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伟 宋志领 李宁 胡蕊
·论著·
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及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张自伟 宋志领 李宁 胡蕊
目的探讨将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其血糖控制、负面情绪改善方面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加施接纳与承诺疗法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血糖控制及相关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控制总有效率、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更高(Plt;0.05);比较治疗后HAMD、HAMA评分,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将ACT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血糖控制效果均更加理想。
糖尿病;接纳与承诺疗法;治疗
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或胰岛素分泌缺陷,高血糖属于该疾病的主要特征[1]。我国中医理论指出,糖尿病的发生及病情的进展与脏腑虚弱、情志失调存在密切关系[2],给予心理生理早期干预治疗,及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符合我国中医著名的治疗未病理论,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减轻症状,因此,该类患者治疗中必须高度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患者行心理、生理治疗干预,帮助其改善负面情绪。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WHO于1999年明确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8分;(2)治疗期间相关资料保存完整且有效;(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出现严重并发症;(2)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表达及沟通交流;(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案行分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7.4±3.8)岁;病程1~11年,平均(5.5±2.1)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例,高中及以上14例,初中及以下11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3±3.5)岁;病程1~13年,平均(5.6±2.3)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例,高中及以上13例,初中及以下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措施为: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
1.2.2 观察组:在行常规血糖控制措施基础之上行以ACT为基础的治疗干预。首先,组建干预小组。选择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作为小组成员,对其行ACT相关知识及临床应用专业培训。然后由该小组成员对患者行ACT治疗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正念:告知患者须正视、接纳现实,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加强自护。②接纳:接纳并非单纯的容忍,其还包含对个人经历及此刻经验的非评判性、积极的容纳。糖尿病者因长期治疗、并发症等,均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治疗过程中,干预小组成员选择合理的方式、言语对患者行心理疏导,告知其疾病为人生中一个经历,一个过程,引导其感悟因该病产生的,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如亲情、友情等;③认知解离:认知解离实指把自我从意象、思想中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客观看待各种思想活动。糖尿病患者将自身疾病的严重放大,往往过于担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常想象各种并发症缠身的情形,进而增加其精神压力,加重各种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很多严重并发症均不会出现,使患者认清“并发症”仅为其“想法”而非“事实本身”,使患者正确认知,并通过实际行动控制病情。④观察自我:鼓励患者有意识地关注自身目前心理、生理状态以及所处环境,并接受,引导其积极体验周边世界,使其行为灵活性得到有效提高。例如,直接告知患者须从恐惧、焦虑等情绪中解脱,享受当下亲人、朋友等给予的帮助与关爱,指导患者可通过冥想等方式进行感悟。⑤明确价值:向患者讲解目前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已经有显著提高,使患者调整心态,满怀希望迎接未来。⑥承诺行动:引导、帮助患者明确自身价值观,增强信心,树立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信心,并为其制定可行性方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完成后,对2组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对比分析。
1.4 效果评估 (1)负面情况改善效果评估:选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进行测评。HAMD以8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提示抑郁症状越严重。HAMA以6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2)血糖控制效果评估:控制理想:FPG维持在3.9~6.0 mmol/L,2 hPBG维持在4~7.0 mmol/L;控制良好:FPG、2 hPBG分别维持在6.1~7.0 mmol/L、8.1~10.0 mmol/L;控制差:FPG、2 hPBG水平分别gt;7.0 mmol/L、10.0 mmol/L。(理想+良好)/总例数×100%=控制总有效率。(3)采用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量表(Q-LES-Q-SF)评估患者满意度,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满意度好。
2.1 2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表1 2组测评评分情况 n=30,分
2.2 2组血糖控制结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BG、P2 hBG水平与常规组比较,显著降低(Plt;0.05),观察组控制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lt;0.05)。见表2。
表2 2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n=30
2.3 2组满意度比较 治疗前,2组Q-LES-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更高(Plt;0.05)。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情况 n=30,分
糖尿病主要发病因素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以2型糖尿病为主。根据数据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在我国发生率高达20%~70%[4]。糖尿病属于一种终生性疾病,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治疗。大量研究资料均已表明,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较高,而不良情绪必定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及恢复效果[5]。因此,针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尤为重要。对糖尿病患者行治疗时,须高度重视患者精神状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负面情绪[6,7]。
ACT由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所创立,其为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最新研究进展[8]。将ACT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病患心理灵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即促进其心理改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传统认知疗法重视对病患负面情绪及想法进行纠正,ACT疗法则不同,其试图拉开其认知与负面想法的距离,使其认知融合减少,追求使病患心理灵活性得到有效增加,引导、帮助其克服自身存在的行动障碍、心理僵化,促进病患生活目标、人生价值得到更好实现[9,10]。在内容上,ACT疗法主要包括6大部分,具体为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及观察自我和明确价值。诸多研究结果均已证实,将ACT疗法应用于临床中,在病患负面情绪改善上发挥显著效果,为目前欧洲、美国心理学界中一个主流疗派,同时也是世界心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一种尖端理疗法,引领该领域研究动向[11,12]。
本研究将ACT疗法应用于存在较严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质上是对患者行情感治疗,对其情志失调进行纠正,是对患者认知行为倾向进行有效治疗,引导患者逐渐改善负面情绪,形成有效、灵活的心理行为模式。精神状态在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诸多研究均已显示,ACT疗法的应用能够使病患心理活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提升其和谐幸福感[13]。朱晒红等[14]研究显示,通过行ACT疗法,有焦虑、抑郁病患对抗负性情绪的能力可得到有效增强,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病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程,大大减低疾病复发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ACT疗法进行治疗后,相关指标评测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与常规血糖控制治疗比较,将ACT疗法应用于糖尿病病患治疗中,可促进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使其能够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接受疾病治疗,这对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的提高均极为重要。研究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控制总有效率高达96.6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Q-LES-Q-SF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治疗中行ACT疗法,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延缓或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生活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使其对自身生命质量更加满意。在应用接纳与承诺疗法过程中,还需同时加强对糖尿病实施疾病指导教育、生活习惯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5-17]。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如糖尿病的引发因素及治疗方法,胰岛素等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告知患者疾病治疗进程特点,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治疗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积极性;向患者普及糖尿病治疗对生活习惯的要求,如减少糖分的摄入,使用高维生素食品、无糖食品。让患者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及生活习惯,消除对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干扰因素;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习惯的保持情况,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同时加强对家属进行教育,鼓励并指导家属疏导患者情绪,监督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应用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同时加强常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认知,培养其疾病预防、治疗意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才能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促进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缓解,进而保证该类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治疗中行接纳与承诺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
1 郭强,赵欢,朱玉霞,等.中医规范化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5,11:207-208.
2 李赛美.糖尿病中医治疗的思路及验案.中医杂志,2015,16:60-61.
3 郑成竹,邹大进,丁丹.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标准化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内外科诊疗流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1:205-206.
4 冯小芬,王晓琴,薛丽娟,等.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河北医药,2016,38:1269-1271.
5 Overbeek JA,Heintjes EM,Prieto-Alhambra D,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ment Patterns Across Europe:A Population-based Multi-database Study.Clin Ther,2017,39:759-770.
6 殷雪莲,邹玲,吴建亚,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河北医药,2015,37:1909-1911.
7 Bieszk N,Reynolds SL,Wei W,et al.“Act on threes” paradigm for treatment intensific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in managed care: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ith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targeting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J Manag Care Spec Pharm,2016,22:1028-1038.
8 王敬,何厚健,胡茂荣.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功能性语境主义解读.医学与哲学,2016,16:88-89.
9 郭东臣,张惠敏,梁淑新,等.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证治-方药的调查分析.中成药,2015,7:307-308.
10 赵进喜,王世东,庞博,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医杂志,2014,15:117-118.
11 侯云英,汪小华,李伟,等.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4,18:49-50.
12 陈颜颜,谢雁鸣,黎元元.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处方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9:921-922.
13 Tian H,Lu J,He H,et al.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as an adjuvant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preliminary) meta-analysis.J Ethnopharmacol,2016,15:206-215.
14 朱晒红,朱利勇,杨湘武,等.多学科团队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15:75-76.
15 冯小芬,王晓琴,薛丽娟,等.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河北医药,2016,38:1269-1271.
16 何厚建,胡茂荣,王敬,等.接纳承诺疗法的演化及热点分析——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医学与哲学,2017,4:107-108.
17 陈娜,陆连生,史万英,等.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1,33:367-368.
10.3969/j.issn.1002-7386.2017.24.022
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50186);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52777153)
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胡蕊,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E-mail:hurui2010@yeah.net
R 587.1
A
1002-7386(2017)24-3760-03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