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
2017年11月20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元。在这个令人兴奋的数字背后,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厚积薄发。回顾近几年中国影市,2010年,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约101.7亿元,首破百亿大关;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2015年9月5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300亿元;2015年12月3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令全球瞩目,虽然去年经历了一段“市场冷静期”,然而,那正是行业规范化调整的结果,自此,我国电影行业前行的步伐愈发稳健,终于在2017年迎来新的突破。
大盘:渐进式票房走势,稳健创纪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已经突破500亿元(包含网络购票服务费),用时324天。截至11月30日,2017年1—11月国内观影人数约14.7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24亿人次,同比增幅18%左右;放映场次约8587万场,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12万场,同比增幅近27%;全国影院数量目前为9400家左右,银幕数约4.97万块。
2016年,国内影市“增速放缓”,电影产业挤掉泡沫进入“冷静期”。一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影票房依然未见明显反弹之势。今年春节始于1月27日(除夕),大年初一(1月28日)以报收约8亿元创下内地影史单日票房最高纪录,加上开年新年档的助力,因此,1月的月票房呈现出高于往年的走势。然而,接下来的大盘表现并不让人轻松,2月虽然有春节档尾声和情人节档加持,3月虽有多部进口影片入市,但这两个月的月度票房依然略低于去年。这导致2017年第一季度票房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截至3月1日,2017年度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用时60天,而2016年破此纪录用时54天——今年比去年晚了6天。
4月,《速度与激情8》进入中国,为影市注入活力,加快了年度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的速度。截至5月6日,内地年度累计票房突破200亿元,用时126天,这一纪录相比2016年提前了16天。接下来,《摔跤吧!爸爸》的票房逆袭,《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和《银河护卫队2》的登陆,加之五一档和端午档两大档期的加磅,使5月票房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6月作为暑期档的开篇,素来是进口视效大片的“战场”,先后有《神奇女侠》《新木乃伊》《异形:契约》《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等多部引进片以一周一部的节奏登陆国内院线。不过,由于一众外来影片的票房表现只能算正常发挥,未能出现市场预期中的“爆款”,因此,6月的月度票房累计报收约36.9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约38.7亿元)。
7—8月作为暑期档主要阵地,多部国产影片和少量进口影片纷纷抢滩影市。7月21日,内地年度累计票房突破300亿元。然而,除《战狼2》一家独大之外,暑期档排名靠前的影片难见“爆款”:进口片中,仅《神偷奶爸3》凭借前作的高口碑斩获近10亿元票房;国产影片中,《悟空传》累计报收约6.52亿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累计报收约5.33亿元,《杀破狼·贪狼》刚破5亿元,其他多部曾被业内看好的国产片意外“哑火”。
最终,始自6月、终于8月的为期三个月的暑期档,内地电影市场收获约163亿元综合票房(包含服务费),相比去年暑期档124.2亿元票房提高约39亿元。这其中,《战狼2》在暑期拿下单片约55亿元票房的成绩功不可没。
国庆档来临之前的9月,《敦刻尔克》《蜘蛛侠:英雄归来》《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王牌保镖》《看不见的客人》等多类型进口片集中进入内地影市,“蜘蛛侠”与“猩球崛起3”分别以月票房约7.2亿元和约6.7億元分获月票房冠、亚军。9月的月度票房虽小胜去年,却比2015年减少近5亿元。另一方面,在暑期档的票房余温助力下,9月5日,内地年度累计票房突破400亿元关口——这一纪录相比2016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今年“国庆+中秋”两个节日拼出了长达8天的国庆假期,这个“史上最长国庆档”集结了《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缝纫机乐队》《空天猎》等多类型国产影片,最终在《羞羞的铁拳》“一片独大“、《追龙》和《英伦对决》“两两争锋”的格局中,累计报收约26亿元(分账票房约24.5亿元左右),成为影史票房最高国庆档(此前最高纪录为2015年国庆档,7天报收约18.5亿元)。这也是国庆档票房首次突破20亿大关。为公平起见,若仅以国庆档前7天的票房成绩(约22.3亿元)计算同比数据,今年国庆档票房与去年同期(约15.9亿元)相比增加约6.4亿元,同比增幅40%左右,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约3.8亿元,增幅20.5%左右。在国庆档的加持下,虽然10月中下旬市场表现平淡,10月份月度票房仍以约48亿元开创历史新高。
进入11月,市场延续了10月中下旬“不温不火”的整体走势,但在《雷神3:诸神黄昏》《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联盟》《寻梦环游记》等多部进口大片的助力下,11月20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终于首破500亿大关。截至11月30日,2017年前11个月,中国内地年度综合票房约507亿元(其中包含大约31.5亿元的服务费),与去年同期相比(约414亿元)增加约93亿元,同比增幅22.5%;如果服务费不计入整体票房,截至11月30日,2017年度总票房约476亿元,同比增加约62亿元,同比增幅15%。
综上所述,如果说2016年的年票房走势属于“高开低走”的话,那么,纵观2017年1—11月国内的整体票房走势,就应该属于“稳步推进”——除了《战狼2》和《羞羞的铁拳》两部国产影片带动下的暑期档和国庆档出现两次明显的票房爆发,这11个月的其余时段,国内票房呈现出“隐性增长”态势,最终以一种温和稳健的姿态,一举创造历史新高。这可以看作中国电影市场在“冷静期“过后进入了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endprint
影片:《战狼2》一片独大
进口影片票房占比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1月,国内共上映影片数量约461部,其中国产影片约353部,报收约262亿元,占整体票房52.4%左右;进口影片约108部,实现约238亿元票房收入,占整体票房47.6%左右。反观此前三年:2014年,国产影片报收约161.6亿元,占全年整体票房收入54.5%左右,进口影片报收约134.8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45.5%左右;2015年,国产影片报收约271.4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61.5%,进口影片报收约169.3亿元,票房占比38.5%;2016年,国产影片报收约267亿元,占年度票房58%左右,进口影片报收约190亿元,年度票房占比42%左右。从上述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国产影片在数量和票房方面小胜进口影片,但是,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进口影片的票房占比也在逐年提升。今年前11个月进口影片的数量和票房均已对前几年的全年同类数据实现了赶超。
影市呼唤更多国产精品影片。截至目前,内地影史票房突破10亿元的影片共有37部,其中,国产影片21部(包括《功夫瑜伽》《长城》《功夫熊猫3》三部合拍影片),进口影片16部。截至11月末,2017年进入这一排行榜的影片共有13部,其中,国产影片5部(包括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进口影片8部。由此可见,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国产影片相对进口影片,虽然在票房上略胜一筹,但在“破10”数量上却不占优势。
暑期档票房冠军《战狼2》、国庆档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以及春节档票房冠军《功夫瑜伽》三部影片的票房之和接近95亿元,占1—11月票房总额19%左右,这一战绩足以拉升年度整体票房,但在上述三个传统档期外,今年上映的其他国产影片(特别是商业影片)中有不少尚有提升空间。对应来看,今年进入“10亿”榜单的8部类型各异的进口影片,并不具备明显的档期优势,却在中国市场稳拿超过10亿元的票房。因此,在“战狼“和“铁拳”的光环之下,也一定程度暴露出部分国产影片质量的隐忧。
“新锐导演”惊艳回归。2015年曾被誉为新锐导演爆发的一年,吴京的《战狼》、许诚毅的《捉妖记》、“开心麻花”团队(闫非&彭大魔)的《夏洛特烦恼》、大鹏的《煎饼侠》、田晓鹏的《大圣归来》、韩延的《滚蛋吧!肿瘤君》以及陈思诚《唐人街探案》等新人新作,不仅让行业内外眼前一亮,导演们各自的才华也普遍被资本市场看好。时隔两年,吴京带着新作《战狼2》、“开心麻花”团队(宋阳&张迟昱)带着新作《羞羞的铁拳》、大鹏带着新作《缝纫机乐队》如约回归。
中国内地市场称得上“现象级”的影片中,首次突破10亿元票房的是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首次突破20亿元票房的是2015年的《捉妖记》,首次拿到30亿元票房的是2016年的《美人鱼》……而今年7月27日上映的《战狼2》,正式开画4小时票房破亿,83小时票房破10亿,8天票房破20亿,11天票房超越30亿,一路扶摇直上,最终累计票房约57亿元,超过排在其后的前票房冠军《美人鱼》近23亿元。单片票房占年度暑期档总票房35%左右,接近1—11月总票房11.2%左右。因此可以说,今年国内电影票房能够顺利突破500亿元,《战狼2》的贡献不容小觑。
“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依然改编自成熟的舞台剧剧本。影片9月30日上映首日即获约1.3亿元票房,上映6天即破10亿,上映16天成功实现单日票房“十六连冠”,最终以累计票房约20.5亿元暂时跻身2017年年度国产片票房亚军(仅次于《战狼2》)、年度票房季军(仅次于《战狼2》《速度与激情8》)。截至目前,在国产影片内地影史票房排名中,该片排在《战狼2》《美人鱼》《捉妖记》之后,晋级第四位,同时也超越了《港囧》(约16.14亿),成为内地有史以来最卖座的2D国产影片。
导演大鹏未如市场预期那样去拍摄《煎饼侠》续集,而是携自导自演的全新影片《缝纫机乐队》杀入国庆档,虽然未能再现《煎饼侠》的辉煌,但最终也取得约4.32亿元成绩。目前可以确定的行业消息还有,《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已拍摄完成,即将于2018年的春节档上映。上述“新锐导演”陆续携作品回归,虽然口碑和票房各不相同,但梦想与灵性犹在,让国内电影观众对他们接下来的表现充满期待。
现象:“续集”卖座的品牌效应及忧思
通过内地影史37部票房“破10亿”的影片榜单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多部影片不是单独上榜,而是与前作或续作一同入榜。例如:同属于“速度与激情”系列的“速7”和“速8”分列第三、第五;同属于“变形金刚”系列的“变3”“变4”“变5”分列第三十二、第七、第十二;同是徐峥“囧系列”影片的《港囧》和“泰囧”分列第十一、第十九;同是“星爷”监制的“西游”系列影片《西游·伏妖篇》和《西游·降魔篇》分列第十、第二十;“开心麻花”的两部作品《羞羞的铁拳》和《夏洛特烦恼》,虽然不是前作和续集的关系,但也因为“开心麻花”的标签而在映前就备受期待;今年的国产超级“爆款”《战狼2》,虽然前作票房与之差距甚大,但正是因为此前《战狼》的较高完成度,才让市场对其续作充满信心。
远观北美影史TOP10影片,只有《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两部不是“续集”电影,北美影史TOP20影片中,也仅有5部原创电影……事实上。“系列电影”意味着影片的“品牌化”,前作的口碑和票房优势,让观众对“续作”有信任感并产生期待,只要“续作”拍得不太烂,票房一般都会比前作有所增长,这就是品牌的效应;而对于投资方来说,拍摄续集还能节约大量的营销宣传成本,为资金回笼提升保险系数。上述两方面原因是国内外影片投拍续集的直接动力,因此,今年的电影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战狼2》《西游·伏妖篇》《生化危机:终章》《极限特工:终极回归》《金刚狼3:殊死一战》《速度与激情8》《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绣春刀2:修罗战场》《京城81号II》《杀破狼·贪狼》《十万个冷笑话2》等一系列進口、国产的“续作”,除个别影片饱受争议外,其中多数影片的票房表现均属上佳。endprint
然而,也要看到这其中潜藏的行业隐忧。好莱坞近年来过度依赖“续作”生产的保守战略,也让他们越来越严重地陷入原创力匮乏的窘境。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影人在面对资本裹挟的压力与挑战时,如何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和活力,值得所有人深思并不懈努力。
转变:艺术片渐有生存空间,
观众口味趋于多元
从去年《百鸟朝凤》“跪求排片”开始,文艺片和纪录片在内地电影市场长期被边缘化的问题被抛了出来。这类影片排片少票房低,很难得到市场重视,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却是成熟的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将为商业电影提供更多原创力和灵感。在行业内外有识之士的多方努力下,2017年前11个月,我们欣喜地发现,艺术片和纪录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谋得一席之地。
6月,在多部进口大片合围之下,“伪纪录片”《重返·狼群》与《冈仁波齐》先后上映。虽然票房不能如视效大片那样轻松破亿,但得益于市场口碑的助推,两部影片分别取得了约3031万元、约1亿元的票房成绩,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已是非常大的突破。8月,再传佳音,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二十二》先后上映,其中,《地球:神奇的一天》累计报收约4354万元,《二十二》累计报收约1.6亿元——这一票房成绩格外引人注目。《二十二》以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受害者”遭遇作为大背景,展现她们的生活现状,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这部制作成本仅200万元、宣发成本仅100万元的小成本影片,主旨在于“记录伤痛铭记历史”,得到行业内外众多人士的自发支持,从首日排片仅1.5%一路逆袭,最终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2016年9月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发行放映联盟,在今年暑期档尾声尝试分线发行策略,海外口碑佳作《海边的曼彻斯特》作为全国分线发行的首部影片,在66个城市190家影院的270块银幕上映,累计票房705万元。艺术院线在我国电影市场上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冈仁波齐》与《二十二》等影片取得的突破,昭示着国内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爆米花电影“带来的视觉体验,他们开始愿意为艺术片买单,并愿意尝试和欣赏更多口味和维度的影片。这在中小体量进口片《摔跤吧!爸爸》《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的卖座中,也能得到印证。
500億元,属于中国电影的又一个“小目标”实现了,但它来得并不容易。近年来,中国内地影院建设如火如荼,银幕数猛增,这为取得高票房奠定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同时,庞大的人口数量所形成的观影人群也为国内电影票房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以及观众泛娱乐消费模式的转变,人口红利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电影市场若要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性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