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蓉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39)
军贸产品质量管理的思考
刘 蓉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39)
通过对军贸产品质量工作的分析,阐述了军贸产品质量管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产品型谱和成熟度管理、加强计量保证工作、做实产品实现策划、强化产品供应链管理、开展综合保障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建议,供参考。
军贸产品 质量管理 产品成熟度 供应链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quality-related work of military trade product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litary trade products,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including promoting product type spectrum and maturity management,reinforcing metrological assurance,making product realization planning carefully,strengthening produ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d developing integrated support engineering,to serve as a reference.
Key wordsMilitary trade products Quality controlProduct maturity Supply chain
军贸是一个国家基于外交大局和发展本国企业而实施的国际贸易活动,也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的特殊贸易活动;是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军贸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作用更加显要。军贸工作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拓展市场多元、夯实管理基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市场布局基本确立,产品体系渐臻完善,质量基础管理和监督验收工作能力逐年提升。但是随着军贸产品出口规模爆炸性增长,军贸产品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找出内在的原因,提升市场、服务、品牌等方面的意识,制定有效的措施,适应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节奏。
习总书记提出:“中央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统一安排下把武器装备军援军贸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最大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效益”,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国家军贸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战略地位。军贸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军贸产品正在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有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1]。国际军贸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绝大部分新兴用户熟悉西方武器装备体制与标准,在工艺设计、质量、系统兼容性、综合保障等方面对军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用户需求向个性化、建制化、体系化发展,由关注价格向关注产品综合性能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
目前军贸产品主要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继承性研制和借用成熟技术为主,研制型号多是自筹资金自主研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用户监督和管控,完全依靠自我约束。
对具有潜在市场需求和存在潜在用户的项目,企业以产品尽快投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目标,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关注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风险的可控性,强调飞行试验或大型地面综合试验的安全性和指标可达性,合并了大多数的控制节点,整体管理过程较为松散。
对正式立项或签订合同的军贸项目,研制生产过程主要是参考借鉴国内型号的质量管理要求,开展产品实现策划,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实施过程管控,但常常由于时间紧迫,对科研和生产周期进行压缩,不能严格地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存在走过场的现象[2,3]。
总体而言,军贸产品或是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国内装备改装或改型的产品,或是企业自主研发,关键技术来自于国内装备技术储备的、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的产品,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适应本单位的军贸质量管理模式,针对质量、价格和交付要求更高的军贸产品,程序要求严格的军工型号质量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军贸产品迅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3],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象。
3.1 技术状态管理
已定型产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同一型号产品的使用要求,任务需求和指标要求等内容不尽相同,同一型号存在着多样技术状态。研制产品,由于周期紧迫,经常采取研制和生产高度交叉进行批量投产的方式,技术状态的差异和不固化造成了技术接口和管理接口的复杂,加大了管理难度,使得产品质量极其不稳定,存在着设计和生产上的风险,甚至造成批次性和颠覆性的质量问题。
3.2 标准兼容性
国内军贸产品长期以来按照国家军用标准进行研制、生产、售后服务以及质量管控,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管控手段和方法,在效能和效率上与国际用户需求有差距,在满足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需求时存在不适应,反映出军贸产品质量管控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需要研究、借鉴国际武器装备通行的管理模式,消化、吸收美军标、北约标准等国际标准,并在型号中进行应用,提高军贸产品质量水平。
3.3 计量保证工作
计量与军贸产品研制生产融合不够紧密,未建立高效运行的计量保证工作系统,致使计量保证工作缺乏系统性的策划、设计、组织和管理,造成在军贸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计量要求导出、测量过程控制、专用测试设备管理,使用维护过程中量值溯源等工作不到位,存在产品量值不能及时、准确、可靠溯源的风险。
3.4 外协配套
从近几年的军贸产品质量问题来看,外协配套单位的质量问题占30%以上。外协配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总体单位对外协产品的技术状态管控不严,审查把关职责履行不力,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对外协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重要参数监控不到位。部分外协单位设计能力欠缺、工艺技术基础和生产过程管控能力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与型号产品质量需求存在差距,供方选择需动态优化。另外也存在着由于对用户需求分析不足,导致主要外协配套产品的可获得性和可使用性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差距较大,直接制约了军贸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工程指标。
3.5 售后服务保障
大部分军贸型号是按照国内军品的一套标准及体系来进行综合保障设计的,售后服务与综合保障沿用国内现有体制,与国际市场需求不适应,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未考虑军贸用户作战使用与日常维护保养实际需要。而军贸产品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合同商保障,不同于国内军品以军为主的军民一体保障,导致交付的装备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保障困难等问题,另外对用户在役装备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用户反馈问题的处理不及时,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组织缺少科学性和人性化,也影响了用户使用和用户满意度。
此外,军贸产品由于片面强调进度,导致忽视产品质量,技术状态更改随意、地面试验验证不充分、检验验收流于形式、过程控制松散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需求分析缺乏前瞻性,没有针对军贸产品的开发进行系统策划;另一方面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追求进度和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因此,强化军贸产品质量管控、优化军贸质量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1 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
受合同驱动以盈利为目的的军贸项目,贸易对象和生产批量大小的不确定必然会导致其技术状态、生产配套的复杂和波动。因此产品和服务质量优良的军贸项目必须有健全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合理的进度控制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要以质量经营为核心的大质量理念开展军贸项目的管理,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片面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4.2 推进产品型谱和成熟度管理
技术成熟并不意味着产品成熟,更不意味着生产管理的成熟。为适应军贸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应全力推进军贸产品的型谱管理和成熟度管理,以满足军贸项目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面要求。形成以产品型谱和产品规划为基础,以产品成熟度提升为主线、以产品规范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市场推介应用为实现的军贸产品化管理路线。将军贸项目由传统的设计、研制和生产过程替换为成熟产品的直接选用过程,从根源上解决产品质量要求与资源投入、项目单独定制与技术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质量保证、研制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4]。
4.3 重视标准化工作
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产品型谱和成熟度管理,借鉴国际武器装备通用的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既涵盖国内标准又满足国际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产品标准和规范体系,确保军贸型号研制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必依。合同谈判期间,要组织好型号标准化分析,开展对标工作,合同签订后,组织开展标准化策划和审查,分解和细化产品标准,一方面确保项目合同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另一方面为做好产品实现策划提供依据。
4.4 加强计量保证工作
建立精干高效的覆盖总体、设计、工艺、试验、管理等人员的计量工作系统,负责组织和开展军贸产品的计量保证工作。制定计量保证大纲和实施细则,为军贸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保证工作提供依据。在合同谈判中,及早与外方用户开展计量单位统一、军贸产品使用阶段溯源方案制定、溯源途径(或校准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在军贸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专业计量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型号立项、研制和试验全过程,了解型号计量需求,开展专用测试设备校准技术研究,解决大型、复杂、综合试验系统的溯源性问题,加强专用测试设备校准管理,确保军贸产品的质量。
4.5 做实产品实现策划
强化产品实现策划,针对军贸项目要全面开展产品成熟度与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国外不同用户的需求,针对每次项目产品应用的目的、目标和环境的不同,在技术状态控制、生产过程实施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有效措施并加以控制。研制型号要定期进行动态评估,对于存在严重质量隐患、研制周期超期、投入经费及占用资源超出预计等问题的型号,通过动态评估停止或暂缓研制工作。合同签订后要细化合同各项协议要求,确保产品实现策划能够覆盖功能性能、技战指标、备附件、保障服务等要求,要根据项目研制生产进展及时调整,对其重大偏离要严格审查和确认。
4.6 强化产品供应链管理
建立和不断完善供方质量准入评价机制,找准制约外协配套产品质量的“关键和少数”,缩小合格供方范围,实现供方基础信息和能力信息的资源共享、能力协同,降低配套产品质量问题。有效利用型号采购、质量等基础大数据,实施供方质量门槛准入、评价以及认证等工作,从而在设计选用、供方管理、质量信用评价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结合数据服务、数据决策等基础能力建设,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准入评价或认证。系统策划,节点把关,提高外协管控能力。加强对外协产品实现策划等顶层文件进行审查把关、备案,确定外协产品整个研制周期的技术和管理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强制检验验收点,提高外协产品控制过程的针对性。健全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总体、总成单位对外协过程的管控和抓总能力,对重点外协单位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对接,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涵盖到各级供方。
4.7 开展综合保障工程
加强军贸产品综合保障顶层设计,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军贸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综合保障能力。以用户使用需求为根本牵引,构建将保障性设计和产品设计融为一体的军贸产品研制流程,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保障性水平,实现免测试、免维护、自诊断、整机更换、免拆装升级软件等功能。积极推进通用化、标准化产品的本地化保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信息处理的闭环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和处理产品技术状态、使用维护、质量故障等用户反馈的信息。要根据合同约定和用户需求,开展跟产和交装培训等工作,并策划形成使用阶段综合保障方案。积极推进合同商保障模式,开展产品修理、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备件及维修器材供应、用户维修能力建设等使用及维修保障工作。
军贸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军贸市场的不断拓展,出口规模的不断跃升,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提升企业经济发展,立足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完善军贸产品质量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1]郭继方.军贸产品研制过程质量监督方法研究[M].北京:质量与可靠性,2016,4.
[2]周虹.军贸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探讨[M].北京:质量与可靠性,2013,2.
[3]姜鹏志,刘佳,崔宁.浅谈军贸产品质量管理[M].北京:航天标准化,2015,1.
[4]袁家军.神舟飞船系统工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Thinking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litary Trade Products
LIU Rong
(Defense Technology Academy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Beijing 100039,China)
V19
A
10.12060/j.issn.1000-7202.2017.03.16
2017-06-01,
2017-06-02
刘蓉(1979.05-)女,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军贸产品质量管理技术。
1000-7202(2017)03-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