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温宜的季风性气候,赋予其适于植桑养蚕的天然优势。南宋文天祥“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的诗句就是植桑养蚕悠久历史的见证,历史上曾有“采不完的孤山桑,用不尽的横山丝”之说,正是泰安地区蚕茧缫丝产业发达的写照。
近年来,劳动力、土地价格大幅上涨,茧丝绸产业大幅萎缩,加之受国家“东桑西移”产业政策影响,传统蚕桑养殖业受到巨大冲击,产量和规模大幅萎缩。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泰安全市近年来的桑园面积仍然保持在10万亩以上,干茧产量在3500吨以上,白厂丝产量也保持在1200吨以上。
作为泰安茧丝绸产业的守护者,纤检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以公证检验数据为依托,以监管职能为手段,制定标准,规范蚕茧的养殖、收购和加工,让泰安产出优质的茧,同时指导企业生产工艺,和企业一起钻研最优解舒方法,让泰安有了世界最细最美的丝。
这样的丝可绣出“生丝美少女”
泰安正通制丝有限公司生产的“鲁一生丝”到底有多好?一位日本客户曾经这样评价道:“如果说用别的丝线绣在服装上的图案是略施粉黛的少妇,那你们的丝绣出来就是18岁的青春美少女,栩栩如生,色泽明艳动人。”
这位日本客户所指,是正通制丝生产的8D/10D规格的生丝,作为日本皇室高端丝织品的专供原料,该规格生丝主要用在和服腰带刺绣等丝织品的点睛之处,可谓是世界上最细最美的丝。当然,其附加值也非常高,每吨可卖到90多万人民币。
此外,该公司还可生产10D/12D等特殊规格的生丝,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附加值也相当高。“鲁一生丝”因其工艺先进独特,产品品质优良稳定,多年来一直受到日本、欧洲、韩国等客户的信赖,出口的生丝占到了日本进口量的30%。
由于正通丝绸有限公司10多年来产品质量稳定,工艺不断改进,使得“挑剔”的日本客户非常信任他们,近年来我国茧丝绸出口大量萎缩,正通丝绸的出口量却始终保持稳定增长。说到自己的丝,泰安正通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西才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日本人验货主要看两样东西,一个是检验证书,一个是供货商的头像。因此,我们发给客户的随货单中会放上我的照片和公证检验证书。他们以公证检验证书作为结价的依据,以供货厂家的负责人头像来确定是否继续合作,日本人是认人的,在挑选供货商的时候更看重管理者的个人品质。”
“这方面,非常感谢泰安纤检所,他们的公证检验证书一直是我们跟客户交易结算的依据,检验证书很受客户认可。而且,公证检验数据为我们进行工艺设计及生产计划的确立和考核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孙秀美说。她是正通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生丝工艺指导30多年,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生产工艺,使得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生丝规格多样。
实验室检验规程和企业实际生产存在差异,因此,公证检验数据与企业实际结庄数据难免存在差异,为此,泰安纤检所检验人员经常主动找孙秀美探讨问题,查找缘由。“经过近一年的数据跟踪和相关比对试验,根据理论依据反复测算缫丝工艺中的重要指标,同时配合企业实际操作中的运用,使得公证检验数据在全面指导企业生产工艺方面作用突出。”泰安纤检所所长高明辉说。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丝离不开优质的茧。关于蚕茧品质,山东地区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山东蚕茧看泰安,泰安蚕茧看岱岳。”山东地区所产蚕茧品质优越,尤其以岱岳地区为代表。正通丝绸有限公司的原料大量采购于泰安当地,优质的原材料为其高品质生丝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从而让泰安地区形成了以优质蚕茧资源推动缫丝企业创立生丝品牌,以农业推动工业,以缫丝企业反哺桑蚕茧生产的良性循环。
收购站前,老蚕农在微笑
6月3日一大早,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蚕茧收购站就开始热闹起来,附近村子的蚕农们蹬着载满春茧的三轮车陆续到达,互相打着招呼、帮着卸货、交货。一筐筐满满的白色春茧在清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粒大圆融、色泽饱满,蚕农们脸上的笑容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春茧成熟的季节。
從拿号排队、称重、按级定价到拿到收购凭据,附近村民李阿姨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300多斤春茧的出售,兴冲冲地拿着存折准备回家,收购公司会在当天将钱统一打到各农户的储蓄账户。“今年的春茧不错,卖的价钱也可以,要是保持这个价钱或者再高点,还能坚持每年养点蚕;否则就不能再养了。”她满脸堆笑地说。
近年来,泰安地区蚕茧产量稳定,蚕农能够快速完成春茧出售,并且让自己的好茧子卖得好价钱,得益于泰安全市推广的“预约收购、售茧初验、评台抽样、密码验级、仪测定价”的五位一体鲜茧收购模式。
每年蚕茧成熟,是蚕农们最忙碌的季节,也是泰安纤检所监督执法人员最忙的时候……
和蚕农们前后脚到达收购站的,还有纤检所所长高明辉和他的同事们。蚕茧集中收购的几天里,他每天都悄悄带领监督执法人员不断奔波于全市48家蚕茧收购站之间,进行拉网式检查,从询问蚕茧的价格情况到核查收购站的运行情况,核查定价标准等环节,检验覆盖率达到了100%。
“五位一体”收购模式的好处很多,夏张蚕茧收购站的技术员介绍,首先是预约收购日期的确定,不仅能帮助蚕农节约售卖时间,而且能让蚕茧在最佳成熟状态时出售,保证蚕茧质量。
该收购模式能够引导蚕茧从品种选择到养殖过程向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例如,泰安丝绸公司是山东最大的蚕茧收购公司,该公司在泰安市各区县部署了10多个收购站,专派的技术员常年驻守收购站,指导附近蚕农植桑养蚕,而每年生产蚕茧质量的好坏,依据泰安纤检所公检和监督检查的数据统计得出,将作为站点技术员业绩考核的重要项目。
多年下来,泰安“五位一体”的鲜茧收购模式不仅保证了当地蚕茧收购按质论价,公平合理,而且引导蚕农从养殖环节注重提高蚕茧质量,促使当地丝绸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蚕茧交售的第一个环节是称重,由蚕农监督茧站收购人员现场称重,称重的同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蚕茧作为检验样品,此时,蚕农会拿到自己的重量数据和样品代码编号。随后,样品会被送到另一处的检验人员手中逐个检验并评定等级,并以此确定价格。endprint
“所有样品都是统一包装,只有编号,检验方法公开透明,定价按统一标准,公平合理。”夏张收购站的检验人员将当天的检验评定等级表和相应的价格表递过来说。随后,检验数据和定价表将统一交给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按编号找到蚕农,按照其手里的重量数据单和质量定价单核算总价。
多年下来,泰安茧丝收购标准规范,市场交易公平公正,这是“五位一体”蚕茧收购程序的结果,也是泰安纤检人认真履职,主动创新监管思路的结果。因为从一开始制定这套标准,泰安纤检所就主动参与,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而这套标准能够推行运用,更得益于泰安纤检所的人员强化监管,督促企业和市场规范交易的持续努力。
遥望桑园,说不尽的茧丝“愁”
乘车前往泰安市祝阳县蚕茧收购站的路上,偶尔会看到几片桑园地,稀疏地点缀在大片田野中,显得孤单寂寥。“眼看桑园一年比一年少,心里挺不是滋味。附近村子只留下年老体弱的养点蚕,真不知道这个产业还能坚持多久。”高明辉望着桑园感叹道。
“桑园无法规模化种植,经常受到飞机给其他农产品洒药的污染,使得养蚕承受的风险很大,加之蚕茧养殖比较劳累——蚕宝宝成熟的最后一周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喂桑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刨掉桑园地种其他较为省事的农作物。而桑园一旦毁坏,就很难快速恢复。”泰安丝绸集团总经理谢清忠告诉记者。
泰安丝绸集团董事长郭玉华已经持续好几天守在收购站了,他两条粗黑的眉毛紧蹙,似乎有说不尽的心头事。“市场行情波动给蚕茧生产和加工带来的风险很大,小农户无法承担行情波动带来的风险,只会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无疑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郭玉华说。
为此,泰安丝绸集团实施订单农业生产模式,每年都会与蚕农签订协议,保证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蚕茧,这样就将市场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转嫁到了收购公司身上,前两年行情不好时,该公司甚至每年赔五六十万元进去,但不那样做的话,蚕农大部分就会刨掉桑园,导致产业链断掉。
“人们往往更关注丝绸制品等产业后端的问题,但作为产业链的中上游,茧丝生产和加工面临的困境可能比想象中更严重。近年来,泰安地区好几家丝厂停工倒闭,真的感觉产业凋零破败。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和这些坚持下来的人一起,尽量利用技术手段和相关职能为他们把好质量关,希望产业能够在品質化道路上持续发展。”高明辉说。
就这样站在一棵桑树荫下,高明辉、谢清忠、郭玉华等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讨论着今年的蚕茧质量,询问着市场行情,思忖着产业下一步的路径。
说起20年前茧丝产业的辉煌岁月,他们眼神透着骄傲;面对如今产业的举步维艰,他们依然彼此鼓励,且有着一种默契:携手并进,守护好这个产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