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安哥拉兔品种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情况
法系安哥拉兔又称法国粗毛型长毛兔,属于中型毛用兔品种,因被毛中粗毛含量明显高于德系安哥拉兔且品质优良、产毛量高而闻名于世。
法系安哥拉兔原产于法国,其原始兔群来自1708年在英格兰首次被人类发现的白色长毛兔突变种——安哥拉兔。其选育历史早于德系安哥拉兔,选育目标及选育方法亦有所不同。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家兔育种俱乐部、开展家兔系统选育的国家,1765年法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安哥拉兔毛进行纺织的国家。为培育粗毛型长毛兔,在开展其产毛性能有关指标的测定时,采用拉毛技术采毛被纳入法国长毛兔的育种方案,并贯穿于选育过程中。而德系安哥拉兔的选育目标是绒毛品质好、产毛量高,规定的采毛技术是剪毛。但法系安哥拉兔具体的育成史因可信的资料较少而不详。
粗毛型法系安哥拉兔受其产毛量及毛产品市场需求量相对较低的影响和制约,种兔的生产量及销售推广面远不及德系安哥拉兔。该品种主要分布在拥有一定规模的长毛兔粗毛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及其加工产业的部分欧洲国家和中国、印度等国的部分地区。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小批量的法国长毛兔即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大多作为观赏动物而流落民间,随后逐渐消失。直到80年代初,山东引进20只法系安哥拉兔,开展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中系安哥拉兔的效果观察,结果因所产的粗毛销售不畅而未能应用于生产。进入21世纪,为适应我国长毛兔粗毛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培育的需要,2007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浙江省新昌县万盛源兔业有限公司种兔场从法国一次性引进2月龄的法系安哥拉兔210只,经过两个世代的纯繁扩群选育,至2009年种群已扩大到1 250只。
2.1.1 外貌特征 法系安哥拉兔与德系安哥拉兔的主要区别是毛质较粗,毛纤维波浪弯曲不明显,粗毛含量明显高于德系安哥拉兔,且体格较粗重,面长鼻高,耳大而薄,耳毛短,只在耳尖有少量长毛,额、颊部位亦无长毛,形似“光头”,脚毛以短毛为主。
2.1.2 体重和体尺 现代法系安哥拉兔的生长发育较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据浙江省新昌县万盛源兔业有限公司种兔场对2007年引进的210只法系安哥拉兔成年兔的测定,平均体重公兔为4303g,母兔为4502g。纯繁后代兔3月龄平均体重公兔为2717g,母兔为2716g。6月龄平均体长公兔为48.0cm,母兔为48.5cm;胸围公兔为29.2cm,母兔为29.4cm;体重公兔为3385g,母兔为3540g。
2.2.1 产毛性能 据法国专家J.Rougeot介绍,20世纪70年代法系安哥拉兔的产毛量(以91天养毛期估测)为500~800g,优秀个体的产毛量可达到900~1200g;1983年成年母兔年产毛量平均1000g,优秀母兔的产毛量可达1300g。据浙江省新昌县万盛源兔业有限公司种兔场对新引进的法系安哥拉兔纯繁群的测定,73天养毛期的年估测产毛量平均为1 350g,粗毛率平均为31.1%。
2.2.2 繁殖性能 法系安哥拉兔的种兔年繁殖胎次一般控制在2~3窝。据浙江省新昌县长毛兔研究所对2007年引入的法系安哥拉兔的初步观察测定,在当地饲养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条件下,平均年产3~4胎,受胎率在60%左右,平均窝产仔数6~8只,42日龄断奶时选留5只,平均体重1.1kg。
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法系安哥拉兔,除少量用作江苏粗毛型长毛兔育种素材外,因其年产毛量仅为600~700g且粗毛销售不畅,严重影响了种群的扩繁。随着国际安哥拉兔粗毛加工业的发展,90年代初首先在安徽颖上形成了安哥拉兔粗毛专业交易市场,促进了国内粗毛型长毛兔的生产。2007年浙江省新昌县从法国引进的粗毛型安哥拉兔,在开展纯繁扩群、性能观察测定、示范推广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其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法系安哥拉兔是世界著名的粗毛型长毛兔,通过持续不断地选育,现代法系安哥拉兔粗毛品质优良,年产毛量明显提高,是生产家兔粗毛产品的重要品种,也是培育和改良我国粗毛型长毛兔难得的遗传资源。在浙江省新昌县建立法系安哥拉兔纯繁基地,对保护其优良的遗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