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

2017-12-16 20:31吴城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肝硬化疗效

吴城珍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用药为恩替卡韦(ETV),B组用药为拉米夫定(LAM),C组用药为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三组患者HBV-DNA含量、HBeAg阴转率及child-Pugh评分等结果。结果:治疗后,A、B、C三组患者HBV-DNA含量、HBeAg阴转率及child-Pugh评分等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和HBeAg阴转率均优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效果更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有量,HBeAg阴转率也明显好转,且在核苷类药物中,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最佳。

【关键词】 肝硬化; 核苷类药物;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177-02

在肝炎类疾病中,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期会出现高危症状,大部分患者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携带者,HBV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的存在,可能引发慢性肝炎和转化成肝硬化[1]。患者从感染HBV到出现肝硬化症状一般在5~40年不等[2],因此,如果对肝炎病毒不及时采取控制,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病率。近年来相关调查表明,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的携带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乙型肝炎患病人口依旧较多,加上HBV导致的肝硬化,使得肝病患者的比例高居不下。为了使肝炎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名患者,对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用药为恩替卡韦,B组用药为拉米夫定,C组用药为阿德福韦酯。A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4~67岁,平均(46.7±2.5)岁;B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3±2.1)岁;C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8岁,平均(47.1±2.3)岁。三组患者病情、年龄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进行常规利胆、护肝、降酶治疗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A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每天加0.5 mg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52237),B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每天加100 mg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13025),C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每天加10 mg阿德福韦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60666)[3]。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治疗前先采集三组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及记录,检测的内容为HBV-DNA含量的检测、HBeAg阴阳性的检测及肝功能评分(child-Pugh)[4];在进行核苷类药物治疗后,将三组患者的血清样本送检,对三组患者HBeAg转阴情况及血液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和记录。HBeAg转阴率=治疗后转阴例数/治疗前阳性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HBV-DNA含量比较

在治疗前,三组患者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两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三组患者HBeAg阴转率比较

经过治疗,A组患者HBeAg阴转率为32.0%,高于B组患者的22.0%和C组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炎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是乙型肝炎,当患者在失代偿期出现肝硬化后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当患者HBV-DNA超标时,应该对病毒进行及时的控制[6]。在医学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发展背景下,对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控制在临床肝病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所占比例依旧较大,因此在医学领域应该进一步对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在总体上控制并降低其发病率的同时,研发更多新的药物来增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加强药物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对患者血液中HBV-DNA含量進行控制的方式来进行抗病毒治疗,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7]。在治疗的过程中易产生不良的反应,可能导致肝炎发作,严重的会使当前的病情不断恶化,因此当前对肝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从干扰素转向了新型药物的研究[8]。

对患者采取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核苷类药物在人体内转化为磷酸核苷类物质,对HV聚合酶逆转录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HBV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9]。当前常用的核苷类药物主要有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在用药时一般要对疗效、费用和用药风险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进行联合用药。总体来看,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中具有药效快、毒性低、使用简单的特点。本文主要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种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endprint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效果最佳的时期在治疗后3个月左右,当治疗时间达到12个月以上,则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降低且人体会产生耐药性;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在短期内效果较差,但是從长期来看,能够有效的抑制HBV病毒的DVA复制[10-12]。相关研究表明,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能够在短期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病毒的复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长期的治疗来看,同样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兼具以上两种核苷类药物的优点。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要考虑到恩替卡韦的价格较高,而且长期使用会增加致癌风险,因此用药前必须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这三类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从上述研究结果的数据来看,经过治疗,三组患者HBV病毒DNA载量、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方面均有好转,而A组患者血液中HBV-DNA承载量最低、HBeAg阴转率最高、child-Pugh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效果更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有量,HBeAg阴转率也有明显好转,对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且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三种核苷类药物中,恩替卡韦的总体治疗效果最佳[13-14]。

综上所述,在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核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核苷类药物中的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HBV病毒DNA载量,具有较高的HBeAg阴转率,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文兴,吕国良,刘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687-688.

[2]卢天虎,赵丽,吴维巍,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3(27):545-546.

[3]郭风彩,濮翔科,龚菁,等.瞬时弹性扫描仪在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9):555.

[4]于志刚,段志军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座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309-5310.

[5]周文兴,吕国良,刘馨.核苷等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170-172.

[6]郭风彩,膜翔科,龚昔,等.瞬时弹性扫描仪在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9):555.

[7]吴杭源,周秀琳.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a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42-843.

[8]王颜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6例临床分析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59-160.

[9]苏立稳,赵凯丰,王国华.恩替卡韦联合复方肝欣合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2):86-87.

[10]张雪华,李仲平.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前后血清补体的变化田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5):339-342.

[11]吕明磊,刘琴,王慧娟,等.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1):19-21.

[12]吴雅雅,苏红.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2,9(3):480-482.

[13]何永波.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医学信息,2014,20(16):241-242.

[14]张宁.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1(23):149.

(收稿日期:2017-0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肝硬化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