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长春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冬 至
冬至为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般在公历的12月21-23日入节。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冬至12月21-23日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
冬至养生总则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1.防寒保暖
由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2.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补阳气
中医认为,太阳属阳,每天晒太阳可以调补人体的阳气。
推荐食物
羊汤:味鲜滋补
桂圆:补气养血
白萝卜:补气润肺
不推荐食物
汽水:破坏新陈代谢
汉堡:增胖营养低
推荐生活习惯
早睡晚起:防止阳气消耗
精神乐观:重在养心
不推荐生活习惯
剧烈活动:伤神劳力
不穿秋裤:易受寒
12月22日
风门 治疗常年咳喘
按摩风门能够有效治疗冬季易患的各种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支气管等疾病。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摩风门,可以改善颈肩血液循环,预防感冒,缓解咳喘。适合老年人长期按摩。
风门怎么用?
按摩法:用拇指按揉风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疼痛。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头痛、鼻塞。
拔罐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头痛、咳嗽等疾病。
刮痧法: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发热、伤风等疾病。
风门具有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功效,对治疗冬季感冒也很有疗效。《针灸甲乙经》有云“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大杼 颈肩不适的克星
大杼是解胸中之热的穴位,具有强筋骨、清邪热的功效。冬季也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按摩大杼有止咳通络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肩背痛等疾病。经常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杼,可以使大杼气血保持暢通,保证颈肩部经脉气血流通,进而使各种颈椎疾病症状得到改善。
冬至吃饺不冻耳
冬至日吃水饺的习俗据传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相传张仲景在东汉任长沙太守时坐堂行医,广济乡民。他辞官回乡时正值冬季,在路上看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便决定用“祛寒娇耳汤”为百姓诊治。“娇耳”即是我们现在所吃的“饺子”。
猪肉白菜馅饺子:白菜、猪肉、葱、盐各适量。白菜切碎,加盐腌5分钟;加凉水泡1-2分钟;攥干,放入盆中待用;放入肉馅、白菜,切碎的葱;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做好的馅包入饺子皮,下锅煮熟就可以吃了。
防病
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一阳生”,初生的阳气需要精心保护调养,方能逐渐壮大。因此,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培育初升阳气的重要时节,如果阳气得不到很好的升发,身体必然虚弱萎靡。
12月23日
吃馄饨 打破混沌
馄饨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面食,之所以称为馄饨,而且在冬至食用,是因为古人认为这种食品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故称之为“混沌”,后写作“馄饨”。冬至日阴极阳生,正是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时,故而食馄饨。
馄饨怎么做?
全国各地都有类似馄饨的小吃,如广东的云吞,湖北的包面,江西的清汤,四川的抄手,新疆的曲曲等。
馄饨的馅料做法:五花肉、虾仁、香菇、葱、鸡蛋、盐各适量。五花肉剁碎,虾仁切丁,香菇切细丁,葱剁碎。将肉碎放入盆中,加鸡蛋、盐,虾仁丁、香菇丁、葱碎。用力顺一个方向搅打,使得肉馅搅上劲。将肉馅放入馄饨皮里包上,即可。
馄饨的底汤做法:酱油、麻油、辣油、盐、清汤(也可用大骨汤或鸡汤)、葱花各适量。在碗里放入酱油、麻油、辣油、盐,舀上清汤、大骨汤或鸡汤。煮好的馄饨捞起沥干,放入碗里。撒上葱花即可。
“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燕京岁时记》
12月24日
红豆糯米饭 防灾祛病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全家欢聚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
红豆有什么功效?
红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富含淀粉,性平,味甘、酸,具有“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效,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红豆宜与其他谷类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等。
红豆糯米饭:红豆、糯米各适量。将红豆和糯米提前一晚浸泡;浸泡了一晚的红豆会明显发涨;倒掉水,洗净;将红豆、糯米和水一起放在锅里盖上盖子,煮沸后转中小火再煮30分钟即可。
12月25日
肺俞 哮喘病的克星
肺俞,是肺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冬天冷风容易从颈部灌入,刺激咽喉、气管、支气管,进而引发疾病。
肺俞怎么用?
按摩法:用拇指按揉肺俞200次,每天坚持,能防治肺部疾患。用手掌反复摩擦肺俞,可以很快缓解哮喘。常用按摩槌通过敲打的方式刺激,可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调节呼吸功能。endprint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
拔罐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头痛、伤风等疾病。
刮痧法: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发热、伤风等疾病。肺俞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2月26日
适量进补 点到为止
冬季寒冷,日照时间缩短,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注意经常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海产品、动物肝脏等。冬季可供选择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如夏秋季节丰富,容易出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
可选择营养素补充剂,以补充膳食中的不足,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但是不应该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原则是适量、不过量。
12月27日
眉冲 目赤肿痛找眉冲
释义 眉,眉毛;冲,直上。穴在前发际,眉毛的直上方。
主治 眩晕、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目赤肿痛。
部位 在头部,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
快速取穴 手指自攒竹向上推,入发际0.5寸按压有痛感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尖掐揉眉冲,能治疗眩晕、头痛、目赤肿痛。
眉冲配太阳,可治头痛。
也可以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眩晕等疾病。
“苦头痛,针眉痛。”
——《备急千金药方》
12月28日
痛风患者忌食海鲜及肉类火锅。
吃火锅 不要喝火锅汤
到了冬天,很多人喜欢吃火锅,不仅能暖身还有滋补功效。
但是,在吃完火锅中的食物之后,注意不要贪食火锅汤。因为火锅的配料多是肉类、海鲜等,使得熬煮后的火锅汤,往往含有一种浓度极高的叫“嘌呤”的物质,易引发痛风。
12月29日
通天 告别头痛
释义 通,通达;天,天空,指上部。穴在头部,上通巅顶。
主治 头痛、头重。
部位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快速取穴 承光直上2横指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或中指按揉通天1200次,能治疗头痛、头重、眩晕。
12月30日
络却 消除抑郁精神好
释义 络,联络;却,返回。膀胱经脉气由此入里联络于腦,然后又返回体表。
主治 眩晕、癫狂、痫证、鼻塞、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部位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快速取穴 承光直上4横指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压络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左右。
12月31日
天柱 头脑清楚,天柱帮助
释义 天,天空;柱,支柱。上部为天。颈椎古称“柱骨”,穴在其旁。
主治 头痛、颈项僵硬、肩背痛。
部位 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 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天柱200次,能治疗后头痛。
1月1日
九九消寒图 娱乐身心
中国古代入九以后流行填九九消寒图来消遣,以度过漫漫寒冬。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根据天气情况用不同的颜色来填充梅花,直至九九填充完毕。九九消寒图,不但可以消磨时日,而且可以娱乐身心,给人以春天的企盼和希望,在漫长的寒冬中于身体和精神上都有裨益。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九九消寒图不仅是一项冬季的民俗,同时也是一份简单的气象记录。
“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
——《养生内篆》
1月2日
心俞 养心安神
释义 心,心脏;俞,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 胸引背痛、心痛、心悸、癫狂、痫证、失眠、健忘、呕吐不食、噎膈、肩背痛、梦遗、盗汗。
部位 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按揉心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心痛、心悸。
1月3日
晒后背 补阳气
中医认为,太阳属阳,冬天每天晒太阳可以调补人体的阳气。人头顶的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交会之处,循行后背的督脉则为“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气,所以多晒晒头顶和后背可以有效补充阳气。
冬季正是需要补阳气的时候,中午饭后,不要老坐在椅子上,多到有阳光的地方晒晒后背吧!
1月4日
厥阴俞 保护心脏的卫士
释义 厥阴,两阴交会之义,在此指心包络;俞,输注。本穴是心包络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
部位 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 后颈部最突起椎体向下推4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按揉厥阴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心痛、心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