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被遗忘车内伤害事故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7-12-15 09:04:53赵文松赵晓轩
汽车与安全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车事故儿童

赵文松,赵晓轩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中国)

儿童被遗忘车内伤害事故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

赵文松,赵晓轩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中国)

每到夏季高温季节,儿童被遗忘车内死亡事故频发。过去两年,全国各地也曾连发多起儿童被家长独自留在私家车内造成伤害的事故。本文选取近年来报道量较大的35起案例,针对儿童被遗忘车内伤害事故的内在特征和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事故的防范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儿童;被遗忘车内;原因;对策

2017年6月至7月,河北半个月间连发4起儿童被遗忘校车内死亡事故;2015年7月短短半个月内,全国各地连发6起儿童被家长独自留在私家车内造成伤害的事故;甚至10年前,就已有儿童闷死校车内的新闻报道。无论每年如何呼吁强调“请勿将儿童独自留在车内”,相关事故却屡见不鲜。笔者通过搜集近年出现在媒体的35起相关事故,分析此类事故的特征及原因,并提供相关对策以供借鉴。

1 儿童被遗忘车内的事故特征

儿童被遗忘车内造成的事故表现清晰简单,往往是由于家长、校方的疏忽大意或者不以为意,造成儿童长时间待在车内造成伤害或者死亡。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共有35起相关事故报道,年平均8至9起,各年报道量差异不大,并无明显减少趋势。这些事故在发生时间、主要年龄、类型车辆及伤害表现上均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1.1 发生时间集中于5-7月份及主要年龄为3-5岁儿童

儿童被遗忘车内发生伤害的事故在发生时间和主要群体上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发生时间上,在35起事故案例中,共有28起发生在5-7月份,占比80%,这与夏季高温阳光暴晒车辆关系密切。同时,也不容忽视分散在其他月份的事故,尤其在上海两起相关事故的发生时间是1月和3月,并非高温天气,但同样由于将儿童长时间独自留在车内造成窒息等伤害。主要年龄上,绝大多数儿童年龄分布在3-5岁,占统计事故案例的81%。一方面,这一年龄段儿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又不像更小年龄的婴幼儿会引起家长和校方全时段关注,往往因一时的不以为然或者疏忽大意而酿成悲剧。另一方面,因为幼儿校车闷死事故与遗忘在私家车内事故叠加,造成了3-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高于0-3岁的婴幼儿。

1.2 儿童遗忘校车内事故的高死亡率引人关注

在35起案例中,其中17起是由于家长将儿童遗忘在私家车内造成伤害,另外18起事故是由于儿童被遗忘校车内引发。但17起私家车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7起,占41%;而校车事故中均为死亡事故,为100%。除去对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重要性上的考量外,儿童遗忘校车内事故的高死亡率很大原因在于校车停于专门停放区域,很难有人发现被困儿童,造成死亡几率大大提高;而私家车被困事故中,儿童有时会因交警及路人的发现而得救,或者因家长及时返回而获得救助,儿童被发现并生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而,儿童被遗忘在校车内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儿童被遗忘车内的死亡事故占比

1.3 伤害表现主要呈现为“热射病”和窒息

通过分析相关事故报道,绝大多数儿童车内受伤死亡的伤害表现均呈现为“热射病”,儿童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体温达到41.7℃时就可导致死亡,而夏季车内温度可达52℃以上。除了“热射病”之外,还伴有其他一些伤害,例如窒息和中毒。汽车内空间狭小,而且密封良好,外界新鲜空气很难进入车内,被关在车内的儿童很快就会由于缺氧而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另根据实验数据显示,车辆在阳光下暴晒30分钟后,检测出的甲醛浓度已超过国家标准值(0.10mg/m3),人长期吸入甲醛,不但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而且还会影响各种人体正常机能。

2 儿童被遗忘车内事故的深层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此类事故发生的最主要且最直接原因在于监护人或监护方对于儿童安全的疏忽大意。但是,此类事故还与监护方安全意识薄弱、教育资源配置瓶颈、法律层面支撑不够以及科技深化应用不足等深层原因息息相关。

2.1 监护方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薄弱所指的不仅是行为上单纯的疏忽大意,还包括在安全认知上的空白。家长方面,一系列的认知偏差依然存在,包括认为较短时间内、车内开了空调或者儿童熟睡等情况下,儿童被独自留在车内并不会存在危险。另外,家长在挑选学校时过多地看重学校规模和人气,对其办校和校车的资质并无太多考量;学校方面,安全意识薄弱及安全认知空白体现在车辆安全资质不足以及点名管理制度松散,多数事发学校把配备接送儿童的车辆当做招揽生意的手段和工具,违法违规购置非标准车辆,甚至超载运行或不按规范程序交接儿童。同时,私招乱雇不合格驾驶人,不能严格按照点名管理制度运行,造成儿童被遗忘在校车内的惨剧。

2.2 教育资源配置瓶颈

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距。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此类事故发生地多为非省会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地区,占到35起事故案例中的88%。在众多仍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乡镇地区中,长期的撤点并校导致学校数量减少,同时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资质的审核疏于管理,学校安全教育也不够规范,为此类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公私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据报道,在众多校车相关案例中涉事学校多为民办学校,例如7月河北连发的四起事故中涉事学校均为民办学校,其中三所学校并不具备办校资质。但现实情况中,由于长期的撤点并校,乡镇家长并没有太多公立学校可供挑选,多数家长不得已选择有接送车辆的民办学校,但部分民办学校的资质审核却得不到把关。

此外,虽然河南、广东、西藏等地目前均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将未成年人单独留在机动车内,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并未涉及。同时,车内或者儿童自身不具备自动报警装置或者相应的求助工具,科技应用缺失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儿童无法得到救助。

3 儿童被遗忘车内事故防范的对策建议

3.1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安全认知传播效果

针对该类事故的频发,交管部门及媒体都进行了长期宣传教育工作,但是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因而,为了继续填补部分家长的认知空白并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在宣传内容上,重点应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必须告知家长不管车窗是否敞开、车内是否开有空调、离开时间是否不长,都不要将孩子留在车内无人照看。例如,福建一起事故中,家长认为开了空调儿童就可以独自待在车内,最终造成儿童窒息的伤害。另外,要教育家长养成在锁门离开之前查看车内前后座的习惯,以免遗忘儿童,并明确告知家长在夏季温度达到35℃时,儿童被留在锁闭的车内不到30分钟就可能窒息死亡。在宣传途径上,为充分把握夏季高温时节多发的特点,交管部门及媒体可在暑期时段,有针对性地利用电视、广播及社交媒体等大众传播方式增加传播内容声量,扩大传播范围。此外,必须有效利用学校进行针对性传播,学校可以采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以及家长联络群等方式进行点对点地传播,提高相关安全知识的到达率,有效提升家长安全认知。

3.2 联合教育部门,完善相关安全管理机制

针对儿童被遗忘在校车内的高死亡率,教育部门应当完善相关安全管理机制并进行定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方面,交管部门可联合教育部门严格审查校车驾驶人资质;学校必须建立严密的点名制度,确保随车照管人员与接送车辆驾驶人做到核实上下车人数,在确认车上乘员全部离车后方能关闭车门离开。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应当定期对校车驾驶人及随车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明确随车安全操作规范,强调暑期高温上课的风险及注意事项,由此,才能真正从源头上保证儿童在校车内的安全,提升驾驶人及随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3 严格细化立法,强化监护方法律责任意识

通过适当立法可以更有力度地保护儿童安全,此类情况在国外法律中已有经验可供借鉴。法国将未成年儿童单独留在车内认定为违法行为,家长有可能会因此坐牢或者被剥夺监护权;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法律也规定,家长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将会面临2214-3690澳元,约合10000到18000元人民币的罚款以及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监禁;美国19个州把儿童单独留在机动车中定义为违法,其中在德克萨斯州,无论父母双方是因为故意还是过失导致儿童死亡,最高将面临10年牢狱,情节严重的话,甚至会面临终身监禁。因而,为强化家长监护人或校方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借鉴国外和我国相关地方的立法经验,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将未成年人单独留在机动车内”。

[1]杨晓丽.比较法视域下过失致人死亡之刑事责任研究——以父母将儿童遗忘在车内致死为例[J].岭南学刊,2016(07).

[2]刘东波,杨轸,唐磊.我国交通安全宣教群体划分与受教特征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129-132.

[3]张绍强,刘筱娴,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 2005(04)

[4]李君羡,潘晓东,杨轸.基于受教特征的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对策[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04).

The deep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ld injured accidents in cars

ZHAO Wensong,ZHAO Xiao×uan
(Road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r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Ministry, Beijing 100026, China)

In summer seasons, fatal accidents that child are forgotten in cars often occur. In the past two years, many children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also been repeatedly injured in accidents caused by their parents left in private cars.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35 cases that have reported a large amount in recent years, analyze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child injured accidents in cars, and give advices o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related accidents.

Children; forgotten inside car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校车事故儿童
学中文
坐校车
未来的校车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赶校车
让你的人际交往无“事故”
The School Bus校车