具备鲜明的特色;加强宏观调控,促使政府构建政策、经济以及制度保障。
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加强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数字技术近几年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为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综合全球发展形势,内容产业在最近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必将刺激国内文化产业全面创新。
首先,高文化需要各类高科技手段的不断投入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走向变革;其次,各类高科技和技术手段的推陈出新需要不断引入网络专业人才,但要防止出现“技术狂热”和“科技崇拜”的现象。这就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扫除内容和技术障碍,在提升技术水准的同时丰富其内涵,让文化科技和文化产业实现共同繁荣。
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角度来看,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是必然之选。数字技术及网络应用都对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丰富了文化发展和传播的方式,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业态的持续变革。具体到现实操作中,要使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融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同时要对移动传播、物联网、3D打印、VR虚拟现实和云网输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加以关注,让文化业态不断推陈出新,如网络直播等新文化产业的出现就是极佳证明。网络服务业要做好平台的改革创新,不断挖掘客户潜力,提升服务水平。动漫产业在发展中要注意加强同各类高校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和创意的研发工作等。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跨度和极强的包容特征,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规模化和产业链内容。从当前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兴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应注意各类技术更新和投入,同时要注意加强产业融合。同广播影视等产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内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缺陷,整体水平不高,尚未实现有序发展,因此要在此方面下足功夫,努力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体制机制整合和内容融合,使其同教育、体育等各类产业实现综合发展,积极打造 “文化+”产业格局和产业价值链。有实力的企业应当在产品研发方面下足功夫,夺取竞争先机和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唐金化蝶 董年龙/摄
[1]陈炎. 文化资源论. 天津社会科学,2006,(1):92-95.
[2]吕庆华.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本理论基础. 生产力研究,2006,(9):183-185.
[3]周正刚. 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求索,2004,(11):107-109.
[4]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 高登第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87.
G124
A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资本与消费社会双重视阈下的当代中国文化消费研究》(编号:17CH221)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10.13561/j.cnki.zggqgl.2017.12.004 ■ 编辑: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