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荣
【摘要】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
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8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坎地沙坦酯治疗,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可采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其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有所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偏头痛; 坎地沙坦酯; 预防治疗; 效果;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074-02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動性头痛,在临床十分常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噪音、光线均可对患者头痛造成影响,使之加重,患者在发病时还常会出现呕吐、恶心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1]。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关研究显示,引发偏头痛的可能因素主要有遗传、饮食、精神状态及内分泌等,临床对该病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普坦类、麦角类等是临床常用药物,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3]。偏头痛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临床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治疗偏头痛更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对坎地沙坦酯预防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8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精神疾病等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坎地沙坦酯治疗,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
23例;年龄18~64岁,平均(41±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21.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具体内容为:给予患者盐酸氟桂利嗪(生产单位: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 mg),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给予观察组患者坎地沙坦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为:给予患者坎地沙坦酯(生产单位: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217;规格:4 mg),4 mg/次,1次/d,同样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各个情况记录,行统计学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头痛指数评分下降<30%;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头痛指数评分下降30%~70%;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指数评分下降>70%;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在停止用药1个月后未见复发。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以青春期人群及儿童多发,且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高,有研究报道称其主要是由于患者颅内动脉收缩,造成脑组织局部的血流减少,进而引起患者视觉、感觉等发生异常,导致头痛发生[4-5]。偏头痛反复发作的头痛症状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还常伴有呕吐、恶心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偏头痛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6]。
临床对该病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普坦类、麦角类等是临床常用药物,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7]。氟桂利嗪是一种预防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其能够治疗典型和非典型的偏头痛,已经被证实为是有效、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并成为临床一线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8]。不过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报道称有部分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胃肠道反应及抑郁症等不良情况,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影响[9]。坎地沙坦酯同样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其能够与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结合,对人体交感神经产生抑制,使血管收缩功能得到改善,进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目的,同时其由于生物利用度较高,不良反应也随之降低[10-13]。endprint
本研究从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80例来进行观察,通过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坎地沙坦酯治疗偏头痛的效果,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采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淞.坎地沙坦酯预防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151-152.
[2]熊二刚.坎地沙坦酯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1):1840-1841.
[3] Akiyama H,Hasegawa Y.Migraine treated using a prophylactic combination of cande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ECARD? Combination Tablets LD)[J].Pain practic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World Institute of Pain,2013,13(7):566-571.
[4]曾祥富,梁土金,黃剑钊,等.坎地沙坦酯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5,14(21):141-142.
[5]杨丽,黄洁,王洁屹,等.氟桂利嗪治疗前庭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4):451-454.
[6]郭益邑,朱博驰,韩喜梅,等.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机制[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1-112.
[7] Tronvik E,Stovner L J,Helde G,et al.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an 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3,289(1):65-69.
[8]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9]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6.
[10]苏歆,陈春富,张君,等.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1):25-27.
[11]李继川,陈春富,郁飞宇,等.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有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21-423.
[12]郑丽玲,高旭光.偏头痛发作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167-3169.
[13]王姮,郭建梅,王怀立,等.氟桂利嗪治疗癫(痫)共患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48-1750.
(收稿日期:2017-07-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