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计量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2017-12-15 11:14郑从伟胡毅飞冯英强林敏马红梅阚劲松刘民张江桥
宇航计测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科研项目军工

郑从伟胡毅飞冯英强林 敏马红梅阚劲松刘 民张江桥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协作配套中心,北京 100081;2.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39;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四院,北京 100176;5.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86;6.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国防军工计量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郑从伟1胡毅飞2冯英强2林 敏3马红梅2阚劲松4刘 民5张江桥6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协作配套中心,北京 100081;2.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39;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四院,北京 100176;5.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86;6.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德国马普研究所等国外基础科研机构的创新机制、科研投资与经费管理、科技评估体系、科研人才培养情况。同时,介绍了国防军工计量科研工作的历史沿革、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为保证“十三五”计量科研规划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完善计量科研管理机制,规范科研管理行为,提高国家投资效益,促进军工计量科技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国防军工计量科研水平,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础科研 国防军工计量 科研管理机制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rcumstances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mechanism,investment and budget management,evaluation system,talent training method of 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 and Max Planck Institute(MPI).Also it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history,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metr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and analyzes the confronting situation.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metr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 completely,we should further perfe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normalize management behavior,increase national investment benefit,promote independ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enhance achievements popularized and applied,promot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and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weapons and building of the ad-vanced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system.

Key words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National defense metr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

1 引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以科研项目为对象,由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现代科研项目管理以实现政府、任务承担单位、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为目标。

国防科工局统一管理包括计量专业在内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以促进自主创新、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技术基础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按阶段划分为规划与指南、论证与审批、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与验收五个阶段。

国防科工局成立以来,适应新形势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需要,发布了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注重科技自主创新,提高投资效益,计量科研工作上了新台阶,有力支撑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2 国外基础科研管理现状

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科研管理方面经历了从潜意识到传统项目管理再到现代项目管理的过程,应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手段、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引领科研管理趋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

2.1 科研创新机制

针对如何在21世纪让美国经济更加繁荣,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共同成立委员会提出了四大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增加基础研究、高风险研究的投资力度,发现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在科技、专利、财税政策上鼓励创新。

美国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有完整的体制、明确的政策、大量的投资,还具有成熟的融资市场、宽容的学术环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等优势。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通讯领域的通用公司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的福特汽车公司,飞机制造领域的波音公司,计算机领域的IBM、微软公司等大企业发挥了科技创新领军作用。

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其科技成就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科研实力雄厚,德国科学家获得了10%左右的诺贝尔奖,每年在欧洲专利局登记专利数量超过2.3万项;国民富有科学传统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的教育与科普为科技创新储备了智力资源;政府大力促进创新,德国研发投入体制具有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为主力、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特点,政府采用科研事业费、专业项目计划以及政府投资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

2.2 科研投资与经费管理

美国的科研经费等于西方世界德、法、英、意等9个国家相应经费的总和,科研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国防科研经费在各类指令性科研开支中占主要地位,占国家研发费用总额接近50%,其中NASA占国家研发费用总额就接近15%。国防部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评估经费的大部分都用于工业,有一半用于航天事业。

德国科研经费有四大来源:联邦政府、州政府、经济界和欧盟,政府投入占全部研究和发展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德国政府通过拨款这一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提高德国科研的整体实力,指导科研发展的战略方向。德国科研经费的管理具有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和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为使科研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评估与监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评估、监督考核体系,来监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

2.3 科技评估体系

美国的科技评估具有立法保障,科技评估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办法比较成熟和完善。美国科技评估机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会科技评估机构;二是州政府科技评估机构;三是大的院校和研究所的科技评估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科技评估活动的机构主要有国会预算局、国会研究服务部、美国审计总署及世界技术评估中心等。科技评估的主要内容为:对科技计划当前和未来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各类影响的因果关系;对于正在实施的科技计划,考察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预测及比较不同方案的影响。由技术专家和相关的风险分析专家组成综合评估小组,分析要评估的内容,选择主要的评估方法,评估小组作出工作计划和调研提纲,与外部技术专家和风险分析家广泛接触,尽可能多地获得当前信息,完成评估报告。评估范围主要包括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政策、研究结构及科技人员。

德国科研评价制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科研机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同行专家评议。专家评价的过程一般为先阅读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专家随后到研究所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评价报告。同行评议专家几乎全部外聘,根据研究所性质与研究水平不同,外聘专家中来自国外的比例不同,马普学会外聘专家的比例最高达60%。

2.4 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

美国非常注重引进和留住国外科技创新人才,许多科研项目和尖端技术领域的研究都是由外来人才主持完成的,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为:

1)设立各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或计划。美国政府各部门有针对性地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和计划,如海军设立的“青年研究员计划”,专门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基金,培养最近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研究人员。

2)重视继续教育,营造终身教育的氛围。美国高度重视人才的知识更新,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大批科技人才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

3)加强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形成人才市场调节机制,通过规范的人才中介市场,实现双向自由选择,人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形成人才竞争机制,包括岗位竞争、科研项目与经费、培训机会等。

2.5 典型机构基础科研管理情况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成立于1958年,是美国国防部独立的研究分支,已为美军研发成功了大量的先进武器系统,同时积累了雄厚的科技资源储备,引领美国乃至世界军民高技术研发的潮流。互联网、无线通讯芯片的核心技术在这里孵化。

DARPA采用扁平化项目管理组织,目前设有6个负责颠覆性技术研发的技术办公室和2个负责特殊项目的办公室,但其组织结构经常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DARPA本身并不从事科研,其作用在于利用其监督作用成为连接不同研究和开发领域思想、资源和人员的建设性纽带。项目经理是DARPA的核心,负责分配每年约30亿美元的经费,管理约200多个研发计划,使DARPA既能迅速进入新领域,也能将资金迅速撤离进展不好的项目。项目经理承担4大任务:了解美国在目前和未来面临着哪些军事挑战;识别有助于应对上述挑战的新兴技术;推动从事新兴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确保将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任务移交给军方或商业部门。

DARPA现有政府雇员200余名,驱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项目。DARPA通过外包方式将经费划拨到各大学的实验室、大型公司的研发中心,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科技公司,用于各式各样的前沿研究,避免了繁冗人员带来的负面效应。科研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前瞻性、独立性、敏锐性、针对需求与风险宽容性。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承担了计量、标准化等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国际一流的计量技术研究机构。[2]NIST现有3000余名雇员和3000余名客座员工,即使在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布局下,仍然保持了较为庞大的建制和较充足的国家财政支持,2017年预算经费约10亿美元。NIST设有物理测量和材料测量两个计量实验室,工程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三个技术实验室,纳米科技中心和中子研究中心两个国家基础设施。

NIST作为经验丰富的产业合作伙伴以及促进美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联邦研究机构,通过其实验室以及创新和产业服务项目,在科学前沿技术探索研究、共性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部分技术领域引领了产业技术的发展。

德国马普研究所(MPI)是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其研究领域的成绩享誉世界,作为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具有优良的科学传统,产生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普研究所下设82个研究机构和实验室,17900名员工,年经费约14亿欧元。

马普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管理模式,有以下特点:研究部门设置灵活,在人才管理机制上“以人为本”,完善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注重对知识产权的认定和保护。

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科研管理方面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提倡适度竞争和国内外协作;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包括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注重高端科技人才培养。

3 计量科研管理情况

国防军工计量科研工作从零散到严格的计划、从无序到全过程规范管理,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建立与完善国防军工计量体系、开展军工量值传递、支撑型号工程科研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3.1 历史沿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科研工作经历了国防科工委统一管理国防计量、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分别管理军队计量和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以及国防科工局管理军工产品及配套产品计量等三个时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防计量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由国防科工委统一管理国防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加强计量科技研究,在联合和统一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推行计划项目综合论证工作,明确武器装备发展的计量科研需求,制定了专家咨询、立项预审、综合论证、专家评审、综合平衡等工作程序,保证科研计划质量。

“九五”期间开展了“计量标准树图”编制工作,为系统地开展计量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为加强国际先进技术跟踪,增强技术储备,对一级计量技术机构投入少量预研基金。计量科研经费着重用于开展国防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研制,从源头完善国防量值传递体系。由于技术基础各专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此各专业管理模式相差较大。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工作。2002年国防科工委组织制订并发布了《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8号令),统一了技术基础各专业的科研计划管理与项目管理,注重加强科研管理的系统性,规定了项目立项、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程序和要求,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科学规范,为切实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项目立项论证中引入了适度竞争机制,建立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科研项目均经过立项论证程序,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在方案论证、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各军工集团公司管理作用,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组织军工集团公司开展科研需求论证,编制了科研项目指南并作为年度立项论证的依据;对通过立项评估的科研项目组织任务书编制与评审工作;制定了计量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验收后的成果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了计量科研项目计划完成率逐年提高;计量科研计划中明确了型号工程计量保障和量值传递技术研究并重的发展原则[4]。

3.2 国防军工计量科研管理现状

2008年,国防科工局成立后,为适应新形势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需要,发布了《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贯彻“构建计量整体平台、创新计量测试技术、集成型号计量保障能力、实现计量技术先行”的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自主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建了一批高水平计量标准,计量科研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

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科研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明确规定了全过程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程序。组织开展了计量发展战略研究,编制科研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重点。国防科工局每年编制与下发科研计划要点,组织军工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开展立项论证工作,委托有关单位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完善了评估程序,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提出立项建议;组织承研单位开展任务书编制工作,组织专家评审任务书,提出修改意见,国防科工局以文件形式批复任务书;组织地方科工办、军工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科研计划实施项目,每年抽查科研项目,督促承研单位落实科研计划,保证工作质量;在项目完成后,开展科研经费审计,促进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计量科研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计量标准器具研制项目,研建一批国防最高计量标准及国防专用标准物质,完善了由国防最高计量标准、区域最高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组成的计量标准器具体系,并在发布的二百余项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基础上,发布了《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有效满足了科研生产单位的量值传递需求,为保证军品量值准确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通过计量科研项目研究,突破计量关键技术数百项,取得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获得数十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会议上发表一千余篇论文[5-7]。

3.3 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强科研管理,鼓励自主创新,计量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科研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立项评估方法有待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论证评估与科研规划内容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长线、重大领域科研项目缺乏连续支持,不能做到横向成体系、纵向成系统。对于重点型号保障问题缺乏项目的快速立项及垫付经费的事后补偿机制,不利于解决型号面临急迫的计量瓶颈问题。缺乏申报科研项目的协作机制,不利于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合力。

科研计划与经费管理有待完善。由于在任务书编制阶段进行经费预算时存在不确定性,目前要求的预算执行率、经费审减率等指标偏高,经费使用的序时进度按月考核刚性太强。事业单位不允许列支科研人员的工资费,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不足。对建立计量标准类、型号计量技术攻关类、前沿技术类等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采用同一种评价尺度;对科研项目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存在“重验收,轻转化”的情况,缺少科研项目后评价及其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的开放性不足,缺乏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量化考核。

3.4 计量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担负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需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开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国防军工计量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技术基础、军工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计量科研管理工作也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

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新任务。积极推进武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实战化和国产化的新形势,对国防军工计量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计量科研管理必须围绕重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全过程,瞄准国际计量先进水平,系统性解决武器装备计量保证难题,形成军工特色的先进计量保障体系,提高武器装备计量保障水平。

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原始创新不足、应用研究不充分等因素制约了国防军工计量发展。计量科研管理机制应不断创新,鼓励发明创造,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形成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攻关机制,发挥各方优势,利用各方资源,解决大型综合性型号计量保障难题。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科研立项、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必须充分统筹军民两种需求,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军民两种资源,一方面需要完善军转民的机制,探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民用科研项目中,发挥军工计量技术机构优势,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拓展民参军渠道,完善管理办法,为民用单位承担军工计量科研任务创造条件。[8]

4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为保证“十三五”计量科研规划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完善计量科研管理机制,规范科研管理行为,提高国家投资效益,促进计量科技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着力提升计量科研水平。

4.1 完善型号牵引、技术推动的发展模式

科研需求来自型号牵引、技术推动两个方面的合力。计量科研应转变为“战略导向、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密切围绕武器装备体系化、自主化发展需求,系统性、快速响应型号工程急需,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型号,另一方面要提升计量核心能力,实现自主可控,不断完善计量标准器具体系,坚持计量技术超前发展,加强对长线、颠覆性计量理论与技术的支持,增强技术储备厚度。

4.2 健全科研项目评估与经费支持机制

为提高科技投资效益,要健全第三方评估、同行评议以及机关决策机制,做到公正公平、科学高效。通过机关决策机制把握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方向,兼顾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和型号保障需求;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发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查新手段,完善同行评议的方式,对项目需求、技术难度进行评判,避免立项风险。改变单一的科研项目审批制,推进审批、基金、事后补偿等多方式并存。建立针对重点型号应急计量科研项目的“绿色通道”,缩短项目论证周期,避免计量科研项目研究滞后于型号需求的现象。

4.3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生产单位联合攻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合作,鼓励建立以一级技术机构为核心、二、三级技术机构联动的协作机制,系统解决型号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奖励的团队和人才,在科研项目立项评估中其他条件相当时优先考虑或设立加分项,在科研计划安排时予以倾斜。

4.4 完善科研计划与经费管理办法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在立项评估、任务书评审、项目验收等工作中,增加财务专家,确保项目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合理。适当放宽部分技术难度大、风险大的研究项目审计中的预算执行率、经费审减率等指标要求,延长项目预算执行率的序时进度考核时间。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工资及劳务费的相关规定,允许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列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科目分类方法,明确设计费、事务费等适用范围。

4.5 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机制

建立操作性强的计量科技成果绩效评价体系,从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进行系统评价,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的开放性,评价结果与各单位承担任务情况挂钩。建立有利于计量科研成果技术转移的机制,在立项评估时增加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因素,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考核各单位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大计量科技成果技术转移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强的技术成果实施转化。完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

[1]林豆豆,田大山.MPG科研管理模式对创新我国基础研究机构的启示参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54~60.

[2]黄海洋,李建强.美国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11.2:63~68.

[3]张履谦.不断创新 发展航天计量测试技术[J].中国计量,2010.11:70~72.

[4]章引平.试论技术基础与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J].国防技术基础,2007.1:7~9.

[5]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夯实军工计量基础 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发展[J]. 国防科技工业,2015(5):13~17.

[6]冯英强,胡毅飞等.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研究[J]. 宇航计测技术,2015.35(1):57~62.

[7]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不断夯实军工产品质量技术基础[J]. 国防科技工业,2015(5):18~19.

[8]冯英强,胡毅飞等.国防军工计量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探析[J]. 宇航计测技术,2016,36(5):81~84.

Research 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National Defense Metrology

ZHENG Cong-wei1HU Yi-fei2FENG Ying-qiang2LIN Min3MA Hong-mei1KAN Jin-song4LIU Min5ZHANG Jiang-qiao6
(1.The Center of coordination Support of Sastind,Beijing 100081;2.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Beijing 100039;3.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Beijing 102413;4.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Beijing 100176;5.Beijing Orient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Beijing 100086;6.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Beijing 100076,China)

TB92

A

10.12060/j.issn.1000-7202.2017.03.15

2017-03-01,

2017-05-24

郑从伟(1968.0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管理。

1000-7202(2017)03-0071-06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科研项目军工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备科研项目采购绩效评估模型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